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一代宗师:叶浅予

一代宗师:叶浅予

图文 小墨 2018-08-03 17:13:15

叶浅予 梅兰芳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至少从唐人王维、张的破墨山水、王洽的泼墨山水就已开始形成藉水墨的活泼画语,表达部分感觉、思维。延绵至今不绝,不知不觉也有千余年了。

如果考虑到中国画法中的水墨性因素,则这种画语更可以上溯到六朝时期。随着历史推移水墨语言日趋精致完善,士大夫对这种水墨性体验的敏感也与日俱进。然而到了20世纪初,传统的水墨语言在现代工业文明的影响下遭到了巨大的冲击,起了前所未有的巨变。

单论人物画领域,几千年的中国人物画已经积累了相当的传统。六朝时期的人物画以文学题材为主,讲求教化、借鉴功能,宗教人物画则是承袭西域传来的风格。隋唐时期人物画的教化功能获得延续,同时吸收、消化了外来艺术,经过整合出现了新的样式,如周、吴道子等人的作品。

五代又出现极具个性的画家贯休。宋代人物画,大体沿着个性化方向发展,现实的说教功能开始减弱,如梁楷的“泼墨仙人”、李公麟的“维摩诘变相”等等。从此以后,人物画就单纯在技巧上精益求精,到明代出现了诸如陈洪绶的大师。

叶浅予 程砚秋在舞台上 北京画院藏

从人物画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经过了千余年,人物画并不具备与时代同步的艺术特性,而是停留于对宗教的描述、对人物的表现等实用功能之中,同时形成一套密不透风的笔墨体系。

这两方面的压力就是叶浅予创作人物画的真实时代背景。而如何在传统的笔墨中,创造新时代的人物,如何面对传统的既定笔法……这些都是叶浅予面临的问题。

叶浅予 少女图

本世纪初,有识之士起而倡导画学革命,代表人物如康有为,将批判的矛头直指元四家之超逸淡远,主张“合中西而为画家新纪元”,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洋为中用”的现代转换历程。

叶浅予 峇厘神曲

徐悲鸿、蒋兆和等人率先走出了一条借鉴西方写实绘画的中西融合之路,将光影、明暗、体积等语汇引入水墨性表达,以西洋画法改造中国画法。这种变革拓宽了传统水墨语言的表现范围,但水墨是一种表现性材料而不是塑造性材料,在模拟表面真实的过程中,它只会丧失自身特性,与油画、版画等同。在此时,张大千等人又走了一条与前者相反的路,以更深入传统,大量临摹古代壁画,以更坚实的传统绘画语汇抵御西化的浪涛。叶浅予既没有走蒋兆和的路子,也没有照搬张大千的笔法。而是另辟新径,开创属于他在转向国画以前,有着十余年的漫画、速写经验,在这十余年里,他养成了关心现实生活、掌握社会脉动的习惯。

叶浅予 印度舞女

“要画好运动中的形象,必须发挥记忆形象的能力。说实话,任你眼快手快,绝对赶不上演员的动作快,所以,要靠脑子记,要记住运动的特征和规律,以便进行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象和推测。想象和推测是记忆的发展,是造型创作的重要思维活动,画速写是锻炼这种思维活动的好方法。”

除了速写、漫画以外,古代传统艺术更是他艺术的来源。40年代叶浅予曾随张大千更深广地进入中国山水、花鸟、人物画传承氛围,在接触到魏唐各代佛教壁画的大量摹本后,使他对人物造型的典雅,及音乐舞蹈的节律在画中的具体表现,有了深入的了解。他在张大千处学习到了中国画技法,并且很快妥贴运用在自己的印度舞蹈人物创作之中。40年代中后期,叶浅予又大量临摹陈洪绶的作品,在线条的运用上获得了更高的造诣。

漫画、速写与传统是叶浅予建立风格的三个重要来源。与同时代的大多数画家相比,叶浅予的最大特点就是他发扬了传统人物画乃至传统艺术中的审美观。形神兼备是他遵循的观点,他反对过分地死抠细节,也反对过分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以他的创作为例,他总是追求似与不似间的艺术趣味。

然而叶浅予的这种形神观,又不是传统笔墨模式下的形神兼备,而是一种拥抱生活的形神兼备。

叶浅予 印度舞

多年的漫画创作生涯,使得叶浅予学习以平凡百姓的眼光去看世界,这种逐渐根深蒂固的观察方法,为他所熟悉的传统形神兼备论带来鲜明的时代特点。速写是叶浅予发掘生活、深入生活的有效途径,为他的笔墨运用注入了新的活力。

