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艺术 > 藏友的老翡翠

藏友的老翡翠

图文 收藏天下 2015-01-22 08:14:44

清代的翡翠分两个时期,一是乾嘉之时的翡翠,二是咸、同之后的翡翠。前者的翡翠材料多为云南的翡翠材料,多温润的质地,翡翠制品多为摆件,餐具,饰品{包括仿古件}。后者的翡翠材料多是缅甸进口的翡翠材料,多白底青种和花青种,翡翠制品多为首饰。但有高翠的玻璃种,冰种。高翠的翠材也很稀少,并难见大器。

 最近,许多网友晒出了自家祖传的翡翠,这些祖传的宝贝到底是真是假,围观吧

 

 

持宝人说,这是清代的宝贝

 

 

持宝人说,这是清代传下来的戒指

持宝人说,这是祖传珍藏老坑帝王级,要价9900万

古代的烟壶

古代有钱人才戴这个

 

古时候的小朋友好像都有一块

 

 

这个宝贝很有岁月感

 

 

 

这个怕是戴了很多年了吧

 

这是古人抽大烟的烟枪,没见过吧

下面是博物馆收藏的一些老翡翠,附上图片和信息,供大家欣赏。

 

翠花鸟花插

翠花鸟花插,清,高25厘米,口径5.9×8厘米。翠呈青绿色,局部有深绿及黄褐色。花插较高,呈树桩形,主杆粗大,内可插物。花插的外壁镂雕牡丹花枝,枝上立着禽鸟。下配以镂空雕花红木座。

 

花插属陈设用品,内可插物。明代玉器中已有花插,多呈筒状。清代的玉花插样式较多,其中树桩形花插较为典型。这件花插所用翠料有较高的透明度,局部绿色深重,属高档材料,是清代宫廷的重要陈设器。

 

 

翠鱼形佩

翠鱼形佩,清,长5.6厘米,宽2.2厘米。作品所用翠料为青、绿二色。青料上有绿斑,以之琢荷花、荷叶。荷之下的绿料琢为鱼,宽头,长身,卷尾,形似鲶鱼,如同在荷塘中游动。佩上系一枚珊瑚纽。

 

..唐代已有鱼佩,宋、金之时,玉鱼衔水草佩非常流行,此类作品一直延续到清代,有富贵之意。

 

 

翠子孙万代佩

翠子孙万代佩,清,长4.9厘米,宽3.1厘米。翠质为绿色。佩长方形,体较厚。其上镂雕葫芦及叶子。佩上部系黄绦,串有米珠及圆形碧玺一片。

 

“葫芦”二字与“福禄”谐音,人们以葫芦寓福禄,因葫芦结于蔓上,寓意为福禄万代,因葫芦多子,又寓子孙万代。此作品以葫芦为题材表示吉祥之意,雕琢精细,佩带于身有很好的装饰效果。

 

 

翠灵芝佩

翠灵芝佩,清,长5.5厘米,宽3.2厘米。翠质呈绿色。佩为片状,体较厚,雕作灵芝样。上部有孔,穿有绦绳、米珠及粉红碧玺。此件饰品翠色绿而均匀,透光性较好,表面光亮,有玻璃质感。

 

 

翠三羊佩

翠三羊佩,清,长6.4厘米,宽4.3厘米。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佩长方形,圆角。一面凸雕吉祥图案三阳开泰:上部为流云,日掩其中,中部雕山石、松树,其下为三只羊,皆卧姿,仰首,长角弯于背,短尾,目视太阳。另一面雕山石,山石上有青草。

 

翠椭圆形坠

翠椭圆形坠,清,长1.8厘米,宽2.3厘米。翠色均匀,有较强的透光性。翠坠椭圆形,片状,表面光素无纹,两侧各有一孔,穿以系绳,绳下有二花蕾形小坠,用黄绳牵挂,小坠上端饰有成组的小珊瑚珠、小珍珠。此作品无纹饰,以翠色沉重、质地优良取胜。

 

翠镂雕荷花坠

翠镂雕荷花坠,清,长2.8厘米,宽3.6厘米。翠色青绿,局部色较重。坠为片状。颜色最重的中部镂雕荷叶,三歧状,边缘上卷,表面以阴线刻叶之脉络。荷叶上下的浅色处分刻荷梗、莲花及根部。作者在有限的范围内将整枝莲表现出来,造型鲜活,色彩富有层次。

 

荷莲为传统的装饰题材,明清两代,文人多以荷莲题材为书、为画,匠人以其为时样,或誉其清廉,或喜其玉立婷婷,或以其寓富贵连年。此作品翠料珍贵,小巧玲珑,图样翻新,入目不俗。

 

翠荷鱼坠

翠荷鱼坠,清,直径2.1厘米。翠色重绿,有较强的透光性。坠为荷叶式,其中部浅浮雕一鱼。唐代以来,与鱼相关的佩饰开始增多。宋、元时期流行玉鱼佩,其中多为鳜鱼,而鱼佩主要流行于清代。

 

 

