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东方“梵高”,旷代奇才——石鲁
石鲁像
在20世纪60年代之初,石鲁已创造了笔墨意境新颖动人的独特风格,开创了颇有地方特色的艺术群体“长安画派”,担任着中国美术家协会陕西分会的主席,是中国大西北画坛的天之骄子。但文化大革命的掀起,使他遭受了意想不到的诬陷与迫害,精神受到极大刺激得了疯病,他的中国画也发生了深刻变化。此后,石鲁无论画山水、花卉,物象都更雄奇险绝,笔墨亦战颤苦涩,对内心世界的发抒变得十分强烈,书法题字更以特殊的金石味表现了强烈的个性。
石鲁 华山一丈峰
立轴 水墨纸本
1972年作
150×59 cm. 59×23 1/4 in. 约8平尺
题识:壬子之初写华山一丈峰于西安庐屋,以镇神也。石鲁。
印文:石
来源:尤伦斯夫妇旧藏。
展览:
1.“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展”,故宫博物院主办,2002年5月。
2.“游艺—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重要中国绘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2009年4月8日—26日。
著录:
1.《石鲁作品选集》,第6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
2.《石鲁绘画书法》,第62页,人民美术出版社,1986年。
3.《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选集》,第119页,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盖伊·尤伦斯(Guy Ullens)先生是比利时著名收藏家,古曼东方美术馆、巴黎卡地亚艺术基金会、英国泰特美术馆等多所国际博物馆和艺术中心的董事成员。受父辈影响,半个世纪以来,他致力于艺术品收藏与研究,特别是从80年代开始,他着重收藏中国古典艺术和现代艺术品,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家之一。他和妻子成立的尤伦斯基金会一直致力于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并于2007年在北京设立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此图便是件代表性作品。它创作于1971年,石鲁正离群索居于西安庐屋,由于内心的嵚崎不平,已经更多接受了始于徐渭的文人画传统,却出奇制胜地以花卉画构图画山水。大面积的留白,使华山一丈峰和峰前松石处于漫漫云海之中,沉着苍茫的线面对比,加强了笔墨丘壑的整体感。一枝横斜的松树,苍辣劲挺,如战风雪,自右至左,横贯画中,似乎抒写了内心的奇倔之气,也令人想起他对学生李世南所讲:“华山松和黄山松不同,华山松长在崖壁上,枝条横斜出来,长长的。”由此可见,石鲁的写意是以写生为基础的。
——摘自《比利时尤伦斯夫妇藏中国书画选集》第159页,故宫博物院编,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4月第一版
华山实景
华山位于陕西省华阴县境内,北临黄河,南依秦岭,是秦岭支脉分水脊的北侧的一座花岗岩山,不仅雄伟奇险,而且山势峻峭,壁立千仞,以险峻称雄于世,自古以来就有“华山天下险”、“奇险天下第一山”之称。石鲁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常与赵望云、何海霞等长安画派的画家一起赴华山写生,留下了大量关于华山的作品,“华岳松风”也成为他一生最喜爱的绘画题材之一。此作不以如实描绘华山某景为能事,而以强劲拙涩的笔法塑造雄强、刚健、泰然自若的华山品格,颇为契合唐朝诗人张乔的诗意:“谁将依天剑,削出倚天峰。”画境而非画形,与此前石鲁以泼墨泼彩为主的黄土高原画风迥异,也更强烈地体现出他“物为画之体,我为画之神”,及“把山当人来画”的绘画观。
众所周知,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石鲁以特立独行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一个革命者在“宏大历史叙事”中的文化情怀,其代表作如《转战陕北》、《东方欲晓》、《东渡》等,然而,“文化大革命”的罹难无情地挫败了他的艺术生涯,却赠予了他重构生命意义的历史契机。在进入20世纪70年代之后,石鲁将上一年代的表现题材收缩在一个较为中性的表现意域之内,如他反复着墨的华山,虽然他身心备受摧残和迫害,却将心灵寄托于笔墨,将往昔的对自然的讴歌而转化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比兴,一种带着他自己浓重的主观色彩的符号,诸如此幅《华山一丈峰》,笔势奇崛,浑然豪壮,无疑是其百折不挠的精神写照,他这些惊世骇俗式的新作,使他达到了艺术上的巅峰。从1970年至1976年,石鲁精力充沛,佳作迭出,后来为世人所瞩目的作品大多出自这个阶段,其中,又以1971和1972年的作品最为精彩。由于石鲁身患重病,一直治而未愈,所以从1976年之后他已经基本绝笔,即使偶有所作,但已是笔僵墨碎,难以支持,其水平难以和以前相比,故此幅代表了石鲁的佳作,可谓弥足珍贵。
