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朱可心: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紫砂不负心!
朱可心授业汪寅仙
“虚心者,可师也,壶中杯水,可清天地”。
朱可心给自己改名可心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上下求索,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紫砂事业。
朱可心(1904—1986年),乳名开张,学名朱慨长,1904年生于宜兴蜀山,“紫砂七老”之一。14岁时朱可心拜汪生义为师学艺,满师时其技艺已超过师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朱可心 绿泥云龙套组
1930年,储南强先生写了一副楹联赠送当时正值青年的朱可心:“书传阳羡名陶录,人在豳风稼穑图”。对朱可心的紫砂技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寄予莫大的厚望。
朱可心 松鼠葡萄壶
事实证明,储南强先生眼光独到,自抗战爆发后到50年代初,紫砂行业相对低靡的情况下。朱可心是唯一一个一直坚持制壶为生的人,没有转过一天业,终日钻研在壶艺中。
朱可心 仿古扁腹壶
几十年的紫砂生涯所取得的成就和对紫砂事业的不朽贡献,使他成为一代宗师。
1954年,朱可心受命组建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为宜兴紫砂工艺厂创始人之一,56年被江苏省政府任命为技术辅导,先后授艺带徒数十人。57年参加全国民间艺人代表大会。
朱可心 竹段壶
朱可心认为紫砂无门户之别,无论是光器还是花器,或是筋纹器,一视同仁。六十至七十年代他设计了新品达百余种,分别为国内外各大博物馆,文物馆所收藏。
朱可心 松竹梅三友
他的作品风格浑厚朴实却又不呆板,总是从生活中吸取创作素材,技艺全面。代表作品有“云龙壶”、“圆松竹梅壶”、“万寿壶”、“彩蝶壶”及“报春壶“系列等。
朱可心晚年仍专注于紫砂创作。时间进入80年代,此时国门打开,紫砂首先在港台地区热了起来,作为制壶巨匠,朱可心在港台商人眼中成了香饽饽。
朱可心 竹段松梅
有人要买可心的壶,一天要跑可心家好几趟,有人干脆毫不掩饰,寻借口要用可心的印章,卖一把壶分五成利。
更有甚者,有些人一至可心家里,拿钱朝台上一掼,然后再求可心盖个章款。面对钱和利,面对有些人的无耻要求,朱可心一概严正拒绝。
朱可心 大报春壶
1986年2月,朱可心再次病倒了。病床上,朱可心一次次告诫家属,不要见钱眼开,不要亵渎艺术,不然就枉为朱可心的子孙后代。
并让家属当面销毁自己制壶所用的印章,直到家属照办,才了却了一桩心事。
朱可心用印
在紫砂这个行业中很多人为了金钱迷失了自己,抑或是说本来的目的就是金钱,因此造假盛行。但在朱可心这样真正热爱紫砂的人面前,在朱可心这样高风亮节的人面前,紫砂是不容亵渎的。
彩蝶壶
与其说紫砂造就了朱可心,他又何尝不是把自己的一生托付给了紫砂!
壶中杯水,可清天地,朱可心这一生不负紫砂,也不负本心!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李志强(老强),1982年毕业于中国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摩海德州立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李志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
2022年12月16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发布讣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逝世。他的离去,是景泰蓝艺术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巨大损失。张同禄大师与作品《鸟杯》张同禄大师1942年2月出生,第
2022年9月24日,“京冀联谊相倚为强——收藏天下第七届篮球联赛”开幕式在主场篮球公园隆重举行,来自单位参赛队员、工作人员及观众参加开幕式。参赛队员合影颁奖留念收藏天下总裁董文星致辞篮球赛是收藏天下
【艺术人生】永远怀念清华美院教授黄国强。
清美三大巨匠之一——黄国强教授的艺术之路。
吴冠中,1919年出生,2010年6月25日逝世。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画家吴冠中声名显赫,他的艺术风格特立独行,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个很有争议和话题性的人物,主要是因为他所提倡的艺术之法。吴冠中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做两件事,一是油画的民族化,一是中
2021年6月,清华美院为其功勋元老何镇强举办“画如江山·妙笔丹青”展览。据悉,2022年将再次为其举办展览。清华美院四老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清华美院作为我国的最高艺术学府,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贯彻落
3月19日下午,“羽”诚信为伴,“羽”健康为舞——收藏天下第一届羽毛球赛正式在国际体育中心羽毛球馆拉开帷幕。受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影响,此次比赛更是极大的燃起了整个团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增强身体素质
2021年9月26日,收藏天下副总裁张琪一行拜访了对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马汉跃先生。马汉跃先生回忆了自己的从画历程,从早期吸纳黄宾虹“五笔七墨”笔墨技法,到师从龙瑞,将太极皴法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