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艺术收藏家张兰品味非凡
张兰藏品《1997.1》1030.4万元人民币。
她的卧室中悬挂着“潘玉良”,每天早晨第一眼看到那幅画,总会心情特别愉快地出门;
在上海“兰会所”的一间房子里,悬挂着刘小东至今尺幅最大的一件油画作品;
安迪·沃霍尔、方力钧、岳敏君、陈丹青……这些声名显赫的当代艺术家作品,都在她的收藏系列之中……
拍卖场上总是势在必得
与商场中摧城拔寨的强悍风格相一致,张兰喜欢坐在拍卖场中的前几排位置,亲自举牌竞拍。拍卖场上的表现曾让张兰变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头条人物,内容相当吸引眼球:美女收藏家创下中国当代油画新的拍卖天价纪录。
这幅长10米、宽3米的巨幅油画:刘小东的《三峡新移民》是张兰几年前花了2200万元人民币从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举牌买下的。
那个曾经创出拍卖天价纪录的那个2200万元,如今已是国内拍卖场中一个不再引人惊叹的数字了,换句话说,在艺术品收藏领域中,仅仅从投资回报上来看,张兰当年投下的那一笔2200万元,三年过后已经为她带来了至少翻一番的巨额回报。
关于艺术品收藏的话题,张兰坦言是她最感趣的:“我认为艺术品首先是用来欣赏的,然后才是用来收藏。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定位比较模糊,更多的人在炒作。很多艺术家的价值被高估或者低估。”张兰从小就受到父亲及其画家朋友的熏陶,喜欢艺术。因此,她的投资或收藏更多反映出了这种个人的喜好。“我一直在关注刘小东和他的作品。我觉得刘小东的这幅作品(《三峡大移民》)反映了中国的现实和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除了刘小东的作品,我还收藏了包括岳敏君,方力钧在内的一些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还有一次,同样是在北京的一次拍卖会上,张兰有事不在现场,接到朋友的一个电话后匆匆进场。当她迅速办好手续落座时,朋友递过来本场的拍卖图录,张兰翻了翻看到了方力钧的一张作品《1997.1》。幸好,还没有轮到那张作品。
半个小时后,张兰开始举牌,几轮下来,价格最终落在了1030.4万元上,“方力钧”归她了。
还有一次在英国,张兰抽空去了一趟著名的白立方画廊,正巧碰到了达明·赫斯特的作品,一见钟情后就定了货。在张兰眼里,收藏就这么简单——喜欢了就买。
留学生涯埋下收藏的情结
张兰的艺术敏感度可以追溯到上一辈了。在清华大学任土木工程系教授的父亲常常在家写写画画,朋友圈子里不乏张大千等老一辈画家,那时的氛围让张兰渐渐懂得欣赏艺术之美。不过,对于老艺术家作品的爱好和欣赏,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才渐渐有所感悟。
1989年,张兰来到加拿大留学,课余时间她跑到表姐的画廊里打工,正是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让她认识了不少当代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张兰说,她印象最深的一次是看见了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整个人一下子就傻了,被那件作品深深地震撼了,当时也不知道为什么,甚至也说不出来真正喜欢的理由。”
后来,张兰就开始关注安迪·沃霍尔的作品和相关的艺术史,慢慢的,她知道了波普艺术的来龙去脉和其中的奥妙所在,越研究越喜欢。终于在1994年,张兰买下了安迪·沃霍尔的《高跟鞋系列》作品,波普艺术成了她的第一个收藏,从此她对当代艺术的收藏情结便一发而不可收。
张兰告诉我们:“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国内的当代艺术市场还没有形成,当代艺术家们甚至常常要饿肚子。但在国外,经营当代艺术作品的画廊生意非常好,就跟咱们现在的北京798艺术区一样。当时很多海外华人都有买艺术品的习惯,那种收藏氛围比咱们国内提前了至少20年。”
正是在国外留学的时候,张兰逐渐喜欢上了后现代的作品风格,但当时也没有太多经济实力去购买很多作品。回国后,张兰开始忙着创业。但她一直关注着国内刚刚兴起的历届画廊博览会,而且更早时间就开始接触拍卖。
“差不多10年前,我的藏品50%基本都是在拍卖会上买的,当时拍品的价格也比较低,有时候一场拍卖会下来,我个人就起码能收30-50%的拍品。”张兰说。
兰会所与现实版的“阿春”
不仅仅具备“女强人”的风范,张兰其实还有很多面并不为人所知,她给人的第一感觉像极了《北京人在纽约》里的阿春——魅力、干练,又有风情。
张兰说:“我创业至今十几年,每天的睡眠时间都至少在7个小时,周六、周日很少加班,企业也没有出过什么大事。要学会把生活和工作完全分开。一个人的品位和生活方式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心态。”
喜爱运动的张兰每天都坚持游泳,而对于那些时尚的运动,比如打高尔夫,有时间就打打,平时大部分的休闲时间就是看一些朋友的画展。她的画家的朋友特别多,朋友的画展是一定会去,她喜欢现代绘画,像陈丹青的,刘小东的画都是她非常欣赏的。
对于艺术家,张兰十分尊重,她觉得在目前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艺术家承受的压力太大——炒作、拍卖、市场……所有的因素都在干扰艺术家的创作,信息的高度流通,把艺术家忽悠上、忽悠下,而艺术家的创作智慧实际上应该是跟外界无关的。
对于国内的收藏家,张兰有一套自己的看法:“不管是投资也好,收藏也好,我觉得国内的藏家为中国当代艺术作出了特有的贡献。艺术能够改变世界,当中国的艺术家在世界上有地位了,中国才算真正在世界上有了应该有的位置。”
对于收藏,张兰认为:收藏艺术品就像生命的延续,钱是没有生命的,艺术品有生命, 用没有生命的东西换来有生命的东西,这是人生一大幸事。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艺术陶瓷研究员、陶瓷世家、教授王怀俊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4月14日晚上6点28分不幸逝世,享年82岁。王怀俊先生的辞世,是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重大损失,更是景德镇陶瓷文化
4月8日下午,北京市工艺美术技师学院成功举办“匠心筑梦·技启未来”首届非遗文化节暨大师收徒仪式。这是学校升格为技师学院后,举办的首个大型校园文化活动。北京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领导、国家级及北京市工艺美术
李志强(老强),1982年毕业于中国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摩海德州立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李志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
2022年12月16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发布讣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逝世。他的离去,是景泰蓝艺术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巨大损失。张同禄大师与作品《鸟杯》张同禄大师1942年2月出生,第
2022年9月24日,“京冀联谊相倚为强——收藏天下第七届篮球联赛”开幕式在主场篮球公园隆重举行,来自单位参赛队员、工作人员及观众参加开幕式。参赛队员合影颁奖留念收藏天下总裁董文星致辞篮球赛是收藏天下
【艺术人生】永远怀念清华美院教授黄国强。
清美三大巨匠之一——黄国强教授的艺术之路。
吴冠中,1919年出生,2010年6月25日逝世。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画家吴冠中声名显赫,他的艺术风格特立独行,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个很有争议和话题性的人物,主要是因为他所提倡的艺术之法。吴冠中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做两件事,一是油画的民族化,一是中
2021年6月,清华美院为其功勋元老何镇强举办“画如江山·妙笔丹青”展览。据悉,2022年将再次为其举办展览。清华美院四老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清华美院作为我国的最高艺术学府,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贯彻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