翠镂雕盘常坠

翠镂雕盘常坠,清,长2.5厘米,宽3.5厘米。翠色绿且均匀,透光性强。坠呈片状,镂雕为盘常形,上、下有小孔,可穿细绳。盘常为八吉祥图案之一,代表回环贯彻,一切通明,在清代使用的非常广泛,常与其他吉祥图案联用。

 

 

翠香囊

翠香囊,清,长6.2厘米,宽4.6厘米。翠质绿色,局部色较深。香囊扇形,似盒,可扣合,用于贮存香料。两面镂雕锦纹地及双鱼。香囊两端均附有珊瑚珠。穗由珊瑚米珠串成,穗下系翠坠角。

 

香囊用以佩挂于身,内储香料,香气自孔溢出,淡者清逸,浓者宜人。清宫所遗翠香囊,其内尚有旧时所用之花,虽已枯萎,依然可见昔日之秀美。

 

翠镂雕双凤万寿牌

翠镂雕双凤万寿牌,清,长7.3厘米,宽5.1厘米。翠牌长方形,牌体较厚。两面均镂雕双凤相对,凤身下镂雕花卉、朵云纹为地。两面双凤之间分别凸雕“万寿”、“无疆”二字。佩上有系绳,绳上穿有红珊瑚珠。

 

长方形牌子自明代开始流行,其上纹饰有平面凸雕图案、透雕图案等多种,一些牌子的上部还饰有装饰性的夔龙顶或其他图案。此作品雕镂精细,凤纹为清代宫廷的典型样式。

 

 

翠桃福纹簪

翠桃福纹簪,清,长16.4厘米,宽1.5厘米。簪柄为绿色翠料,簪头翠色青白。柄部呈片状,端部细长,有勺,可用以掏耳。柄中部凸雕三桃、桃叶及葫芦一只,与簪头相接处有如意纹。簪头细长。

簪是古代妇女使用的头饰,用来别住发髻,亦有装饰作用。玉簪使用的历史悠久,目前发现的早期作品为隋唐时所制,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形制亦有所演变。这类柄部呈片状的长簪主要流行于清代。

 

 

金镶翠挑簪

金镶翠挑簪,清,长16.2厘米。此簪金质,簪身细长。较粗的一端嵌接翠簪头,翠质青绿,局部为深绿色。簪头雕作一只手,腕戴白玉镯,五指握一翠如意,如意头勾回,套一翠活环,环下挂珍珠六粒、蓝晶坠角一个。

 

翠扁方

翠扁方,清,长34.8厘米,宽3.3厘米。翠色较重,微透光。扁方为长条形,片状,较宽。一端呈前凸的弧状,另一端回卷,两个端头呈梅花形。

扁方是清代满族妇女的头饰,多见于宫廷,目前清宫旧藏较多。这些作品多数有花纹,或浮雕,或镂空,以二方连续图案最为常见。扁方的用材广泛,其中金、玉、翠质者尤为珍贵。此作品不着纹饰,以材质见长。

 

翠镶碧玺花扁方

翠镶碧玺花扁方,清,长29.8厘米,宽3.5厘米。翠色青绿,局部绿色较重。扁方长条形,片状。面上两端分别粘嵌两只粉碧玺蝙蝠和一寿字。一端回卷,两个端头各嵌有碧玺花。

 

翠蝙蝠戒指

翠蝙蝠戒指,清,直径2.2厘米。翠色青绿,多条纹。戒指为环形,外表饰凸起的蝙蝠及寿字。作品所用之翠为白地绿料,以绿色为主,带有暗绿色条纹,这在清代翡翠器中也是不多见的。清代图案中多以蝙蝠表示“福”,福与寿是人们追求的目标。

 

金嵌翠戒指

金嵌翠戒指,清,直径2.2厘米。此戒指内部为金里,由薄金片制成,其外嵌翠环两周,素无纹饰,有天然的绿色纹理。戒指两圈口处各嵌珍珠一周。

 

翠戒指

翠戒指,清,直径2.1厘米。翠色全绿。戒指形状为马蹬形,上面呈弧形板状。属高档翠料。

 

翠扳指

翠扳指,清,高2.8厘米,直径2.8厘米。翠质为绿色。扳指呈圆筒形,一端口内呈坡状,光素无纹。扳指是男子用于指部的饰物,古人称其为“韘”,是拉弓射箭时套于手指用以护指的物品,逐渐演化为佩饰。扳指可用多种材料制作。

 

明代以前扳指的形制多近似于片状,孔的一侧向外延展。筒状扳指主要流行于清代,在清代皇帝的御制诗中可看到有关扳指的诗句,当时的扳指外表多有花纹及文字,而素扳指多以材质优良取胜。

 

翠十八子手串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长31厘米。作品由十八颗翠珠及四颗珊瑚珠串成,其中一珊瑚珠下连结珊瑚佛头,其下有绳带,绳带上系结细米状珍珠、粉色雕花碧玺和粉色碧玺坠角。手串是戴于手腕的饰物。清代,翠、珊瑚、粉色碧玺、珍珠都属贵重材料,此作品将其集于一体,在清代宫廷首饰中亦属珍贵。

