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艺术 > 綖环钱

綖环钱

图文 收藏天下 2015-05-08 06:55:58

綖环钱实际就是钱币的废料,用于钱币二次制作的原料,钱币在使用过程中会变得残旧,然后将这些残旧的钱币做成綖环钱,在钱币的基础上二次加工,只剩下边缘,最后剩下现在出土的綖环钱的样子,数量极其稀少。

  綖环钱,指钱币的内圈被剪去,只剩下肉和外轮。此样钱在“五铢”身上屡有发现。 五铢錾去钱心后所剩边环,叫綖(音延)环钱。

  简介

  綖环钱,指钱币的内圈被剪去,只剩下肉和外轮。此样钱在“五铢”身上屡有发现。 五铢錾去钱心后所剩边环,叫綖(音延)环钱。一般多用利刃圆錾切割,将钱一分为二:内为剪边(对文)五铢,外即为綖环。由残余钱文可见,綖环钱多以东汉中晚期五铢錾切,故应出于公元2世纪至3世纪初。大量出土考察表明,与东汉五铢、剪边五铢同时出土的綖环钱数量甚少,比例极低,遂有钱币研究者推断:錾取綖环同磨边取屑一样,主要用作回炉重新铸钱,而非为流通行用,故传世綖环钱甚少。

  代表钱币

  早期东汉五铢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复汉,建元光武,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于光武十六年(公元40年)采纳马援的建议铸五铢钱,史称东汉五铢或建武五铢。直径2.5厘米,重3—3.4克,边郭较窄,铜色赭红,“五”字交笔弯曲;“朱”字头圆折,中竖两头变细;“金”字四点变长。

  早期东汉五铢

  形制较规整,钱文端正,面、背有横划后星点;中期后制作粗糙,钱体轻而大,直径增致2.6厘米,而重量减至2.8 —3克左右,钱面出现平浅横划;晚期东汉五铢更劣。铜色略黄,钱文笔画粗浅,常见错范或晕文、重文,重量减至2 —2.5克,除星纹、横划纹外,穿上另有“丁”纹,或数道短线纹,如无竖纹等。

  剪边五铢

  剪边五铢是中国古代钱币的一种。成色年代:东汉晚期又称“錾边”五铢或“剪轮”五铢,指边廓连同部分钱肉均被剪去或錾切的五铢钱。无外廓,“五铢”二字残留偏旁。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