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行情 > 元代50两银锭稀世罕见
元代平阳路五十两银锭
“小二,算账。”
“客官,一共是1两3钱。”
在很多古装影视剧里,经常会出现上面的对话,在中国古代相当长时期内,银两都是主要的流通货币。
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往日里必须随身携带的银两已经丧失了作为货币的功能,转而成了众多收藏爱好者追捧的藏品了。
日前,井研县收藏爱好者张先生向三江都市报记者展示了他收藏的一枚50两的元代银锭。
宝贝来历10年前在成都购得
记者在张先生位于井研县城的家中见到了这枚银锭。
“你掂一下看看,是不是有点重。”从一个木头盒子里,张先生拿出了他的宝贝——一枚元代银锭。
记者看到,这枚银锭和影视剧中那种“金元宝”形状的银锭不同,整块银锭成两头粗中间略细的形状,并且由于时间久远,正面的右上角呈现出了蜂窝状,背面更严重。
在银锭正面,还刻有铭文:平阳路征收课税所银五十两,流泉库典李和,银匠郭显,库官王仲禄、张诚,库子程原、石坚。
记者掂了掂,这枚银锭确实有点分量。
“我称了一下,有1500多克,由于在使用过程中产生了磨损,所以比上面写的50两轻了些(元代50两约为今1830克),不过拿着还是有些压手。”张先生告诉记者,这也是他的宝贝为什么叫银锭的原因,因为50两在古代属于“大钱”,所以被称为银锭,而其它分量较少的则被称为银两。
张先生告诉记者,他收藏这枚银锭已经有10年时间了。
张先生说,2005年,他去成都一个藏友家欣赏对方的藏品时,无意间发现了这枚银锭,并被银锭的历史沧桑所吸引。
“当时银锭收藏还没有现在这样火热,我那朋友也是无意间收藏了这枚银锭,并没有花费太多的精力和太高的代价,所以我也‘顺便’捡了个便宜。”张先生告诉记者,当他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询问朋友是否愿意割爱时,也许是得来比较容易,朋友没有不舍,当场便同意转让给他。
说说宝贝元代官银存世极少
回家后,张先生开始研究这枚银锭。
“这是一枚‘元代平阳路五十两银锭’,属于官锭盐课。”经过研究,张先生将这枚银锭的年代定在了元代,是当时政府收的盐税。
张先生告诉记者,盐税在中国古代被称为盐课,始见于约公元前21世纪以后的夏朝。后来虽然经过了历朝历代的改革,但是盐课一直都是中国历代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即使到了民国时期,盐税收入仍是政府最重要的财政收入之一。直到1949年以后,由于大规模发展工业,盐税占财政收入的比例才不断降低。
“这枚银锭在盐课中属于比较大的,并且是官锭,也就是官方铸造发行和认可的货币,能够保存到现在是非常难得的。”张先生表示,随着银锭和银两丧失货币功能之后,很多银锭和银两都被熔化做成了银饰品等物件,能够保存下来的非常少,更别说这么大的银锭了。
同时,张先生还认为他这枚银锭上面铭文清晰,内容完整,银锭用途明显,加之保存完整,除了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正常磨损之外,几乎没有大的损伤,实属难得一见的宝贝。
“大家都知道藏品中只要出现了铭文,就意味着这件藏品要身价倍增,更别说这枚银锭上面有这么多铭文了。”张先生补充道。
■收藏小知识
银锭:中国古代货币。即熔铸成锭的白银。始自汉代,其后各代皆有铸造,至明代盛行,清代始作为主要货币流通。重量不等,因以“两”为主要重量单位,故又称银两。
银锭的铸造重量在清代前无统一规定,但银两代表的重量却不同,如唐代1两为42克,宋代为39克、元代为36.6克,明代为37克。清代一般在34至38克之间。
按照重量不同,银锭大体可分为:
大锭:俗称“元宝”,多马蹄形、方形、龟形,重50两,上多铸有年号、地名、铺号、炉号、银匠等。
中锭:多为圆锭、椭圆腰锭,重约10两;上面有公十足、十足色及铺号、银匠姓名。
小锭:也叫“锞子”,形似馒头、葫芦状,重1至5两,上有县名及银匠名。
散碎银子:有滴珠、福珠等名称,重量在1两以下。
与此同时,由于中国历代对银锭的铸造及发行都没有统一的严格规定,形成了银锭的种类繁多,器型各异,汉代银锭的器形为饼状,唐代一般是长方形条状,同时有饼状和船形,宋代银锭的器形以铤为主,辽、西夏、金的银锭器形与宋差不多,元代银锭的器形与宋出入不大,无铭文锭的区分是周缘翘起,中间内凹,多数元锭没有铭文,明代银锭的器形长度较元代变短,而厚度却增加,束腰已较小,两端的弧形消失,周缘增高,特别是两端更加突出,形成一个双翅,清代到民国银锭退出货币领域始,银锭器形之杂,难以统计。但大体可分为元宝形、圆型、长方形、正方形、砝码形、牌坊形等几大类。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吴元全大师作为将中国国画艺术与中国玉雕艺术完美结合的第一人,把古老的中国玉雕艺术推向了新的巅峰
讲好中国陶瓷故事,唱响陶瓷大国的交响乐!2024年10月28日下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在北京召开“2024中国(北
故宫百年,盛世启航。10月21日,为献礼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由北京工美集团白孔雀权威出品督造的《荷瓶盛世》发布仪式在“国字号”机构——中国工艺美术馆盛大开幕出席活动的嘉宾: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
国家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赋予了千年瓷都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为景德镇“千馆之城”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机遇。景德镇全力推动陶瓷文化更好地融通中外、陶瓷工业更强地支撑发展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喜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八十岁高龄的著名国画大家、美术教育家、国画大师王雪涛先生的入室弟子和芝圃先生,今天在京喜收新徒:国画名家李天旭先生、杜长风先生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和芝圃
2024年9月29日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授国家荣誉勋章仪式图片来源:新华社授予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共和国勋章”图片来源:新华社授予迪尔玛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政府、中国驻喀山总领事馆联合主办,中国五洲传播中心、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承办。以“汇聚人文交流力量,共筑金砖美好未来”为主题的“金砖国家文明对话”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