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行情 > 清初四王艺术成就

清初四王艺术成就

图文 收藏天下 2015-03-12 02:06:16

清初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又称江左四王。四人画风接近,按传统审美模式的心理定式,形成“四王”画派,当时以正统地位雄踞于画坛。“四王”属于正统画派,同时也属文人画家,他们倡导南宗的绘画风格,创造出了另一种新风格。将中国画的笔墨水平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清“四王”曾以取古人之法、师古人之心、求古人之神,影响画坛200多年。直到民国时期,以张大千等为主的海派画家的出现与活跃,渐渐取代了“四王”显赫的声势与地位,他们“褒四僧”、“贬四王”的审美取向和个人趣味一直影响到当今的画坛。但不可否认,清“四王”对中国画的贡献是不容置疑的,特别是步入21世纪后,他们的作品在海内外市场上大放异彩,值得藏家关注。

所谓的“四王”,是指明末清初活动于江南地区,以摹古见长的四位山水画家,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王时敏、王鉴、王翚和王原祁。“四王”的山水画主要承习的是董其昌的衣钵,师承元人一体,大多以黄公望为宗师,画法主张师古,笔笔讲求来历、出处。创作思想代表当时的宫廷画派。其中王时敏、王鉴为董其昌的画友,王翚是他们的学生,王原祁是王时敏的孙子,他们四人共同的特点:山水画趋于传统,法度严谨,底蕴深厚,甚得元人三昧,因而深受皇家的青睐,被奉为绘画的“正宗”而影响甚大,他们的画格几乎统治整个清代。从艺术上讲,如果将“四王”细分,又可分两类:王时敏和王原祁祖孙更注重笔墨风格,追踪黄公望,被称为“娄东派”;王鉴、王翚的画路较宽,力图集古人之大成,他们不局限于董其昌的天地中,在吸取传统的同时,注意取法自然,作品在摹古中求变化,尤其是王翚侧重笔墨美,被称为“虞山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四人虽各有所长,但都严守法度。循规蹈矩的“四王”派系由于受皇室扶植推崇,最终导致清代山水画一蹶不振。民国时期乃至现代对“四王”的艺术评价并不高。特别是在五四运动以后,遭到了全面的否定,被划分为另类而走上了下坡路,被认为是造成“中国画学至国朝而衰弊极”的根源。陈独秀在《美术革命》一文中称:“人家说王石谷的画是中国画的集大成,我说王石谷的画是倪黄文沈一派中国恶画的总结束。”而以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为代表的革新派则对“四王”进行了激烈的批判,即使传统派大师黄宾虹、齐白石、傅抱石也对他们进行抨击。与此同时,也有一批画家对“四王”钟情有加,如吴大澄、冯超然、吴湖帆、溥濡、张石园、吴子深、吴待秋、樊浩霖、林琴南、胡佩衡、吴镜汀等等。

步入21世纪后,“四王”的作品在市场上受到了藏家的极大关注,其价格一路看涨,尤其是他们的精品,更是备受青睐,并成为拍卖场上的抢手货。这里逐一对“四王”进行介绍。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