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我是一个很“古代”的人——陆一飞

我是一个很“古代”的人——陆一飞

图文 与君歌一曲 2018-07-18 10:57:03

上月28日晚, Hangzhou.Me项目在杭州嘉里中心商场中庭盛大启幕,宣告杭州城进入为期一个月的文化艺术盛宴。启动仪式上,书法家陆一飞现场创作巨幅作品引爆现场氛围。近日我们有幸在《HangZhou.Me ——陆一飞书法与设计跨界展》展览现场采访到了陆一飞老师,将他与我们交流艺术的心得,和大家分享。

陆一飞,号润庐,1971年生于上海松江。

书法家、文化学者。书法与设计倡导者。书法创作与研究的同时长期致力于书法的当代性研究与公共空间艺术研究。著有《润庐翰墨》、《陆一飞书法集》等,主编《圆霖法师书画集》、《陆抑非书画集》、《全乘长老墨迹》、《禅画》、《中国国际茶文化书画院作品集》、《王伯敏画集》《圆霖法师研究》等。2016年在张家界荷堂艺术馆举办《墨磨人——陆一飞书法作品展》观众逾万,被誉为“视觉的盛宴”。2016年8月与潮牌inxx跨界合作,举办《秋收冬藏一一陆一飞作品联名展》。广富林禅茶馆、明陈子龙纪念馆为其设计作品。

记者:看到当天开幕式的盛况触动很大,我想问一下您是如何与嘉里中心结缘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的?

陆一飞:能与嘉里中心结缘,参与《HangZhou.Me》这个活动,首先要感谢昌殊老师和吴薇老师。当时他们已经在准备这个活动,到我工作室,聊到了这个事情。我和他们讲了我的想法、理念和我正在做的一些事情。他们认为我对待艺术的精神和对活动策划方面的把控力非常好,给予了特别的赞赏,极力邀请我与他们一起参与嘉里中心的这次活动。在当时,我根本不知道什么“家里家外”,我是一个很“古代”的人,但是通过与他们的聊天,我感觉嘉里中心是一个想做事情的“团队”,我就说:“行啊!你们来安排吧。”后来又约我到嘉里中心交流了一次,相谈特别融洽。嘉里中心的总监讲到:“嘉里中心建在这么一个富有文化气息的老浙大旧址上,做好商业的同时,希望继续担负起传承文脉的社会使命。”当时这句话感动我了,他的表述体现出了嘉里的真诚。所以嘉里中心提出任何条件我都答应,我决定和他们一起做好这件事情。

记者:开幕式上您现场创作的巨幅书法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尤其是很多年轻人都对这次活动给予了前所未有的好评,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陆一飞:这些年我做过很多的探索,我始终觉得,美好的东西一定要落实到当下,一定是有用的,所以我今年提的最多的是艺术的“有用”,没有用的那是“伪艺术”,没有生命力。 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喜欢和不同界别的人士交流对艺术的看法,和潮牌inxx的合作引起年轻人对书法的兴趣,我也和建筑设计师交流合作,他们认为现在的建筑太生硬,不生动,我的字搭配上去会把空间激活,会让空间流畅。我在探求着艺术与当下的接轨,不是说我在矮化传统艺术,而恰恰是在寻找一条让伟大的中国艺术持续走下去的路。

就像我讲经常的,在当下的时代,古老的书法一定要元素化,如果是照搬,肯定“李杜诗篇万口传,而今读来不新鲜”。我们自己深刻地感受到,我们的未来一定是年轻人的未来,深刻地感受到书法也好,中国传统文化也好,如何让更多的年轻人喜爱,去参与,这样的艺术才有未来。如何把现代与传统做一个合理的融合才是一个艺术家值得思考和尝试的事情。然而悲哀的是,现阶段的艺术界基本上是圈内热,没有真正的活跃起来,做一个展览,开幕式之后参观的人都没有。圈外人在忽视,年轻人在屏蔽,艺术家做的活动是小众的,是与主流人群脱节的。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是中国文化自身的问题,而是中国文化传播者的问题。我们太固步自封,太保守,把一个博大的文化,做成了一个小小的个人审美情趣。所以,年轻人感觉传统文化与当下的潮流,当下的频率是不相吻合的,这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客观实际问题。

