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一个人”的独立
2012年,年近70的杭法基一个人来到宋庄。
他坐在简陋到下床便是工作室的家里,开怀地笑声总是给人一种格外的温暖。
他很早就习惯了一个人自己照顾自己的生活。
在宋庄,他说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他要把牢底坐穿,这是他理想的人生归途。
宋庄的自由、包容以及先锋精神与杭法基一以贯之的求索精神不谋而合。他要的是一份自在,而宋庄正好给予了他这份自在得以延伸的土壤。
“人生路慢慢走,不着急。”这是杭法基手书,贴在家中墙壁上的一帧小条幅。
一个人的精神家园在于此处的自由与先锋气息契合了他大无畏的求索精神,宋庄粗茶淡饭的生活便成为了他艺术翱翔的领地。
杭法基先生有题画一则:“心安便是归处。”这正是其摄心切念,臻入唯道集虚、无碍自在之明证。
范迪安在2002年出版的《杭法基抽象水墨画集》前言中写道:
“中国画的现代转型是改革开放条件下具有时代性的艺术课题。……在回顾和评价近20年现代水墨运动的实践进程的时候,我(也包括不少艺术评论家同仁)总是会想到有一位属于最早从事水墨实验的画家之一的人物,那就是杭法基。他从80年代中期开始,就以水墨的抽象表现为专攻的目标,持之以恒、锲而不舍。……历久经年,他在营造自己的艺术世界和表现自己思想情感上达到了自足的境界,终成自己的一家面貌。
……他的作品看上去画无定法,随机应变,形态多样,但贯注了饱满的人文关怀,让人从外在的形式中感受到内在的文化品质。可以说,这是一种以抽象形式为表现语言的文人画。
他甘于淡泊的生活方式则使他的作品有着发自内心的激动,却无外界尘世的喧哗,……我以为,这个世界展示了杭法基的处世态度与人生理想,也让人与它的纯粹品质发生共鸣。”
相对于时下艺术普遍被金钱与权力所绑架的中国特色语境,杭法基先生的艺术选择似乎来得格格不入,作为国内第一批抽象实验水墨探索的杰出艺术家代表,沉默与纯粹成为他的一种常态。
行者无疆,艺术是一条不归路,艺术也是一份人文情怀,艺术之路只有孤独与坚持的寂寞,永远没有成功。
大隐隐于市,亦唯有大隐方能纵享寂寞之清福。如果说“寂寞”也能标榜的话,那份成功是回馈给他人的精神食粮,而“一个人”的独立才是留给自己的清福。
1945年,杭法基出生于安徽当涂县。当涂是诗仙李白的终老之地,在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与文人情调中长大的的杭法基从小酷爱书画,文采斐然。
上世纪80年代初杭法基走上抽象实验水墨之路后,便开始在中国美术馆、江苏美术馆等地举办个人抽象水墨与拼贴作品展览,,90年初曾赴美国举办个展。他先后完成了《宇宙》系列、《书象》系列、《抽象水墨文人画》系列、《魔方》系列的创作,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梳理,其文其画80年代早中期便见诸于《江苏画刊》、《美术》杂志、《中国艺术》丛刊等各类专业刊物,对外刊物《今日中国》在80年代与90年代末曾两次专题向海外介绍其抽象水墨作品(7种文版)。
上世纪70年代末,西方的艺术很难见到,一位朋友悄悄送给杭法基一本介绍西方现代艺术的小画册,其中马蒂斯,马瑟维尔等大师的拼贴作品使他感到异常兴奋,加上当时文艺界“冰融”的形势,也促使他由刚开始的布贴直接踏入受西方现代艺术影响的拼贴画,并将当时学的油画版画国画中的可用因素融入其中。
经过两年多时间的探索与实践,杭法基的美术作品发表与展览搞得火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作品中过强的工艺性与装饰性却又让他意味索然,加上难以割舍的水墨情愫,使他又重新拿起了毛笔回到水墨创作中来。拼贴艺术经历中的抽象因素对杭法基思想上的松绑与解放,反过来成为促使他当年由传统与写实的方法直接跨入抽象实验水墨探索最主要的动力。
岁月蹉跎,时光荏冉,往事总是叫人不堪回首,尽管青少年时代曾留下过不少凄风苦雨的记忆,但也有过许多开心快乐的日子。在那个“红色”年代,杭法基自诩幸运地远离尘嚣,沉没在江南农乡深处,笔下很多农民的形象便一个个心无旁骛昭昭然寂寂然地跳浪通脱出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曾有那么一段时间,杭法基大病难愈,意志消沉,最后居然挺过来了。他不无感怀道:“现在老了倒活的好好的。”
那段岁月给他留下的不只是人生唏嘘,也埋下了一份精神依然的感恩。
2010年开始,杭法基开始步入观念性当代艺术《消解》系列的实验与探索。
在2015年“一个人?杭法基水墨消解展(今日美术馆)”中,杭法基把一些日记、票据、画册、各种各样的报纸等裱贴拼撕成画面,非常有意味的是他留下了原件复印件同时展出。
其中的一件装置作品——《生命树》由一位已谢世老志愿军战士陈健老人数本日记搓成绳带半捆绑而成,象征着人的一生都在向往挣脱捆绑与束缚的自由。
杭法基“消解”系列作品的整个创作过程,是将各种文本资料“摧毁”之后“重构”的过程。他淡化与消解了艺术形式的探求,结合社会与历史层面的思考及所涉物的解构,以及将解构之物回归到视觉美学的源头。
批评家殷双喜说:
“作为一种微观叙事,他反映“底层”视角。
杭法基把别人的日记复印件让你翻,原件打碎让你看,他不是一个个人的自传,是一个底层民众整体性的呈现。”
作者在“解构”它者的同时,似乎也在“度过”的过程中“消解”自身。这种面对人生废墟般的终极思考一直伴随着杭法基不断否定的艺术朝圣路。
