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桃李不言,下自成(下)

桃李不言,下自成(下)

图文 与君歌一曲 2018-05-28 17:38:49

(四)

中国画一向讲师成承,某家某派,一望即知。这是文化趋于成熟的必然反映,但也是后人缺乏创造性的原因。马王堆帛画源于何派?汉王画像源于何派?汉唐以降,艺术形态相对成熟,于是出现了流派艺术。启功先生说唐以前的诗歌是“长”出来的,唐诗诗“嚷”出来的,宋诗是“讲”出来的,宋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很深刻!严格地说,我们当代的书画多是“仿”出来的。“仿”还是不像,不仿当如何?法国当代美术理论家苏理文说中国画是一种演奏的艺术。前人创造出那么多那么好的曲子,后人只有讲求如何能将它演奏的更美妙些。这令我们深思。当代画坛有一种现象值得思考,就是一味模古仿古,甚至制作。这是在制造一种“假古董”,假古董能反映出一种时代精神吗?石涛还提出“笔墨当随时代”,当代人不应该引起深思?

应该说,五四运动以来,尤其是文革以来,我们曾经破坏了一个原来不应该彻底破坏的世界,现在仅仅处在一个疗伤和修复的阶段,但在这一时期也需要保持一个清醒的艺术思考。学古而不拟古,学古而不复古,谈何容易!张文江和很多画家一样,处在这样的十字路口。可喜的是,他有自己的思想,他在学习明清画家的同时是兼收并蓄的,有陈洪绶线条形式感;有黄瘿瓢用笔的柔绵;有费晓楼画面的意境;有任伯年任务的精神,杂揉百家而以已意度之。当然,人物画不拘于古代题材,在张文江现代人物画中还是看到时代精神,超越古人应该是一个目标,创造空间还属于当代画家。

(五)

客观地说,中国画发展到今天如何创新是有很大难度,不然李小山不会发出“穷途末路”的喟叹。前面谈到的“疗伤”,“修复”是这个时期的客观存在,只有经过这个阶段,传统文化才能恢复“元气”。然后,现在又确实进入可人类共同迈入的“数字化时代”,创造性思维和市场经济逼迫着艺术去超越,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元素面临挑战,中国画能还以闲适的生活态度守望家园吗?至少这里有一个“与时俱进”的问题。我们不去“杞人忧天”,但在时尚文化流行的今天,不可能没有一点危机感。对伊一个艺术家来说,有四个方面值得去思考。一是工力,二是才情,三是风格,四是创意。这四个方面综合实力的不断整合,最终成就一位艺术家的标高。对于年届中年的艺术家来说,创意和风格显得尤为重要。风格可以打造,创意则需灵感。张文江身上可贵的是这些素质指标诚为客观。人士万物的尺度,人物画的舞台是广阔的,这些复杂、变幻万千的世界不正是人物画家的智库吗?相信张文江的人物画一定会取得更为骄人的成果。

养气生韵 静心净画

数千年的文化传统惯性和前现代的社会文化状态,使当代中国画呈现出多重格局,其中之一可谓传统派。山水、花鸟画几乎于传统中无力自拔。人物画则有传统古妆人物和现代人物之分。古妆人物画的传统自不待言,绝大多数现代人物画虽然在题材上有现代皮毛,其审美形式却是传统的。无论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特别是力求传统的古妆人物,以范曾和方增先的正反面经验大概不以总结出一条规律:要真正切近古意,题材和笔墨看得见的皮毛固然是绘画必不可少的,但根本还在于画家精神世界中的传统文化修养。

张文江当然是传统派的一员。不仅以古装人物为主题,而且力求古意——即传统的审美韵味。这特别表现在他的画中人物造型上。西方写实术完全融合在传统人物的形式中,也因为巧妙地融合了西方写实术,也使他的画中人物造型与古代人物画有所不同。如果要做更细致的图像比较,如比较张文江笔下文人的面部五官与范曾笔下的人物,就可以发现范曾画中人物形象更接近西方写实术。这就是我认为张文江的画有更多的传统审美韵味原因之一。正是这种造型不仅构成了张文江绘画个性因素,而且使他的画古意盎然。

绘画(特别是人物绘画)被称为造型艺术,张文江的造型能力是合二为一的:既巧妙地融西方和传统于一炉,又使之成为一个呈现传统韵味的视觉符号,集视觉形式与精神意味于一体。

张文江前年在艺术玩家展出的尽是文人雅士题材,这次来长沙办展是以《金瓶梅》为题材的作品。张文江见过多种《金瓶梅》的版本,研究不同版本的插图。较之前年的画展,虽然仍是以线为主要绘画语言,但线条气韵更加单纯明了。原先画中轻微的草率随意了无痕迹,笔墨中的水分控制恰到好处,线条的组织也更为干净,几乎没有败笔。

这显现的实际是画家心如静水的创作状态,而正是这种状态使张文江成为庞大画家队伍中的极少数。

对于一个画家而言,金瓶梅是个可开采若干年的丰富矿藏。开矿当然想满载而归,但有两个重要条件:第一是研究和熟悉。要画《金瓶梅》,并制订出五年十年规划,就要做研究《金瓶梅》的基础工作。不仅是熟读体悟,也要了解其他专家的研究成果。总之,做一个《金瓶梅》研究家,把自己的成果图之于画,自然会下笔如有神助。第二,经典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可以永久地供人阐释。张文江画《金瓶梅》就是张文江对小说的阐释。与众不同的阐释是最紧要的,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我注六经法”。谈何容易,《金瓶梅》不同于《红楼梦》,要处之一在于“性”。画的是《金瓶梅》,表达的却是张文江的“性”观念。而如何形成自己的“性”观念,要做的各种功夫包括了解现代性观念只怕是太多。更重要的是,非文字性观念,乃图像性观念。这是一个充满诱惑和挑战的巨大艺术创造工程,我们期待画家养精蓄锐,大获全胜。

老子说:“无为而无不为”,苏东坡说:“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心静之人自有强大的能量,这是中国传统人生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用心于一,专心致志,心无旁骛,凝神专注,这些词语描述的都是人的心静状态。于画家而言,达到这种状态,不仅能视而不见很多干扰,而且能迸发出超常的艺术创造能力。所谓心静不是口里说的,这是一种无可视知的精神状态。可以视知的就是画——从画中可以判断画家创作时的心静与否。心静则画净,否则,画就会脏、乱、杂。

画净与否源于心静与否,但又不是简单的心态问题,与画家的学养、才识、智慧相互关联,也就是古人所谓的德才学识,也就是说,只有德才学识的并进,才可能造就心静状态。而心静状态又反过来提升德才识学。如此循环,人生大乐,画艺纯净。

由此可见,纯净画艺是画家的一大使命。既是使命,自然并非一日而功,需得终身养气修行。这是人生过程,也是艺术历程。这就是为什么中国画坛大家多是年迈之时方达此境界。正是这些大家,教育后来者要早日静心祛噪,这样才能一路登堂入室,否则就只能是江郎才尽,半途而废。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KEFU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