华山一丈峰 局部一
“华岳天高月色斜,横眉冷眼镇雄峡。古有千丈之铁梯,登天而笑走,东观苍海之波涛,西有横绝天穹之峨标,登苍龙而上高峰,仰观宇宙之无极,顿觉胸高而气爽无琐乎。宏观是谓之伟也。莫若华峰之雄矣。吾久居长安,登岳而后止焉,写之以为乐也。”
——石鲁《华峰之雄矣》题诗
华山一丈峰 局部二
“吾爱华山松,高高且重重。龙拿巨灵石,铁擘撼雷风。参天迎朝日,历立高山顶,不移粪土中。青青长挺秀,老壮更精忠。”
——石鲁《华山图》题诗
参考图:石鲁《华山之雄》1971年作
要是爬到华山之巅,确实会感到自我心胸为之一阔,自己也觉得高大而雄伟了……山——像华山,不外是石崖顶上有苍松,远眺是一马平川的秦川,蜿蜒的河流,再有的是日出于东,月沉于西,就是这些无机和有机的形体,人们赋予多少言语啊!有的引为避世绝地,有的引为雄心考验,都各自在石崖上留下不同时代、不同感情的斧凿痕,好像把有限的生命附在一个永恒的伟大的自然身躯上,好让那些感情凝固成石崖一样,于是古往今来,都贯穿着新的旧的各种管子布置在山巅似的。人们从山下穿过千尺幢、百尺峡、上天梯、苍龙岭,而上仰天池,嗬!真是感到雄伟了,好像自我和人们都借华山之高而高了,我们如同群峰和松林般的挺拔无畏。
——石鲁
石 鲁 1919-1982 集锦册
镜心 水墨纸本
1962年作
题识:
1.壬寅夏乘凉闲笔。
2.华山看浓妆淡抹总相宜之感。
3.月中物耶,壬寅安夏写于长安小院。石鲁。
4.孩子像。壬寅初夏写于长安小院。
5.丁香已成荫矣。
展览:李琦书画展、李琦冯真家藏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10月。
著录:《李琦书画集》,第212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
来源:画家李琦旧藏。
23×20cm×7 9 ×7 7/8 in.约0.4平尺(每幅)
此《集锦册》共七开,是石鲁创作的一批颇具特色的水墨小品合集。从整体风格而言,带有一些探索性的笔墨特征,不拘形式,重在意态之传达,墨色酣畅淋漓,笔势峭拔,物象如刀刻而出,具有不确切的边缘和剪影般的效果,这种狂放、硬朗、不拘一格的作风,充满野性的表达方式,黑重和略显怪异的造型,为石鲁晚期典型的艺术风格面貌。此册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李琦旧藏。石鲁任西北文工团美术组长时,李琦曾在他的领导下工作,两人因此建立了十分深厚的友情。
石 鲁 1919-1982 纤夫
印文:石鲁
展览:李琦书画展、李琦冯真家藏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10月。
著录:《李琦书画集》,第211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
来源:画家李琦旧藏。
67×41 cm. 26 3/8×16 1/8 in. 约2.5平尺
石鲁之所以成为石鲁,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的实录精神。他以手中的画笔,为时代和人民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而为了表现陕北高原雄壮、粗犷、具有原生态性的强悍的生命力,石鲁自创一种新的绘画语言和程序。本图运用大刀阔斧的拖泥带水皴法,施以浓重的墨色,描绘纤夫逆水拉纤的情景,突出表现了纤夫“人定胜天”的大无畏精神。其画面带着浓重的高原气息和劳动色彩,而干湿兼施,骨肉浑成,气到势合,在彻底革新了中国山水画柔弱审美传统的同时,赋予了长安画派一种全新的、具有厚重生命力的艺术魅力。此作为李琦家藏,庋藏深宅多年,仍保存完好,更是半世纪前画界师生情谊的见证,同时,它也将让我们有机会共同领略和体察这位逝去大师的绝代风华。
李琦夫妇合影
李琦(1928-2009)生于北平。1937年,随父母到延安,加入八路军抗战剧团宣传抗日。1940年曾在鲁迅艺术学院部队艺术干部训练班学习。在延安,他在一些画家的指导下,开始了美术的实践。1946-1948年,李琦到晋察冀解放区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学习。1950年,他在刚成立的中央美术学院任教,曾任国画系负责人。几十年来,李琦用手中的画笔反映和讴歌人民的革命、新中国的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在他笔下,一个个栩栩如生、神形兼备的普通老百姓、英雄劳模、人民领袖、中外伟人、名人的形象被塑造出来。他的肖像画艺术融汇了中国画浑然天成的笔墨气韵和西洋画的立体、色彩技法,独树一格,特别在减笔写意肖像画的探索上取得了突出成就。
石 鲁 1919-1982 石榴图
题识:五月石榴红似火。石鲁写于长安。
印文:石鲁
