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 > 春秋青铜戈:兵车作战中最牛的冷兵器

春秋青铜戈:兵车作战中最牛的冷兵器

图文 收藏天下 2014-09-18 09:19:21

在古老的中国,从史前时期至清朝末年,涌现了各种冷兵器,如弓、弩、枪、棍、刀、剑、矛、盾、斧、钺、戟、殳、鞭、锏、锤、叉、耙、戈等“十八般兵器”,其中戈是中国古代车兵作战时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格斗兵器。1980年10月14日,合肥市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市物资回收公司拣选出了一把春秋时期的青铜戈,这把至今仍泛着幽幽青光的兵器将人们一下带回那个“金戈铁马”的春秋乱世中。


  
  古代不可缺少的作战装备
  
  “有了青铜冶炼技术,中国古代兵器从此由石器时代的兵器进入了青铜时代的兵器。青铜兵器在商周时代曾被大量铸造,它是当时国家机器——军队必不可少的装备。为了在作战中获胜,各国毫不吝啬地使用青铜制作大量兵器。虽然经历战争的大量损耗,但在至今出土的青铜器中,青铜兵器仍是一个大类。按照青铜兵器的用途,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为攻击型兵器,这类兵器还可以分为长兵器、短兵器、远射程兵器,戈就属于这类兵器;另一类则是防御性兵器,器形包括胄、甲等。”市文物管理处副处长路文举说。
  
  关于“戈”,当代人比较熟悉的是与戈相关的词语,诸如同室操戈、大动干戈、临阵倒戈、反戈一击、化干戈为玉帛等,那么,“戈”到底是什么样的兵器呢?为什么戈能成为战争的代名词呢?
  
  “青铜戈主要用于钩杀和啄击,它的形状就像现在的镰刀,由戈头和柄组成。戈头由青铜铸造,柄多为竹、木制作。在古代军队中,戈是装备到每一个士兵的必备兵器,从夏朝开始,一直到周朝,贯穿了整个青铜时代。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青铜戈最终被由戈演化而来的铁‘戟’所取代。”路文举说。
  
  被当作镰刀卖到回收公司
  
  “这戈是当年市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在市物资回收公司幸运地拣选回来的,估计当时的人把它当作镰刀卖了。”
  
  路文举告诉记者:“车战是商周时期最主要的作战方式,而戈的独特构造决定了它是最适合车战的兵器。你看,这个青铜戈上有孔,当时的人们用绳子穿过一个个孔,将柄绑在戈上。这样士兵们站在兵车上可以大范围内挥击,能钩能啄、可推可掠,具有极强的杀伤性。当战车部队正面出击时,高速闯入敌阵,站在车上的戈兵借助车势用戈头‘收割’车边敌人的头颅,就像镰刀一样。”
  
  路文举说,戈的形制在不同时期是不断变化的。“拿春秋时期来说,春秋时期戈的形式较多,更富有杀伤性。到东汉时,戈作为实战兵器在战场上完全绝迹了,所以汉代文献《汉官仪》中说的‘五兵’,仅指弓弩、戟、盾、刀剑、甲铠而言,其中就没有戈了。”
  
  值得一提的是,这把青铜戈上有篆体铭文“寿之行”三个字。对此,路文举称,“寿之行”究竟指什么,史书并未记载,也没有其他出土文物可以佐证,但我们推出这是当时两国士兵在合肥地区交战时使用的兵器。
  
  篆体铭文体现南方地域特点
  
  那么,这种篆体字形出现在青铜器的铭文中,在当时有没有代表性呢?“这个篆体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出现的‘小篆’不同,是专门使用在商周青铜器铭文上的文体,一般称为大篆,这已经是很成熟的书法艺术。”
  
  记者看到,这把青铜戈上的铭文比较清晰,字体也比较修长。“西周晚期时,青铜器上的铭文就趋于规范了,其中毛公鼎铭文最为著名,也是大篆最为成熟的形态,而被刘铭传曾收藏过的虢季子白盘上的铭文则书法刚劲、笔式匀称,颇具艺术风格。春秋时期的铭文与这种书体有着直接的渊源。”路文举回答道。
  
  “春秋时期平王东迁,王室衰微,列国兴起,所以青铜器铭文表现出了明显的地域性。这把青铜戈上的铭文便体现了南方地域上诸国的同期铭文特点,比较修长。”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