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艺术 > “天下第一收藏家”张伯驹和《平复帖》

“天下第一收藏家”张伯驹和《平复帖》

图文 收藏天下 2018-09-06 16:56:25

张伯驹买古字画,从不还价。

张伯驹收藏始于1926年前后,他偶然到琉璃厂游玩,看到一块康熙早年题写的“丛碧山房”匾额,匾额残破字迹缺损,但正中“康熙御笔”的朱文印完好,于是张伯驹当即买下,以为喜欢匾额中“丛碧”二字,从此自命“丛碧”为号,走上古字画收藏之路,成为“天下第一收藏家”。

《平复帖》是西晋文学家、书法家陆机所写的一封信札。

收藏家古训云“纸千年,绢八百”,意即纸张最久只可保存千年,而这卷法帖迄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国内现存的最古老的一件名人纸本书法墨迹,是现今传世墨迹中的“开山鼻祖”,历代都被奉为至宝,在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长23.8厘米,宽20.5厘米,只有短短九行八十四字,而且至少有四字缺漏,虽不足一平尺,却盖满了历代名家的收藏印记,朱印累累,满纸生辉,被尊为“中华第一帖”,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为镇馆之宝。

《平复帖》本是陆机写给朋友的信件,信中谈到另一位友人的病情,有“彦先羸瘵,恐难平复”之句,故被后人尊为《平复帖》。

陆机《平复帖》,使用秃笔书写,笔法质朴老健,笔画盘丝屈铁,结体茂密自然,富有天趣,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后人赞其“秃笔蘸墨,抒发痛楚之情,其用墨确实是神乎其技,冠绝古今”。

在中国书法的演变过程中,《平复帖》有着重要的地位。中国书体的演变,大约经过篆书、隶书、章草、楷书、今草(楷书与今草处并列地位)、行书几个阶段,《平复帖》介于章草与今草之间,是两者过渡时期的典范之作。《平复帖》和《兰亭序》分别是楷书定形前草书与行书的代表作。《平复帖》的字是从隶书到草书演变过程中的一幅经典之作。既留有隶书的痕迹,又有些草书的味道。这种字体极少见到,又由于年代久远,除专家学者外,一般人很难识读。同时,此帖也是秃笔枯锋书法艺术中的杰作。

书法家启功下结论:“十年遍校流沙简,《 平复》 无惭署墨皇。”

据《宣和书谱》记载,《平复帖》作于晋武帝咸宁初年,即公元275年,比书圣王羲之《兰亭序》的书写时间早79年,王羲之的《兰亭序》真伪莫辨,《平复帖》毫无疑问是真迹,若与留传下来的《兰亭序》唐朝摹本相比,则早360年以上。其珍稀性无与伦比。正如明人董其昌题跋所云:“右军(王羲之)以前,元常(钟繇)以后,惟存此数行,为希代宝。”

该帖自问世,辗转流传至今,经历了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和民国。经王世襄老先生详尽考证,《平复帖》流传有绪,数次往返于民间与皇宫之间,每一时期收藏于何人之手都有确凿的证据,卷上钤的包括帝王在内的各朝代收藏鉴赏家的71方印记犹如一部收藏简史,殊为难得。

帖右侧前隔水黄绢的绢签上的痩金体“晋陆机平复帖”六个字是宋徽宗赵佶所题,盖有宣和诸玺,清朝时《平复帖》成为雍正孝圣宪皇后的嫁妆,孝圣宪皇后临死前,将其赏赐给其子成亲王,成亲王曾孙载治去世时,其诸子年龄皆小,恭亲王被指派为监护人。

据资料记载,大约在这个时候,恭亲王乘机将《平复帖》据为己有,后来就传给了他的孙子、道光皇帝曾孙溥儒。

大约1934年,在湖北一次赈灾书画展上,张伯驹第一次看到《平复帖》,

溥儒的朋友、著名书法家、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长的傅增湘在《平复帖》长跋中称:“自六朝以来,传世绝罕,二千年来孤行天壤间,此洵旷代之奇珍,非仅墨林之瑰宝也”。