诗堂:石鲁老友曾与余同游新安江,于桐君山食鲥鱼,甚欢,归索余刻多方。后闻在长安街头癫走,余心颇为悲之。此幅石榴图轴,为其力作。辛未春二月,钱君匋八十六题于丛翠堂上。
印文:钱大、君匋、孺堂
65×63.5 cm. 25 5/8×25 in. 约3.7平尺
上世纪60年代,石鲁很少创作花鸟画。但上世纪70年代,石鲁花鸟画数量却很大,成为后期绘画艺术的重要部分。由于其形式和题材内容与传统文人画相似,但精神上却又有本质不同,从而被人称为“新文人画”。石鲁认为:“文人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主流。所谓主流,就因为文人差不多都是用笔墨来表现他们思想情感和个性的。”昔日的文人雅士借物以写个人心境,或愤世嫉俗,或孤寂悲凉,或清高淡泊。石鲁采用这种形式,是否也有类似的心境呢?从他的诸多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类似中却包含着本质区别。石鲁也画梅兰竹菊荷花,但他不求形似而求意趣,借以咏比抒写感概。他画的梅花不是士大夫文人颂扬的清气、逸气,而是“梅为雪而娇,寒宵更放豪”的豪气,是“横挂一枝天地大,不是媚花是梅花”的骨气。他画兰,笔法金石般厚重拙劲,酷笔粗叶,寥寥几枝,没有那么柔美俊秀,其意不在孤芳自赏咏清高,而是“枯兰犹劲笑刀粗”的执拗抗争,是“苍宇笑浮华”的冷峻。石鲁画荷,并非追随“出污泥而不染”的文人画思维模式,而是以焦墨浓色一扫脆弱娇柔之态,画荷在“雨中红粉更鲜娇”,对风风雨雨横眉侧目,是一种不弯不屈的自信,把生死置之度外的淡然。在他的花鸟画中,没有昔日失意文人的无病呻吟和自怜,或“墨点无多泪点多”的哀叹,而是以画笔“绘事载道,言情壮志”,更多是对真善美的赞颂。他画“纵而不颠,奔而信步”的老马、“月月朝霞如梦”的月季花、五月红似火的石榴、“大江大海也赶过”的毛驴、秋江知心的游鸭、春暖桃花丛中的村姑。所有这一切,都不是信手涂抹、养神益寿的玩赏品,而是发自内心的呐喊,是他道德情操和理想的寄寓。
——石丹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李志强(老强),1982年毕业于中国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摩海德州立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李志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
2022年12月16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发布讣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逝世。他的离去,是景泰蓝艺术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巨大损失。张同禄大师与作品《鸟杯》张同禄大师1942年2月出生,第
2022年9月24日,“京冀联谊相倚为强——收藏天下第七届篮球联赛”开幕式在主场篮球公园隆重举行,来自单位参赛队员、工作人员及观众参加开幕式。参赛队员合影颁奖留念收藏天下总裁董文星致辞篮球赛是收藏天下
【艺术人生】永远怀念清华美院教授黄国强。
清美三大巨匠之一——黄国强教授的艺术之路。
吴冠中,1919年出生,2010年6月25日逝世。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画家吴冠中声名显赫,他的艺术风格特立独行,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个很有争议和话题性的人物,主要是因为他所提倡的艺术之法。吴冠中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做两件事,一是油画的民族化,一是中
2021年6月,清华美院为其功勋元老何镇强举办“画如江山·妙笔丹青”展览。据悉,2022年将再次为其举办展览。清华美院四老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清华美院作为我国的最高艺术学府,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贯彻落
3月19日下午,“羽”诚信为伴,“羽”健康为舞——收藏天下第一届羽毛球赛正式在国际体育中心羽毛球馆拉开帷幕。受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影响,此次比赛更是极大的燃起了整个团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增强身体素质
2021年9月26日,收藏天下副总裁张琪一行拜访了对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马汉跃先生。马汉跃先生回忆了自己的从画历程,从早期吸纳黄宾虹“五笔七墨”笔墨技法,到师从龙瑞,将太极皴法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