 

 

翠十八子手串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长30厘米。手串用十八颗翠珠穿成,中有碧玺结珠两颗,下结珠与碧玺佛头相连,其下系绳带穿以珍珠、金铃杵、结牌等装饰物。结牌为金点翠地六瓣式,中心嵌东珠一颗,围以红宝石两颗和钻石四颗。结牌下连碧玺坠角两个。

 

 

翠镯

翠镯,清,外径7.6厘米,内径5.6厘米。翠质为绿色,有较好的透光性。手镯圆形,光素无花纹。此作品材质无暇,晶莹滋润,绿色均匀,颜色浓重艳丽,为翠中佳品。环形规整,琢磨细致。镯的使用历史很长,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流传至今,造型变化不大。这种截面呈圆形的镯出现的较晚。

 

白金镶翠项链

白金镶翠项链,清,链围颈16.5厘米,翠嵌件直径1.9厘米。链为白金制成,其上嵌圆形翠珠九颗,翠质优良。

 

翠翎管

翠翎管,清,高7.4厘米,直径1.5厘米。翠质为绿色。翎管为圆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圆形钮,中穿孔。光素无纹。此翎管颜色均匀,水头足。

翎管是清代官员礼帽上插饰花翎的饰物。翎管的质地有翡翠、白玉、碧玺、珐琅、陶瓷等多种,其中以翠、玉质为最优。

 

翠朝珠

翠朝珠,清,翠珠直径1.3厘米。朝珠配件不全,现存94粒翠珠,翠色青绿。

.

翠螭纹龙首带钩

翠螭纹龙首带钩,清,长9.5厘米,宽1.8厘米。翠色较绿。带钩钩头呈龙首状,龙首阔嘴,宽额,双角后弯,眼凸起(俗称虾米眼)。钩腹呈长条状,较宽,微呈弧形,其上镂雕一螭,小头,长尾,头与钩首相对。钩背为圆形纽。

 

翠带钩绦环

翠带钩绦环,清。翠质为青绿色,局部绿色较重。作品四件一套,其中一件为带钩,一件为钩环,钩环与带钩钩合,用于腰带的端部。另两件可穿于带上,置于身体两侧,其下有环,可挂物,有些学者称其为“提携”。四件作品皆近于椭圆形,其上凸雕云螭纹。

 

翠桃式洗

翠桃式洗,清,高3.8厘米,口径24.8厘米。翠呈浅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似盘,较浅,桃实形。洗底浮雕桃枝两杈,一杈伸于洗底为足,其上有双桃并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侧为柄。

 

 

翠碗

翠碗,清,高7.3厘米,口径17.3厘米。翠色青绿,有大片重绿色。碗敞口,口沿处有唇,圈足。光素无纹。此碗所用翠料颜色不均,局部或青绿,或深绿,但此等作品亦数难得。原藏清宫遂初堂。

 

清代宫廷多以玉制碗,特别是乾隆时期,玉碗制造数量巨大,其中有一些大碗胎薄,口圆,造型周正,有的作品外壁还刻有御制诗句。这件翠碗的造型、工艺与乾隆时期的特点相同,可能是当时的作品。

 

翠缠枝莲纹盖碗

翠缠枝莲纹盖碗,清,通高8.3厘米,口径12.4厘米。翠质浅绿色。碗为薄胎,口外敞,盖略小,地包天式,环式钮。盖面及碗外壁浅浮雕缠枝莲纹。

 

清代,内地与中亚地区文化交流密切,工艺品制造中出现模仿中亚风格的作品。当时流行的西番莲图案即是传统的缠枝莲图案与中亚图案相结合的产物。这件作品中的缠枝莲纹莲瓣卷曲,莲叶多歧,是清代西番莲图案中的一种。

 

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

翡翠乾隆款龙纹杯盘,清,杯高5厘米,口径7厘米,盘径18.5厘米。翠呈青绿色,局部绿色较深,呈丝絮状,杯和盘上又有暗红色,其中可能带有人工染色。杯为圆形,平口沿,口微敞,两侧各有一龙形杯耳。杯身两面各饰一阴线刻龙纹,杯下有圆形座,上琢俯仰菊瓣纹。杯配托盘,八瓣形,盘底中部阴刻“乾隆年制”篆书双行款。

 

此种托杯器,宋、明之时已流行,样式颇多,清代的作品更为精致,乾隆朝所制玉、翠托杯为托杯中之珍品。

 

翠太极纹浅盘

翠太极纹浅盘,清,高3.5厘米,口径17.5厘米。翠绿色,局部色较重。作品敞口,口沿有唇,平底,圈足。盘心浅浮雕太极图案。此盘翠色绿而质地细腻,有较好的透明度,在清代翠制品中极罕见。

 

古人对玉盘非常珍爱,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盘流行。清代宫廷使用玉盘较多,此盘的造型也较为常见,但其他玉盘多无口沿上的唇。清宫所制翠盘数量极少,非常珍贵。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