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呐喊》不是表情包,难道是失恋之痛?

《呐喊》不是表情包,难道是失恋之痛?

图文 美楠子 2018-07-05 16:48:33

我想,大概是因为失恋带来的感受,比幸福更让人刻骨铭心。这种刻骨铭心,很大程度是来源于三个字——“求不得” 。

比如,一心想付出全部,女神却嫁作他人妻。

比如,苦苦单恋,却不被接受。

能把爱情中的狂喜与毁灭表达得淋漓尽致的,莫过于艺术家。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艺术家的“求不得”的爱情故事。

我们先看一幅画——《呐喊》,来自爱德华·蒙克。

这幅画,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这可是和《蒙娜丽莎》一样的百年大IP啊,一般人会怎么解读?

好多人会说这幅画是表达了蒙克内心的焦虑啊、痛苦啊,反应了时代的彷徨啊,吧啦吧啦。

看到这些言论,映月心里真是呵呵哒!你们都不知道,这幅画其实讲的是一个关于失恋的故事!

不信?来看。

▲ 《呐喊》,局部

看到了吗,那两个小小的人影。

他们是谁?看起来,好像是两个渐渐远去的背影。

他们和前方尖叫的人物有什么千丝万缕的关联吗?是他们,导致了艺术家的崩溃和呐喊吗?

这就是我今天要给你们讲的,关于蒙克的爱情故事,一个“想求求不得,你奈人生何” 的故事。

1863年,蒙克,出生于挪威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知识渊博的军医,母亲接受过良好的艺术教育。

但,死亡的气息始终笼罩着这个家庭。每当蒙克一次次希望重新站起来的时候,就被更大的伤痛淹没。

在他五岁的时候,母亲因肺结核去世,十三岁那年,年长两岁的姐姐也因肺病死去,妹妹也罹患了精神分裂症。

▲《临终床边》

蒙克从小就缺乏母爱,所以他一直很渴望女性的爱。但,越是渴望,他就越是得不到。

他画过各种各样的女人:年轻女孩、病女孩、大妈、情人、海滩女人、女吊丧者、女精神病、女酒鬼、妓女、女凶手、护士、母亲、古典女人、裸体模特……

▲《第二天》

蒙克的初恋对象是一位有夫之妇,比他大三岁的海军军官夫人,这段不伦之恋注定了以悲剧而告终。

由于嫉妒,他还会去跟踪这位夫人,然后陷入无尽的痛苦和矛盾之中。

▲ 《嫉妒》

爱总是与痛苦相依相随。对蒙克来说,女人既是天使也是魔鬼,是如同吸血鬼般的存在。

▲ 《吸血鬼》

但,曾有一次,蒙克以为他遇到了真爱。

就是她,Dagny Juel,是当时柏林文艺圈的核心之一,有着无数的追求者。

蒙克也不例外,他对她一见钟情。蒙克称呼她,Madame,我的女士,因为他不舍得直呼她的名字。

这种一见钟情怎么形容呢?

也许就像《洛丽塔》里所说的:“我的生命之光,我的欲望之火,我的原罪,我的灵魂。”

一个人爱另一个人爱到深处,是会跌落到尘埃里。他邀请她去他的画室里做他的模特,为她画了许许多多的画像。

▲ 《Madonna》

但他却从没得到Dagny的心。

Dagny和许多个男人都保持着暧昧关系,直到遇到了一位波兰作家,他们迅速地结婚了。

而彼时,蒙克正在挪威的故乡,他邀请这对新婚夫妇去挪威的故乡小城做客。

夏天的挪威海边的小城,蒙克和他们两人,1893年的一个安静的夏夜,在海湾边看到一轮血色的夕阳落下,身后站着充满爱意的一对情侣。

蒙克看到自己所爱的女人,已经成为了别人的妻子,于是,内心的惊叫,画在笔下,就成了那幅著名的呐喊。

也许,对蒙克来说,无法和Dagny在一起也罢,只要她能幸福,但偏偏事与愿违,1901年,Dagny被一个爱慕她的人枪杀在酒店房间里。

从那年开始,蒙克开始饱受绝望和幻觉的精神折磨,他渐渐开始拒绝外出,并在后面的艺术生涯里,只呆在挪威的画室里,谢绝一切和外界的联系。

1944年1月23日,蒙克死于小城Ekely,终身未娶。

▲ 《分别》

蒙克单恋女神,女神抛弃所有备胎嫁给了高富帅,最终却不得幸福快乐。这好像是一个特别忧伤且俗套的爱情故事啊?

所有的故事套路都是相似的,过程却不尽相同。在他们这个故事中,最打动我的是这张蒙克给Dagny画的画像。

▲ 《夏夜之梦,声音》,1893年

你看,Dagny穿着白色连衣裙,双手交叉在身后,望向了画家。她身后有一片树林,还有一注月光倾泻在湖面上。

不知怎的,虽然白衣女子的面容如此模糊,我却感受到了一股柔情。

▲ 《夏夜之梦,声音》,局部

我仿佛看到蒙克在画这幅画的时候,嘴角带着笑意,慢慢地调色,慢慢地画,倾注着感情,去描绘他的心上人。

但是,这幅画蒙克画过不止一次,我们来看看另一幅,给人的感觉却完全不一样。

▲ 《夏夜之梦》,1896年

▲ 《夏夜之梦》,版画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改变?我想,也许是随着心爱的女人的离去,蒙克的爱和生命力也渐渐消逝了。

其实,这幅《夏夜之梦》最最最戳到我的,是这样一个细节。

▲ 《夏夜之梦,声音》,局部

看,水面上停着一条白色的小船,白色与黑色的小点,一个白衣人坐在前方,一个黑衣人坐在后面。

这,是在摆渡亡者吗?

抑或是,他想带着自己心爱的女人去到幸福的乐园?

还是,蒙克想,摆渡自己穿越痛苦之河?

这个细节在蒙克的很多作品里都可以找到。

▲ 《呐喊》,局部

▲ 《绝望》,局部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唯有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那么,蒙克他自渡成功了吗?

我们来看他晚年的这幅作品,《太阳》。

▲ 《太阳》

这恐怕是蒙克艺术生涯中最明亮、奔放、通透的一幅作品,他带着自己的爱和痛苦走向了永恒。

在蒙克创作《呐喊》后,他写道:“在房间里,男人阅读,女人做针线,这样的景象已经无需再画了。人应该是在呼吸和感受,痛苦着,爱着。 ”

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是生而为人必然的痛苦。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爱与痛何尝又不是一种幸福呢?

人生就是在光与暗、爱与恨、生与死这些矛盾之间前行。

阿喀琉斯曾经说过:“神是嫉妒人的,因为人会死,神不会。”

正是因为我们不能永生,才更显现出生命是一种恩赐。也正是因为,最后总会失去,才显现出曾经拥有是多么珍贵。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