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艺术 > 开国大印的身世和鲜为人知的命运

开国大印的身世和鲜为人知的命运

图文 细闻墨语 2019-07-21 09:36:29

近日,献礼新中国70华诞的玉雕重器《建国大印》首发亮相,文博界、工艺美术界等权威专家、大师齐聚一堂,纷纷给予点评肯定,其中不少专家提到原型——中央人民政府印(开国大印),这也引发了很多藏友对它的兴趣。今天小墨就和大家聊聊《开国大印》的身世及鲜为人知的命运。

新中国开国大印|真正属于人民的国印

1949年6月15日,在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凯歌声中,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成立了。筹备会选举了以毛泽东为主任,周恩来、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陈叔通为副主任的常务委员会,秘书长为李维汉,副秘书长为余心清、齐燕铭等。

中央人民政府印(开国大印)在特殊的历史转折时期(1949年10月—1954年9月)里,承担了特殊的历史使命,是颁发各种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权力时钤印公文的凭证信物,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周恩来委托陈叔通邀请治印名家参与中央人民政府及所属机构治印事宜,齐燕铭副秘书长协作参与。最终,邀请了国内治印名家张樾丞、顿立夫、唐醉石和魏长青等共同探讨。因其它三人不善铸铜印,名声不如张樾丞,最终在中央人民政府印(以下简称国印)的设计镌刻中,张樾丞起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张樾丞,在西琉璃厂开设“同古堂”,其治印闻名遐迩,京津名人都以能拥有张氏刻印为荣。宣统皇帝的“宣统御览之宝”“宣统御宝”和“无逸斋精鉴玺”等,北京大学授学位印章、中央银行纸币上“中央银行总裁印鉴”均为张樾丞所刻。据《鲁迅日记》载,1917年至1918年间,鲁迅曾3次到同古堂,刻“会稽周氏藏本”“俟堂石墨”等木印5枚,石印3方,颇为鲁迅喜爱。周作人的“周作人印”“山上水手”“启明读书”等,也出自张樾丞之手。 

1949年8月19日,由余心清副秘书长主持的“政府印铸问题座谈会”在北京饭店举行,张樾丞、张少丞(张樾丞的儿子)等14人出席。会议议定政府印铸问题4项:型式仿宋印;字体为小篆或仿宋,仿宋体有大众化意义,但奇数时不易排列,中国人民印刷厂负责人黄澍铭还设计了两种样式:质料为铜;字文用“印”,废除“关防、钤记”。会议修正通过了黄澍铭所拟的“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印铸局组织条例”草案初稿。

直到1949年9月27日国名“中华人民共和国”最终确定后,国印印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才正式确定。

1949年10月27日凌晨1点,齐燕铭将镌铸中央人民政府暨所属各机构印信报告附设计说明上报,并预计中国人民印刷厂月底可完成刊铸工作。同日,早上周恩来和毛泽东批示后,首批印信即交付刊铸。

据考证,国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在31日上午9时即镌刻完成并上交启用。当时在字文排列上要求对称,国印字文中加入“之”字,为的是使15个字能够整齐、美观地框在正方形印面内。在具体制作方法上,国印使用的铜料比其他政府印信的密度大、黏度大、兑铵多,质地较硬。国印的柄与印体是分别制作旋接上的,铜色柔和,制作精细,印体厚2.5厘米、柄长10.9厘米,印柄中间略凹进,整体造型庄重而有气势。

这枚新中国的国印,从诞生之初,就代表这国家最高权力,区别于古代的皇权玉玺,建国大印经毛主席亲选,首次将宋体字应用于国印上!新中国是人民的国家,权力属于人民,我们的国印,一定不是皇帝的“玺”,一定要是人民的“印”!用的就是人民的“字”!

新中国开国大印|鲜为人知的治印过程

关于具体刻治开国之印的过程,由于当时是保密的,只有张樾丞与其长子张少丞、幼子张幼丞知情。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各种“运动”不断,加上张樾丞老人为人谦逊,不爱吹嘘、炫耀,张家人对国印之事一直缄口不言。1961年1月15日老人病逝后,他亲自设计和镌刻共和国第一大印的详细情况,几乎无人知晓。

张樾丞在京都时的留影

据张幼丞回忆,1949年政协筹备会期间,齐燕铭的小汽车曾到他家接走了张樾丞,回家后,他的父亲(张樾丞)便开始翻阅资料、找印谱,画出了隶、宋、汉篆、秦篆四种字体的印文,送到北京饭店。最后确定用宋体。

在张樾丞镌刻中央人民政府大印时,张少丞、张幼丞参加了打光等原料的粗加工。之后,张樾丞开始了画样、写字、凿字和修字等工序的操作。几天后,国印镌刻好了。按照规定,不许打样留底,而且印章的四个角都留有高台,待正式使用时磨平,即“开封”。

北京琉璃厂

张幼丞说,国印是在北京琉璃厂一家专门加工铜章的小厂现浇铸的。在镌刻刀法上,国印的刀口有倾斜,是尖錾挑的。背款刻有印文和启用时间、序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一日第一号”,字口清晰、纤秀。

新中国开国大印|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中央人民政府任命沈钧儒为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的任命书”和“中央人民政府命令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发文稿”等数十件文物,也都钤有开国大印。外交部珍藏的1950年我国首任驻瑞典大使耿飙呈递给瑞典国王的国书上,除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签署外,也钤有国印。这说明国印在共和国建立之初,即行使了赋予它的神圣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

馆藏图片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开国大印也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使命,全部上缴给新的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1959年5月,国务院秘书厅将这枚珍贵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拨交中国革命博物馆(现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

70年再重现|“建国大印”意义非凡

2019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响应国家“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号召,特别设计出品《建国大印》系列产品。

十位中国工艺美术界、文博界、文化界专家学者组成联合项目专家顾问团,查阅无数历史档案资料,遍访多位知情人士,历经数月时间,经过多番研讨之后,最终确定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之印”为原型,艺术再造《建国大印》,开国大印也以新的形态再次耀目世界。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KEFU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