张伯驹一眼认定:无论从《平复帖》作者陆机这位文学家的作品和书法成就来说,还是从史学和关于造纸、笔、墨等的考古学方面来说,它都是稀世之珍。(张伯驹《沧桑几度平复帖》)

1936年,身在上海的张伯驹得到消息,溥儒所藏唐代韩干的名画《照夜白图》被古董商买去,准备卖往国外。张伯驹大惊,赶忙给当时主政北平的宋哲元写信,希望制止国宝流出国内。但宋哲元接到信时,此画已被转卖到英国。

张伯驹担心国宝《平复帖》重蹈覆辙走上不归路,通过朋友与溥儒商量,表示自己愿意出价收藏。溥儒开出20万大洋的价码,张伯驹拿不出20万大洋,只好暂时放弃,但力劝溥儒不要成为罪人,让国宝流落异国。

张伯驹写道:“不过我也是备下一案,以免此件流出国外。”

1937年,张伯驹又拜请张大千从中斡旋,表示愿以6万大洋收藏《平复帖》,但溥儒仍执意要20万大洋,这事再次搁下。

这年春节前,溥儒母亲去世,需大笔现钱筹办丧事。正应邀在故宫博物院鉴定古代字画的张伯驹经傅增湘从中斡旋,双方商定了4万大洋的价码。

有一古董商欲将《平复帖》转手卖给日本人,毫不含糊接受溥儒20万大洋的价码。

众多晚清遗老也力劝溥儒丧事从简,不要转让《平复帖》。

危难之时,人品就显露出来了。

《平复帖》终于到了张伯驹手中。据说《平复帖》刚一落到张伯驹的手中,他随即将它供奉起来,顶礼膜拜。

张伯驹说“蛰居四年,深居简出,保护此帖,经过多少跋涉、离乱,我都如性命一样地宝藏此帖”。

日本人通过古董商找到张伯驹,愿意出30万大洋购买《平复帖》,遭到严厉拒绝。

张伯驹很快离开上海,取道江苏、河南,来到陕西西安,将年幼的女儿张传彩托给友人照管。然后返回北平,把古字画缝在棉被中,一路担惊受怕悄悄运送到西安。

对于看得比自己生命都重要的《平复帖》,张伯驹还有这样的事:

王世襄回忆:1947年,他在故宫博物馆任职,参与清理战时文物损失统计工作,与张伯驹结识。王世襄一直想通过国宝《平复帖》研究古代书画的质地、尺寸、装裱、引首、题签、本文、款识、印章、题跋、收藏印等,但想到《平复帖》太过珍贵煊赫,于是小心翼翼向张伯驹提出能否在张家看上一两次。

“没想到我一说,他就说‘你拿回家看去’,这下倒给我添了负担了”。

“到家之后,腾空了一只樟木小箱,放在床头,白棉布铺垫平整,再用高丽纸把已有锦袱的《平复帖》包好,放入箱中。每次不得已而出门,回来都要开锁启箱,看它安然无恙才放心。观看时要等天气晴朗,把桌子搬到贴近南窗,光线好而无日晒处,铺好白毡子和高丽纸,洗净手,戴上白手套,才静心屏息地打开手卷。”

“《平复帖》在我家放了一个多月才毕恭毕敬地捧还给伯驹先生,一时顿觉轻松愉快,如释重负。”

王世襄得以完成《西晋陆机平复帖流传考略》一文,刊登在1957年第1期《文物参考资料》上。

历代的包括帝王在内的大收藏家,都在平复帖上钤下了自己的印迹,只有张伯驹,仅留有一个京兆闲章而已。”

1956年初,张伯驹夫妇将陆机《平复帖》捐献给国家,堪称价值连城的国宝级文物。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