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艾轩、李自健、罗中立……优秀的画作直达心灵深处

艾轩、李自健、罗中立……优秀的画作直达心灵深处

图文 细闻墨语 2018-06-07 14:57:24

60年前,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鲜明地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重要观点,至今还具有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在绘画领域,画家创作是应该孤芳自赏,还是哗众取宠,抑或引起共鸣呢?什么样的画作才能打动人心、魅力永存呢?

不妨让我们欣赏一下古今中外那些感动人心的绘画作品,细细品味,也许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

《南京大屠杀》

中国旅美油画家李自健的作品《南京大屠杀》,让世人震撼,也让日本右翼势力惧怕。它展现了1937年日军在南京屠城的暴行。整幅油画由“屠”、“生”、“佛”三联组成,宽3.2米、高2.1米,画面主体是堆积成山的尸体。左侧为“屠”:两个趾高气扬的日本军官站立着,其中一个正狞笑着擦拭沾满鲜血的战刀。中间一联为“生”:在尸山的上面,一个孩子正趴在裸露着胸膛惨死了的母亲身上哭喊着。右侧一联为“佛”:一位佛家弟子正拖起一位惨死的老人。整座尸山的后面是奔流滚滚的长江。

《龙儿》

中国旅美油画家李自健的另一幅作品《龙儿》。一位慈祥的饱经风霜的农村老太太怀中抱着龙花小被包裹的婴儿,让很多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疼爱自己的奶奶或姥姥。这幅画描绘的形象就是许多人儿时最初的记忆。

《西藏女孩》

国家一级美术师艾轩的油画作品《西藏女孩》。艾轩画中的西藏女孩,生活在及其高寒而恶劣的环境之中,她很原始,也许根本没有上过学,更别提外面的世界。那双眼睛中充满了空洞,还有一点恐慌和迷茫。但她们也有自己的心事,可能是一种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和期待。

这样的油画形象通过艺术感染力激发起观众的同情心,让人有一种莫名其妙地想帮助画中女孩儿的冲动。油画作品潜移默化地感化着人们,让人们关注老少边穷地区,关注留守和失学儿童。

《父亲》

中国艺术家、教育家罗中立油画作品《父亲》。从《父亲》的形象可以看出亿万中国农民父亲的影子。黝黑的皮肤、满脸的沧桑也刻画出许多人心中对父亲的总体印象。

1980年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百废待兴,农民仍是这个国家最大的主体,他们的命运实际上是这个民族和这个国家的命运。左耳上别着一根圆珠笔的《父亲》就带着这种强烈的时代背景。在第二届全国美术展览中,热情的观众给《父亲》投了800多票,比第二名作品高出了700多票,《父亲》获得当时标志中国美术界的最高荣誉——金奖,充分显示出这幅作品带给观众的共鸣。

《母亲》

中国女艺术家吴亚莉的油画作品《母亲》。用意象派的手法表达了母亲对孩子的疼爱和无私的付出,用原始的哺乳形象展现出母亲的伟大。

《女人的三个阶段》

奥地利象征主义画家克里姆特的油画作品《女人的三个阶段》因为内涵的哲理性而流传于世。它将女人不同时间阶段的三种身份和状态:婴孩、年轻母亲、老女人融合在一个空间中,用自创的维也纳分离派绘画技巧呈现出来,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一个女性一生的变化。

人生阅历越深厚的女性越能感受到此画的独特魅力。

动人的优秀的艺术作品首先要击中观画者内心深处的柔弱情感之处,让观众产生幸福、温暖、奋进种种正面情绪,或者产生愤怒、遗憾、惆怅等等负面情绪,或者让观众产生思考、感慨等特殊的心理活动;一幅不能调动观众任何情感、让观众产生任何心理波动的画作,那么无论画面多么美丽,也属下乘之作。

动人的优秀的艺术作品的第二要义是“美”。观众流连忘返于每一根线条,每一片色块儿,每一束光影……惊奇于各种元素之间的和谐与统一,越欣赏越获得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美感”。而且这种“美的惊喜”日久弥新,每次揣摩都有惊喜的发现,不同时期观看会有不同或者更加深入的感受,从而迷恋其中。从一幅优秀的作品中,观众可以触摸到画家的思想、情感、人生经历与感悟,甚至感受到画作主题背后的社会与时代。

前者考验得是作者洞察人心的选题能力,而后者考验得是作者的思想境界、人生感悟和艺术修养,两个方面共同决定着画作的历史与美学的高度,最终加上作者娴熟或特色的绘画技巧将这一切呈现于画布之上。

不为物质声名所累,只为精神的释放和心中的感动,方能诞生感动世人的传世佳作。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