消解与重构的过程,是老僧坐禅般的生命体悟过程,也是饱含人文关怀之真诚的杭法基向社会化茧为蝶的发声练习。
从2012进入宋庄开始到2014年,杭法基在闲暇之余创作了《宋庄人》系列水墨作品,这是传统水墨人物的延续与拓展,与作者当代艺术形成相悖与共生的关系,是作者在艺术上两条腿走路的产物。
《宋庄人》系列取材于杭法基的当下生活,延续了其对底层人物的悲悯情怀之观照。一开始只是利用一种习惯性的传统文人似书写表达,依循着这种不自觉地倾情投入,之后的大量小尺幅《人面壁》系列与大尺幅水墨肖像系列竟让他欲罢不能,他游曳于东西方视觉经验的水墨肖像表达日趋成熟。
“我是‘无象’法门,不为风格主义所捆绑。当艺术成为一种生存方式,作品也就成为生命‘度过’的痕迹。当一种面貌与风格达到饱和依然多年持续,也是一种重复与自我抄袭,其目的无非是为了‘市场’。艺术不是为‘变’而变,而是顺应内心真实的感觉、激情及理性的思考‘自然生发’而不得不变。”
杭法基“消解”与水墨人物类交叉型时段的创作,是东西方精神观念上有所差异的不同创作形式。与其说是两条腿走路,不如说是一种人类对不同未知经验的好奇体验尝试,不管是何种尝试形式,最终都是个人社会经验的体悟与表达,在艺术本质上殊途同归。
具有东方根性识别特征的中国水墨承载着文人思想已逾千年,且延绵不绝常变常新,这种与生俱来的天然优势在个性与时代语境上的共鸣便是卓然独立的中国式发声,自然也是独具东方魅力的当代艺术表达。因此,相较于受西方影响以观念为核心本体的“消解”,杭法基的水墨肖像在我看来便是更有意味的形式,这种不囿于古今中外的前沿经验,最终回归于原生本体的当代表达让我尤为亲近与偏爱。
他的水墨肖像是局部抽象整体有“象”,近看抽象,远看则是“意象”与“具象”的旷达,亦可视为“心象”之表达。这种“心象”是融合了西方表现主义画面结构的视觉呈现,是中国写意精神的当代延续与发展,是某种内在浑然一体潜存人性的“禅意”抒怀。
杭法基先生的水墨肖像线条散淡天真,笔墨情趣盎然,若中若西,不管是构图还是皴擦点染与传统绘画程式都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却分明彰显着东方根性的内美与张力。这种水墨肖像饱含似是而非的意味,给人一种别开生面的新鲜与活力。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李志强(老强),1982年毕业于中国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摩海德州立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李志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
2022年12月16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发布讣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逝世。他的离去,是景泰蓝艺术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巨大损失。张同禄大师与作品《鸟杯》张同禄大师1942年2月出生,第
2022年9月24日,“京冀联谊相倚为强——收藏天下第七届篮球联赛”开幕式在主场篮球公园隆重举行,来自单位参赛队员、工作人员及观众参加开幕式。参赛队员合影颁奖留念收藏天下总裁董文星致辞篮球赛是收藏天下
【艺术人生】永远怀念清华美院教授黄国强。
清美三大巨匠之一——黄国强教授的艺术之路。
吴冠中,1919年出生,2010年6月25日逝世。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画家吴冠中声名显赫,他的艺术风格特立独行,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个很有争议和话题性的人物,主要是因为他所提倡的艺术之法。吴冠中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做两件事,一是油画的民族化,一是中
2021年6月,清华美院为其功勋元老何镇强举办“画如江山·妙笔丹青”展览。据悉,2022年将再次为其举办展览。清华美院四老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清华美院作为我国的最高艺术学府,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贯彻落
3月19日下午,“羽”诚信为伴,“羽”健康为舞——收藏天下第一届羽毛球赛正式在国际体育中心羽毛球馆拉开帷幕。受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影响,此次比赛更是极大的燃起了整个团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增强身体素质
2021年9月26日,收藏天下副总裁张琪一行拜访了对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马汉跃先生。马汉跃先生回忆了自己的从画历程,从早期吸纳黄宾虹“五笔七墨”笔墨技法,到师从龙瑞,将太极皴法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