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艺术 > 百戏俑的文化内涵
百戏俑全称西汉百戏俑,百戏俑一共有三个,陶俑的每一个都是正在歌舞的百戏俑。百戏俑的表情夸张,肢体语言丰富,特别体现了中国汉代歌舞杂技的艺术形式,百戏俑同时体现了上层统治者的喜好和生活习惯,百戏俑的研究价值非常高。
该组陶俑为三个正在歌舞的百戏俑,中间的俑头梳椎髻,张口吐舌,扮相滑稽,其上身裸露,两臂前伸,下身着宽口长裤,身体略向右倾。左右两边的俑头戴帻(音责,指包头发的巾),穿宽袖长袍,居左者头扭向左侧,双臂伸张,右腿前跨,左腿后伸,整个上身向后倾仰,作舞蹈状。居右者俑头左手叉腰,右手上举,左腿直立,右腿抬起前迈,作舞蹈状。陶俑塑造手法质朴生动,将手舞足蹈的"百戏"艺人表现得活灵活现。
汉代是中国乐舞、杂技等"百戏"艺术空前发展的时期,《乐府诗集》卷五十二云:"自汉以后,乐舞寖盛"."百戏"乐舞的繁荣与上层统治者的喜好有关,《史记》记载高祖刘邦回家乡与父老乡亲宴饮到酒酣耳热时击筑(古代击弦乐器。左手握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发声,有5、12、13弦之分)。起舞,一边跳舞,一边唱大风歌,并叫在场的儿童都跟他一起合唱。由于上层统治阶级的大力推广,乐舞表演艺术在前代基础上有较大进步,并出现了专职的歌舞艺人。同时国家乐舞机构--乐府也十分重视民间采风活动,除了搜集大量的"赵、越、秦、楚之歌"外,还搜集黄河与长江流域各地的民歌一百三十八首,并进行加工提高和演出,对促进"百戏"的繁荣和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
经过"文景之治"到汉武帝时,天下殷富,财力有余,国势空前强大,人民生活安定,为广泛开展"百戏"活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当时民间的歌舞活动已很普及,成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桓宽的《盐铁论》中提到当时在荆州南部,"虽然白屋草庐,歌讴鼓琴";在赵国的中山地方,"田筹不修,男女矜饰,家无斗屑,鸣琴在室".有钱人家是"钟鼓五乐,歌几数曹".中等人家是"鸣竽调瑟,郑舞赵讴".人们不但喜欢观看"百戏"乐舞表演,而且在闲暇时也自娱自乐。司马迁外孙杨恽在《报会宗书》中也谈到"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烝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古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拊缶,而呼乌乌……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诚荒淫无度,不知其不可也". 这种状况在达官显贵那里更是有增无减,几乎宴宴都有歌舞、杂技相伴,以助酒兴,它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陶俑、壁画、石刻、砖刻等文物中常可看到"百戏"表演形象。
由于社会上喜好百戏,不仅是送葬用品里要安放乐舞、杂技俑,而且还有为活着的人玩耍而作的。王符《潜夫论·奢浮篇》 载"或作泥车、瓦狗、马骑、倡优诸戏,弄小儿之具,以巧诈".可见当时就有专门制造和买卖玩具的作坊。
该组陶俑从五官、身体比例等各方面,都不如汉代早期陶俑那样写实,符合人身解剖结构,但其却注意人物神情的把握与刻画,追求神韵的塑造。以面部五官而言,已脱离汉初陶俑面部神情严肃之束缚,显得生动活泼,或许是为了表现说唱、舞蹈的特点,俑的造型比较夸张,形态给人以强烈的动感。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2023年9月6日上午,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敦煌文博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2013年9月,国家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秉持和而不同,倡导美美与共,坚持共商
张婧婧|在传承与交流创新中发扬景德镇陶瓷艺术
收藏天下受邀助力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第19届杭州亚运会以“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为定位、“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为目标,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让亚运浪潮“席卷”世界舞台。国逢大事必以重器铭记,亚运
张同禄大师绝响之作品鉴会在收藏天下艺术馆举行
2023年1月15日,翰墨缘纪念荣宝斋350周年活动在北京正式开幕。荣宝斋邀约范曾先生,在其从艺四十年以来的作品中遴选部分精品力作,荟萃一堂,再度为展。
1月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指导,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组委会主办的“六合共生 盛世国缘”第二届“一带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遗文化交流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
【教师佳作】为“80后”艺术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