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结构与调子:倪贻德的新写实主义艺术

结构与调子:倪贻德的新写实主义艺术

图文 微微一笑 2019-05-30 13:44:08

1927年倪贻德进入日本东京川端绘画学校,受著名画家藤岛武二指点,深入研究西方现代主义艺术;1931年与庞薰琹等人发起中国第一个现代艺术油画团体“決澜社”,深刻影响中国近现代美术发展。他毕生追寻和探寻别具一格的绘画风格,以纯朴线条和明快色彩状物传神,被视为“新写实主义”艺术的代表人物。

决澜社第一届展览会,于1932年10月,在上海爱麦虞限路45号中华学艺社举行。(后排左起庞薰琹、杨秋人、阳太阳、倪贻德、王济远、周多、李仲生;前排左起梁锡鸿、张弦、段平右)  

油画民族化的先行者

倪贻德对西方现代主义油画有深入研究,这使他在艺术探索中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不懈动力。早在1928年,倪贻德即在《近代艺术的趋向》一文中阐述了西方现代主义和中国传统绘画在表现内心情感方面的一致性;1932年,他又提出“新写实”艺术的要点:“一须有质感;二须有量感;三须有实在感。”1950年代,他对油画民族化进行了深入探索,主张从本质上认识民族艺术,并在传统基础上进行中西融合。油画作为一种外来的艺术形式,其民族化不应该以牺牲油画特点为代价,而是要充分保留各自优势,使其有机融合。

Lot.733 倪贻德 风景、芍药(双面画)1940年代   布面油画 42×49cm。(正面)45×37cm。(背面)   来源:直接征集自画家家属

Lot.733(背面)

双面画《风景、芍药》(拍品编号733)创作于1940年代,是倪贻德油画民族化探索时期代表作。正面是一幅风景写生,采用传统山水画“一水两岸式”构图,色彩明快清新,溪上渔舟与后景建筑物形成鲜明对比,平静悠闲又具有现代气息。画面物体简约概括,质感分明,用笔厚重,有时似要力透纸背,轻薄时又显得灵动淡雅。背面是花卉静物写生,同类题材极其少见。红色芍药在绿叶和棕色背景的映衬下格外显眼,黄、棕、红三种色块封住景深,让画面具有马蒂斯式平涂的特色。倪贻德的油画作品除一部分捐献给中国美术学院外,大多在历史动荡时期被烧毁、或图上白粉重新当画布使用,此幅双面画留存至今,实属不易。

Lot.734 倪贻德 女子坐像 1940年代   纸本水彩 32.5×24.2cm。   来源:直接征集自画家家属

中国水彩画的先驱

倪贻德重视水彩画,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均成果卓著。自1920年代起,他先后出版《水彩画概论》《水彩画之新研究》等论著,本场五件水彩均绘于1940年代,作品明净轻快,画风通达洗练。倪贻德爱画街头小景,应是受印象派大师卡米耶·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的影响。

Lot.735 倪贻德 小城街头之一 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   纸本水彩 24×36.3cm。   来源:直接征集自画家家属

Lot.736 倪贻德 小城街头之二 1940年代末至1950年代初   纸本水彩 25×33.7cm。   来源:直接征集自画家家属 

Lot.737 倪贻德 街头之二 1948年   纸本水彩 24×28.5cm。   来源:直接征集自画家家属

在倪贻德笔下,无论是人头攒动的《小城街头之一》(拍品编号735),还是寂寥空旷的《小城街头之二》(拍品编号736),结构布局都极为严谨,他先以铅笔速写勾勒轮廓,再施薄色赋彩,简约精炼、一笔不苟;底稿铅痕与风景、人物浑然一体,使作品兼具水彩和速写的双重视觉感受。《女子坐像》(拍品编号734)是倪贻德不多见的人像水彩作品,野兽派画风明显,画家用线条勾勒人体轮廓,红、绿、棕冷暖对比强烈,凸显人物曲线和体量,女子五官简笔概括,面颊通红,与天真烂漫的人物形象相互映衬。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