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艺术 > 以科学家为主题的纪念邮票
东汉科学家张衡(公元78—139年)苦心研究多年,终于在公元132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监测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北宋学者、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1095年)曾在《梦溪笔谈》中记下了许多对地学有价值的见解。
明末科学家徐霞客(公元1587—1641年)用30多年时间游历我国广大地域,进行地理现象的考察,后人整理出版的《徐霞客游记》已成地学中的名著。这三位世界地震学的先驱和他们的研究成果,先后登上邮票。1953年12月4日,原邮电部发行特7《伟大的祖国(第四组)—古代文明》特种邮票一套4枚,(4-2)为“地动仪·记录地震仪器·东汉(公元一三二)”,图案是候风地动仪的复制图。1955年8月25日,原邮电部发行纪33《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一组)》纪念邮票一套4枚,(4-1)为“张衡天文学家发明浑天仪和地动仪”,图案是张衡侧面画像。1956年1月1日,又为纪33每枚邮票配发无齿孔小型张。1962年12月1日,原邮电部发行纪92《中国古代科学家(第二组)》纪念邮票一套8枚,(8-5)为“宋·沈括”,图案是沈括着官服的半身像;(8-6)为“地质”,图案是沈括实地踏勘地质情况的图景。1987年2月20日,原邮电部发行J136《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诞辰四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3枚,以“摒绝仕途,矢志远游”、“岩栖穴处,排日记程”、“登必至极,穷途不忧”为题分别描绘徐霞客的探险经历。
我们中华民族在上下五千年中,始终屹立在世界东方,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我们有无数伟大的民族精英,有自己民族辉煌灿烂的科学成就。毛泽东说:“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和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我国曾在数千年中骄傲地走在世界科技的前列,只是在近二三百年才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而落伍了。但是不能否认:“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英国学者李约瑟语)。为了展示我国古代科技成就,树起古代科学家的丰碑,邮电部有计划地发行《中国古代科学家》系列邮票,此为第一组,全套4枚,并发行同图小型张4枚,主图均依据我国著名画家蒋兆和创作的科学家张衡、祖冲之、僧一行、李时珍的画像进行设计。
徐光启(1562-1633)是明末杰出的科学家。他是上海人,1603年在南京受洗入天主教。1604年中进士,1632年任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是朝廷的高官,担任过政治、经济、军事、天文、测量、治水、农业多方面的任务。他的科学研究范围广泛,以农学和天文学最突出。他从利玛窦学习西方科学知识(主要是数学、天文、测量、水利方面的知识),把它们引入中国,《儿何原本》是他的多种译著之一。他在传教土们协助下,按照西方的天文学理论修订历法,编成《崇祯历书》,但新历法未得实施。他编写的《农政全书》是集我国古代农业科学之大成的一部巨著。
1988年、1990年和1992年,中国邮政发行了三组“中国现代科学家”邮票,上面共有12位前辈科学家。他们都是各自的学科在中国的奠基人,或者做出了世界级的成就。在这12人中,除了华罗庚先生的情况比较特殊,是自学出身以外,(就是华罗庚先生,在被招入清华,升成助教以后,也于1936年作为访问学者到英国剑桥大学工作两年,归来后由于成绩优异,由当时的系主任杨武之教授破格直接提为正教授。)其他11人都是留学出身(表2)。他们把在西方学到的先进技术移植到中国。这11人中有一人留英(李四光),-人留法(熊庆来),一人留日(丁颖),其余8人留美。学医的3人(林巧稚、汤飞凡和张孝骞)也列入留美学生之中,因为他们大学虽然是在中国念的,但就读的学校是美国在中国办的(协和医学院是洛克菲勒基金会办的,湘雅医学院是美国基督教会办的),毕业时拿的是美国对口大学的医学博士学位,而且毕业后不久就赴美留学。
这三套邮票的背景图案同主人翁的专业有紧密的联系,值得仔细看看。这里在每一组中选一枚邮票略作介绍。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4月8日下午,北京市工艺美术技师学院成功举办“匠心筑梦·技启未来”首届非遗文化节暨大师收徒仪式。这是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后,举办的首个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领导、国家级及北京市工艺美术
4月7日,敦煌美术院主办、收藏天下承办的“千年华彩敦煌印象”蔡树本敦煌壁画展正在火热展览中,著名画家、敦煌文化守护者蔡树本先生莅临收藏天下,双方就深入推动敦煌文化的发展,进一步交流与合作。敦煌莫高窟被
2023年9月6日上午,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敦煌文博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2013年9月,国家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秉持和而不同,倡导美美与共,坚持共商
张婧婧|在传承与交流创新中发扬景德镇陶瓷艺术
收藏天下受邀助力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第19届杭州亚运会以“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为定位、“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为目标,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让亚运浪潮“席卷”世界舞台。国逢大事必以重器铭记,亚运
张同禄大师绝响之作品鉴会在收藏天下艺术馆举行
2023年1月15日,翰墨缘纪念荣宝斋350周年活动在北京正式开幕。荣宝斋邀约范曾先生,在其从艺四十年以来的作品中遴选部分精品力作,荟萃一堂,再度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