清乾隆年间,扬州玉雕技艺发展到达巅峰,扬州成为全国玉料的集散中心和主要生产基地。两淮盐政在建隆寺设有玉局,承制生产清廷各种玉器,并将其中大量精品进贡朝廷,那时产生了名闻遐迩的“乾隆工”,即众所周知的“扬州工”。清代扬州朝贡的“扬州工”玉器有盏、盏托、匜、杯、花熏、烛台、盒、盖罐、奁、鼻烟壶、梅瓶、双耳瓶、活环盖瓶、扁方瓶、卧马、洗、五供、三足炉等多种造型和装饰。据清宫档案《进单》不完全统计,两淮盐政在乾隆年间进贡玉器300余件,其中既有陈设欣赏品,也有生活实用器皿和配饰用品,一应俱全。
在本次“紫禁城·扬州·大运河文物精品展”中,主办方共精选出20件与扬州有关的故宫博物院珍藏玉器来扬展出。这些或为实用器、或为陈设器、或为装饰器的精妙玉器有不少为清宫旧藏。扬州的观众通过此展,一方面可以零距离观赏到清代皇家御用器物之奢华精美;另一方面也对清代扬州工、扬州玉雕艺人的高水准有了一个更直观的了解。在此,本报选登其中部分,以飨读者。
清乾隆白玉花卉纹碗
高3.8厘米口径11.4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质佳,表面亚光。撇口,矮圈足稍外撇,底微内凹。碗表面运用去地浅浮雕技法,在口、足处饰两周俯仰花瓣纹,碗腹中部饰俯仰花叶纹,外底中间阴刻隶书“乾隆年制”款。
玉质碗在清代宫廷的使用非常广泛,数量上可算得上是玉器之最。采用玉质主要是青玉、白玉,其次是碧玉、黄玉。造型多样,如高足碗、平足碗、墩式碗、浅足碗、盖碗、花瓣口碗和直口碗等。主要运用浮雕、阴刻、填金等技法,有的在表面饰纹,有的碗内外均雕琢纹饰,还有的刻有乾隆御制诗和款识。玉碗的加工技术水平在清代中期达到了顶峰。
清代玉碗大部分为实用器,但类似这样的玉碗已经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实用价值,成为清代宫廷重要的陈设品。
(赵桂玲)
清白玉云龙纹带盖宝月瓶
高15.2厘米厚3.7厘米宽11.5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质,玉质温润。器腹扁圆形,似一轮明月,为仿瓷器宝月瓶而来。瓶身正反面均雕琢云龙纹。龙为正面盘龙,身旁缭绕着灵芝状云。龙毛发须张,圆眼泡,阔鼻,方嘴,双角上竖,身体扭曲成蛇形,三爪。双耳镂雕为两个小螭龙,作爬行状。镂雕盘龙形盖钮。整器一气呵成,纹饰雕琢精致细腻。(徐琳)
清白玉宝相花蕉叶纹带盖提梁卣
高19厘米连提梁高25厘米
宽9.8厘米厚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质。器成椭圆形,造型仿青铜提梁卣。方环耳,提梁方折。圈足。器身上口沿雕琢一圈勾连回纹,颈部两面均浮雕宝相花纹,器腹下浮雕变形蕉叶纹,足部则浮雕一圈仰莲瓣,和盖钮上的覆莲瓣相互呼应,盖圆形,钮则雕为椭圆形,上下浑然一体。(徐琳)
清青白玉灵芝式洗
最长20厘米最宽15厘米最高13.8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清宫旧藏。青白玉质,玉质温润。圆雕一灵芝状洗,外以大小8朵小灵芝及枝梗攀附,与大灵芝一起构成9朵灵芝,寓意九九如意。配紫檀底座,底座雕海水、山石、竹叶等纹饰,雕琢精细。整器构思精巧并寓意吉祥。(徐琳)
清青玉花鸟灵芝耳活环有盖扁瓶
口径5.1×7.2厘米底径5.3×7.7厘米
高25.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瓶为青玉质,带盖,盖钮镂雕为灵芝状。瓶肩装饰灵芝式双耳并套活环。瓶腹两边均以浅浮雕雕饰谷穗和鹌鹑。穗即“岁”,鹌鹑即“安”,和此瓶组合在一起即为岁岁平安之意。
(张林杰)
清青玉蟠螭纹单螭耳扁方瓶
口径5.4×11.7厘米高32.2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瓶为青玉质,扁方形,上宽下窄,上下各回纹一道,足内收。瓶中部雕纹饰带,以回纹为地,雕蟠螭相互环绕。瓶一端凸雕大小双螭以尾部勾连,大螭探首瓶内,前倨后恭,显示了强劲的足部力量,小螭以尾部勾连大螭,回首向望,憨态可掬。(张林杰)
清青玉撇口盘
口径17.9厘米底径11.4厘米高2.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盘为青玉质,玉质较为细腻。圆形,撇口,矮圈足,通体光素无纹,打磨较为精细。
此盘为清宫旧藏,原置于养心殿,可能为皇帝御用之物。(张林杰)
清白玉莲瓣纹双连柄执壶
高14厘米
流柄距20.7厘米
口径9.6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白玉质,腹身有染色黄斑。有盖,盖顶为宝珠形钮。双耳形把柄,柄中部相连,两端分开。圈足,鼓腹,腹部有仰莲瓣和覆莲瓣,各有两层叠压,莲瓣略呈方形,圆润饱满。足部外沿刻饰三角形纹饰带。带紫檀云纹木座。
此壶玉质温润、莹白,玉雕工艺技术较高,用料较大、难求,十分珍贵。
(徐琳)
清青玉执灵芝仙人
底径3.7厘米
高15.7厘米
故宫博物院藏
青玉,有皮色,光泽莹润。圆雕仙人立像。仙人左手捧桃,右手执灵芝,一枝负于肩头,并盘绕于仙人肩颈。盘发,发丝以极细的阴刻线琢出。仙人长袍及地,衣饰线条勾勒清晰,衣袂翻飞,整体造型优雅,极富层次感和立体感。
灵芝为仙草灵药,寓意吉祥长寿。此件器物有仙人祝寿之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