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玉石 > 深度鉴赏:美国博物馆收藏的两件元代玉器
图1元代张骞浮槎玉洗
以往不被人重视的元代玉器,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及其知识不断被人掌握,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厚爱。其大致可分为食用器、佩饰和文房用具三类,材质以青玉、白玉为主,工艺上颇受发达的文人画牵引,雕刻则包括浅浮雕、镂雕和圆雕方法,另外还新创了带钩、带扣上加接雕纹饰的造型与工艺。尽管它的内部制作不拘小节、不喜太重的匠气,但由于其对整体造型的强调、对山水画般意境的追求,又令人感觉到元代玉器的精致典雅与大气十足。
宋元以降,由于文人绘画的兴起,人物故事艺术题材的作品日益增多,使得元代玉器也不例外。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收藏的“元代张骞浮槎玉洗”(图1),便是受人物典故影响的一件传世玉作。属于文房用具类的此玉洗,通长10.8厘米,全器以一块带褐色玉皮青玉材质雕刻而成,运用巧色工艺施以综和玉雕工艺,雕琢了《张骞浮槎图》玉洗;同时以中间最好的玉料雕刻张骞人像,突出了主题。玉洗上张骞端坐于树根状的槎舟上,背靠老树桩,身穿长袍,蓄长胡须,面带微笑,神态安详;其一手持卷,似乎在专心阅读,神情悠然自得,可谓是宋元以后张骞浮槎的标准图像。独具匠心的,是张骞的脚下挖出了一个小槽,既可视作舟舱,又是洗池,一举两得,构思巧妙。另外池边雕刻的几片荷叶,又点出了浮槎的水环境。
西汉武帝时期伟大的外交家、探险家张骞(前164—前114),有着“丝绸之路的开拓者”“第一个睁开眼睛看世界的中国人”“东方的哥伦布”之誉。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许多物种到中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民间有很多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其中包括他寻河源乘槎经月奇遇世外桃源的传奇故事,成为了宋元以后艺术家津津乐道的作品题材。
关于此玉洗的名称,有学者将此玉器定为玉杯。如1986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的《海外遗珍·玉器》,就称其为“张骞槎玉杯”。但根据南京博物院研究员、中华玉文化中心顾问殷志强教授所著《旅美华玉——美国藏中国玉器珍品》,笔者认为殷教授称其为“张骞浮槎玉洗”更加妥当、靠谱。因为此玉器没有方便饮用的杯沿,而作为文房笔洗则更为合适。至于雕刻年代,有学者定为明代,而殷教授认为是元代无疑。因为玉器的题材、造型和表现手法,与现藏于苏州市吴中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的元“至正乙酉朱碧山造张骞浮槎银杯”,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此玉洗也可能是元代江南玉匠之作。
图2 元代飞鱼龙纹玉佩
另外,美国西雅图美术馆收藏的一件“元代飞鱼龙纹玉佩”(图2),也是元代玉器的精品力作。属于佩饰类的该玉佩,高6.7、宽8.6厘米,以新疆和田上等白玉琢磨,洁润无瑕,滋润蕴光。整器略呈方形,以镂雕和圆雕技法,雕刻飞鱼龙纹图案。以湖石为背景,鱼龙飞跃于波涛祥云之中,玲珑剔透,主题突出,鱼龙神采飞扬。
类似的飞鱼龙纹玉佩,上海市松江区元代西林塔地宫曾经出土过一件,名为“元代鱼龙纹玉饰”,现藏于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其高7、宽3.8厘米,同为白玉质,圆雕鱼龙图纹,龙首昂视,龙须飘曳,张口露牙,鱼身没入水中,尾部弯转作击水跳跃状。需指出的是,西雅图收藏和上海地宫出土的这两件元代飞鱼龙纹玉佩,图中的鱼龙纹并非鱼和龙两种动物的合称,而是似龙非鱼的一种动物,其龙首、鱼身、鸟翅,呈飞跃跳动状。
据学者研究,鱼龙纹源自于印度“摩羯纹”。摩羯又称摩竭、摩伽罗等,是一种长鼻、利齿、鱼身的水兽,其起源于古印度人对鱼(特别是鲸鱼)、象、猪、鳄等动物的多元集合。随着佛教尤其是藏传佛教传播到中国,摩羯纹也随之传入,在美术家眼中视为“佛教龙”,为华夏龙增添了新的元素和内涵;让唐宋元明时期的许多美术作品上,均有这类纹样出现。不过民间习惯上仍然将“摩羯纹”称为“龙纹”,同时还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里的鱼龙变幻、鲤鱼跳龙门混为一体,成为元明以来中国民间喜闻乐见的图案。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11月8日,在即将迎来一代伟人诞辰伟大时刻之际,重温革命辉煌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谱写时代篇章,新时代大国玉玺《丰功伟业·国玺》捐赠仪式,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报告厅举行。
2021年10月13日,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北京玉器厂、北京工美文化共同主办的“‘袁氏玉器’立派认定会暨袁氏玉雕艺术成就全国巡展”在北京懋隆艺术大厦隆重开幕。
5月21日,玉雕《国宝五牛图》发布会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石林艺术见面会在收藏天下艺术馆隆重召开,来自玉雕行业的专家、学者一众出席,本次见面会还特别邀请到了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玉文化委员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和田玉文化形象大使、尊敬的袁广如大师于2021年4月5日17时在家中不幸逝世,享年80岁
2021年3月18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奥运徽宝创作者王希伟见面会暨《双奥·中国尊》授权仪式在收藏天下艺术馆隆重举行,收藏天下副总裁张琪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此次授权仪式。
如何懂玉、玩玉、养玉、藏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玩肉,追求纯净,细腻,油润,不偏色;玩皮,追求各种皮色包括各种浆。
古往今来,和田玉深得人们的喜爱,是具有灵气的玉石,一块质地细腻,温润含蓄的和田玉几乎是每一个藏友的标配,而觅得一块质地上品的和田玉并非易事,所以很多优化处理的和田玉开始充斥市场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玉的民族,拥有世界上独特的玉文化。自古以来,人们视玉为吸天地之气,凝日月精华的圣物,是天人交流的媒介,是能为佩戴者带来吉祥如意,为其辟邪祛病。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
玉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人来说,玉不仅仅是晶莹美观的装饰珠宝,也是蕴含人生哲理的艺术载体。与中国相邻、被称为玉石王国的缅甸在历史上便因此与中国结缘,出产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