记者:从您的实践经验来看,我们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陆一飞:在去年张家界荷堂艺术馆做我的个展的时候,我就提出,一定要做展览文化而不仅是展览艺术家的作品。艺术感动了我,我认为艺术也能感动更多的人。要把这个展览事件做成一件好玩的事情,不是一种“与世隔绝”的古老文化形式,要让人感觉它是有趣的,是可参与的。

现如今,我们要想的是,怎样找到一种有效的形式,通过一种有效的途径,把艺术更好地延伸出去。我认为,我们推崇的艺术一定是要经典的,这种经典不是王羲之,不是颜真卿,虽然在那个时代,他们也是引流潮流、受人追捧的的代表性人物,但是他们的经典只属于他们的时代,我们需要的是我们时代里“活的王羲之”、“活的颜真卿”。 秉持一颗鲜活的心,做一个能够感动人的事情才是这个时代的艺术潮流。

古老的中国灵魂,需要年轻的视觉形式和载体。

记者:前面提到书法元素化的问题,你是如何理解把书法进行元素化?

陆一飞: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有一篇小文章《心与古人齐》,可以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每个从事书法创作的人,对中国的书法文化都有自己的认识、自己的追求,都有自己的解读方式。我追求的是什么?是“率真”,我认为中国书法最美的是“率真”,讲到这句话,我们可能要重新梳理中国书法史,我对中国的书法追求的是唐以前的那种书法风格,那种书法状态。我觉得唐朝是中国艺术的一个巨大的分水岭,唐朝之前书法艺术天真烂漫,法无定法,那时候的人是充满活力的,艺术是人们天性的流露。唐朝之前的社会,充满了创造力,那时的书法表达的是书法艺术最核心的元素,是对线条的控制,是对空间的理解,是对气象的把握。我觉得这才是中国艺术的核心,才是中国艺术的生命。到了唐代,貌似强大的唐王朝把生动活泼的艺术禁锢在“笔笔有法”思想里,这不只是文化艺术的固化,也是人性的固化。从此中国文化的创造力极大的衰退了。那么回到当下,回到中国目前的状态,一个大国的气象已经出来了,这样一个泱泱大国,重现出来的一定是秦汉时期的气象,而不是唐或唐以后的状态。

我之所以说书法元素化,其实我在考虑的是让书法如何与当下的年轻人更好的“相处”,如何让年轻人更直接的去喜欢书法。如果你去讲过多的笔墨,过多的技法,过多的历史背景,年轻人没有时间和你玩这些,短时间内也听不懂。碎片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大家太匆忙,面对的信息量太大,让他们系统的进行中国书法的训练是不现实的。所以我采用“以心应心”的方式和年轻人交流。大家都有一颗爱美的心,能打动你的“美”,也一定能打动别人。

中国是泱泱大国,作为大国就要有文化的大气象,这个气象一定是中国元素组成的气象。找到中国书法里新的元素,能够打动人心的元素。唐以前的书法,上古的书法,那种非常美的空间感,非常强的线条质感,磅礴的或是委婉的韵律,它都具备,但是把这些审美体验都传授出来却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艺术最可贵的不是程式化,而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创造力。过多的强调技术,过多的强调方法是有问题的,我们的认知太有限了,谁能保证这个技术、方法就一定是正确的。所以在新的社会环境里,应当找到新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审美传授方式,当中国书法不讲笔法,不讲结构,只讲空间的涵养,线条的韵律时,那么人们对书法的审美局限问题就全都解决了。

中国元素、中国语言和西方现代的设计两者是平等的,不存在孰高孰低,孰好孰差。以前中国元素作为设计来讲,它是个附庸,所以做出来的东西非常low,太乡土化了。这是因为使用者没有真正捕捉到中国元素,没有理解中国元素。一旦理解了中国元素里面的情怀、里面的气魄,然后再与时尚有效的结合才能创再出有价值的设计作品,才能征服时尚、征服年轻人。

记者:我们都知道您与“禅”结缘颇深,能给我们讲讲禅学对您书法实践的影响吗?