叶浅予对于中国艺术的贡献也在于此。他用自己对现实生活的感受,生于斯长于斯的观察方法大大拓宽了传统文化的审美观,将它们落实于创作之中,贯穿到日常教学之中。

叶浅予 夏河之舞

叶浅予的艺术就是他个人审美、艺术观具体而生动的展现,就像他常常强调的:“画家的职责不在于如何把具体的事物搬上画面,向人们图解某种特定的时代感,而在于如何涵括出生活里所提示的思想意义,藉着艺术形象,让观者得以细细咀嚼,悟出其中的道理。”

叶浅予 维吾尔舞姿

叶浅予先生在文人书画为乡习门风的江浙,艺术闯荡在上海洋场,面向大众反映时代的速写漫画,是他29岁到39岁全身心投入的艺术人生,从内容到形式市民大众雅俗共赏,被称为新吴友如,当时的视觉明星。1947年40岁,因徐悲鸿邀聘执教于北平艺专,后又当国画系主任一直到1966年,1979年平反后恢复系主任。解放后担当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一直到逝世都在全国美协副主席职务上。1981年中国画研究院建立,作为副院长决策定向。

叶浅予 印度献花舞

“文革”后又是中国画系研究班的导师。所以解放后中国美术界的风雨表,中国画面临时代、政治,教育改革中国画现代教育体系的构架,当时与中央美院革、苏、素、油老大的抗争、生存和北京画院老画师继承创新纠葛,及中国画研究院宗旨这些叶浅予是都首当其冲的。在认识到虚无主义和保守固封均是发展民族绘画的障碍,在极左天下“普及是无产阶级,提高是资产阶级”的阴影下,研究祖先如此丰厚的美术、美学遗产,却需偌大的勇气,叶浅予在1956年到1962年以线描、中国画的构图、色彩、透视,中国人物画的基本功,中国画的艺术技巧为题写文讲座推波助澜。

叶浅予 舞女

1979年拨乱反正后重新担当国画系主任,制定完善中国画独立教育体系,针对“文革”间多年积累的人才办了两期研究生班(人物16名,山水花鸟各5名),研究生班的创作论文都风格多样,内容深睿,受到社会好评。这些中国画硕士毕业后都成为美术界的中坚,应该是建国以来因改革开放,叶浅予在最少受干扰的情况下体现他对中国画教育方向的探研与规范,在教学过程中叶提出32字的要求:“取长补短,因材施教;自学为主,启导为辅;涉猎中外,吞吐古今;鼓励独创,打破划一”。

叶浅予 印度舞

二十多年的教学,他桃李满天下,但也占去了不少创作时间。“文革”浩劫中三年牛棚、七年牢,还加上当四年“校杂工”,才解脱苦难。两次大手术心肌梗塞、结肠癌虽未见阎王,却都剥夺了他挥笔丹青的宝贵光阴。叶浅予一生经历多少毁灭性的灾难,却始终是个忘我的画家。他的漫画作品数千、速写上万,插图、国画的量与质都是惊人的,还有几十万字的诗、文。

叶浅予 舞女

他的速写简洁大方、洒脱有力,是一致公认的逸品。舞蹈人物更是雅俗共赏的压轴之作。从他的笔下,更多的观众感到了人类精神的内在律动,分辨出大千世界的真善美与假丑恶。他为时代打开了一页新窗户,以淡泊而又炽烈的情态,创造出一个只有色、线、舞的纯净世界。

叶浅予 舞蹈

尽管这是多元的时代,我认为叶浅予在艺术经络上突出的是“中而新”,也可说是“中化洋”,这要比“洋化中”或“洋而新”“中而古”“洋而古”都要强、正、到位。特别是从中国人物画的发展弘扬方面和顾恺之、吴道子、李公麟、武宗元、陈老莲、任伯年一脉相承,但又不是老传统派中讲究的仿谁、摹哪个,是经络铿锵不是器官的嫁接,无形无影,但是内动潮涌浪啸,所以世纪交替在当今,钱、权、虚名,仍然流行的浮华浑沌世道中,回顾叶浅予作为承前启后中流砥柱的画坛宗师其现实意义重大,他在美协、美院、画院、艺术界的巨擘足迹深需品鉴、研思。

叶浅予 维吾尔族少女

叶浅予 快乐的罗索

叶浅予(1907-1995),学名纶绮,字绿茶。生于浙江桐庐县。早年自学绘画,才华横溢,勤苦创新,承前启后,开国画人物之时代新风,是当代杰出的中国人物画大家。叶浅予是漫画大师,速写巨匠,国画宗室。作画择善择要,笔墨伸展自如,线条畅如流水,设色凝重洗练,画风洒脱。强调形神统一,注重古典与现代美的结合。曾任北平艺专教授、国画系主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主任、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等职。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