陆一飞:我有十年的禅修经历,这对我的艺术生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在写字,在创作的时候,其实是我打坐的状态。禅是什么?禅是变化,禅是对生活的理解,是对生命的态度,是一种生生不息的状态。禅讲的是巨大的包容,是无穷的变化,如果这些东西和我们的艺术结合,那整个人的创作状态就变了。如果所有的人,所有的文化,所有的艺术都本着源源不断的对生命的热爱,那这个世界会变得很灿烂。

我在书法的实践过程中曾经对各类纸张、毛笔甚至书写环境都进行过探索,探索的目的是让这些“外物”为你所用,熟悉它就可以掌控它,掌控它就可以不受它制约,从而得心应手的创作好的作品。比如书法呈现的空间问题,空间是有生命的,作为一个书法艺术家,对空间的掌控和把握能力需要特别强,你要尊重他,你要熟悉他,这就需要你去不断的实践和尝试。这也是我从“禅”中得到的一点启示。

记者:在从艺过程中对您影响最大的老师和朋友有哪些人?

陆一飞:我在许多老师、前辈那里收到教导,得到启发,自己感受身心上收益最大的是四位前辈:第一位是我的本师陆抑非先生。陆抑非先生是在传统书画家中技术最好、艺术体系最完善的一位艺术家。我在他身边学艺八年,是他的关门弟子,后来他身后的很多资料我在整理。他是一个把中国笔墨传统做透了的人,跟他学习中,我真正领悟到中国书画艺术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认识到中国文化的重要性。第二位是王伯敏先生,是一位学问家又是一位了不起的山水画家。他是一个从技术到境界过度的引领式人物。第三位是净慧长老,他提出“生活禅”,即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处处不离生活,这个理念给我以巨大的启发。还有一位重要的人物是圆霖长老,他是一位禅画的大师,艺术感召人心,而心灵追求的是境界,他直接把艺术升华到了境界的层面。我只见过他一面,却深深让我钦佩。后来他的作品集是我整理出版的,他的研究工作也在有序地开展。

记者:前面您提出一个“艺术有用”的观点,您认为在当下如何实现书法的“有用”?

陆一飞:走出书斋,走向生活!我在做书法当代性实验的时候,媒体来采访我,问我如何理解书法的当代性,我觉得,书法的当代性核心就是有没有用,有没有与生活接轨,有没有一个给大众服务的心,它的出现能不能美化人们的生活,能不能净化人们的心灵。比如一个艺术家名气很大很大,一般人都见不到他,那他的艺术就是个人的艺术,与老百姓无关,与大多数人无关。一切的艺术都是要有用,有用的前提就是适合年轻人,服务年轻人,年轻人才是社会的希望,国家的未来,能打动年轻人的艺术才是有用的艺术。

今年春天我们举办了一次“春天大会”, 为什么叫“春天大会”呢,在春天的时候朋友来看我,我就提出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个理念,希望艺术象春天一样长留在人们的心头。和我一起做这件事情的人都是我的好朋友,也都是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行业领军人物,我建议彼此不分品牌,不分行业,大家捧着一颗真心,在一起共同面对“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这个问题。

记者:中国传统书法与其他艺术形式有所不同,对它的认知会受到文化传统、书写方式甚至生活习惯的影响,您认为中国书法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有什么局限性?

陆一飞:我曾经在德国禅修,在那里我和很多禅师和修道人交流过,不同肤色,不同国界的人,能互相打通的是彼此的“心灵之花”。我当时想到了两句话,一句是:中国文化的世界观。你要让世界人民喜欢你,你就要有世界观。第二句话是:语言格式的转换。要与别人交流你就要讲别人听得懂的话。其实我们在发扬传统文化中所做的一切努力,目的就是与世界文化接轨和引领文化潮流。

无论是对待外国观众还是中国人自己,书法的传播和理解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怎么样通过书法的书写过程、书法的展示形式直接抓住人们的心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大家都在讲民族文化走向世界,怎么个走法?我觉得“要有世界观”和“转换语言格式”是非常重要的两点。文化的发展和传播需要两条腿走路,一条是“有高度”,研究和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一方面中国人可以做的非常极致,但是这也有问题,问题就是这些内容不具有大众传播性。另一条就是“能落地”,把文化艺术与时代结合,与生活接轨、与时尚接轨,吸引更多的人热爱传统文化,热爱传统艺术,与此同时还可以引导他们向“有高度”转化。这就是我对这些问题的一点看法。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