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名家风采:著名画家冯旭艺术赏鉴

名家风采:著名画家冯旭艺术赏鉴

图文 艺术范儿 2019-08-02 10:17:32

冯旭

冯旭

【艺术简历】

冯旭,号老槐。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博士;渤海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写生山水画研究所所长;西京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国画高研班导师;2015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主持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终南惊梦》之一160cm×360cm 2019年


读冯旭《终南惊梦》有感

应一平

横亘在中国西部的秦岭,是上苍赐于三秦大地的珍贵存在,注定和中国历史紧密相联。时光进入2018年,它不仅依然是中国南北地理与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而且竟成为当下“政治站位”的晴雨表,再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一场整治秦岭生态的“保卫战”大张旗鼓地打响了,随着官商勾结者个个被罢职、入监,黑幕不断曝光,它对政治生态的破坏很难像别墅的灰飞烟灭随之云消雾散。还自然绿水青山的初衷无疑可赞,一旦变为粗线条的“运动”,留给人们太多的思考,太大的经济代价。这次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秦岭拆除“违建”,必将载入史册由后人评说……

冯旭教授的《终南惊梦》画作,一读便懂。我也是秦岭事件旁观者,知晓来龙去脉但感觉麻木。故建议他将标题改为《终南纪事》,含蓄岂不更好?再问之是为“国展”而作,相信评委们一定是看懂了,面对不可为而为的画作,加上咄咄标题,即使兼具审美价值与考史价值也会转身离去。我嘴上宽慰:这幅是见证公元2018年在西安“父亲山”下发生惊心动魄的历史画,留给后人不能忘却的记忆。心里真实的我马上又说,分明就是现实题材!针砭时弊的作品。

《终南惊梦》

《终南惊梦》之二局部 180cm×220cm 2019年

令人血脉偾张的事件虽已偃旗息鼓,很多人选择了忘记,欲使这段历史归于沉寂。我问他为什么偏偏要“旧事”重提?答道,我就是想画,语言瞬间多余!不要忘了艺术家除了敏感内心外,使命感始终会驱使手中的一管柔毫。遥想当年,年轻的基里科能画出传世名作《梅杜萨之筏》,就是基于正直的良心。当然中西环境不能简单类比,时代呼唤有良心的艺术家并非显得多余。

冯旭教授去年赴西北长城沿线考察百天,眼界与创作颇有收获;继而转任到宜人的西京学院,正好赶上西安大规模拆除秦岭周边的违法建筑,如火如荼“破拆”日夜不停,一座座高档别墅群数天化为乌有,湮灭无影,面对从未经历的旁观,他能敏锐查觉这一事件承载的精神分量,他到过现场、收集影视素材和其他各类信息,以图像叙事方式一口气创作了三幅源于现实生活、再现场景的彩墨画《终南惊梦》,不仅具有视觉冲击力,而且包含政治社会学的多重意涵,读之苦涩却意味非常。

《终南惊梦》之二局部180cm×220cm 2019年

《终南惊梦》第一幅右上角一轮弦月就要移出画面,秦岭全然没有历史记忆中的宁静、安然,及今月曾经照古人的诗情雅意。浓重的山脊若剪影般分割出大地与天空,形成似不关联的两个场域,抑或暗示天界与人间的不同?刻意的笔墨渲染出密不透风的滞塞感,杂乱的形、色中升出一团团白烟(飞扬的尘土),搅动沉闷的画面,近似窒息的场景透出些许活力,仿佛在映证“尘归尘、土归土”的哲理宿命?

画面上幽灵般寥寥几个破拆者,他们能量巨大,按照既定进度将整洁、坚实的房屋变成一片片废墟,亢奋劳作的后果使我们面对宛如地震后的断壁残垣。右下角一人焚烧物品的火光与天空色彩重合,透出主题隐喻。我的视线游走各局部间的捡钢筋及拾物者,与旋转的机械生成的动态轨迹纠缠、疏离,如此反反复复,这样观画的体验可谓五味杂陈。右中开挖掘机的司机,嘴叼烟头,肥胖身躯后倾,熟练的操作姿态与不屑的神情,透露阴暗的仇富、仇官心态,成为作品的点睛“画眼”,是否暗含作者立场就不得而知。因为艺术作品一经完成,解读就与原创者无关,观赏者惟有靠自己的理解去见仁见智地发挥。

《终南惊梦》之三 180cm×220cm 2019年

此作图式新颖,色墨浓重,整体表现成熟,具有美学解读的宽泛余地。平远的铺陈内含起承转合的气脉,被东倒西歪的楼宇和机械臂冲破、阻断视觉的流动性,一团团扭曲的物态被打散的构形,挤压了本可舒展的笔致墨韵、物态聚散。占据画面绝大部分空间的直观形象,活生生呈现出秦岭的累累伤痕。月夜本应静穆,画面物体的连接产生晃眼的视感,强化色墨烘托场景的气氛,定睛细望,不多的白色线、面,具象征意味,我能感觉他为达到视觉与知觉同构所费的心思,传递含混又分明、游离又确指的语境,这里我只能意会而不便言传。

冯旭教授的水墨山水画多以抒发意趣见长,有种浪漫的情调,甚至带有几分天真烂漫的生趣,三五知已会心一望便足矣。水墨写生笔中含韵,使人回味。然而,这幅《终南惊梦》立意非常沉重,内涵多层信息,是充满矛盾张力的“不合时宜”之作,完全出于良知良能的真实感受,为时代而创作的真情表达。秦岭催生了他的艺术灵感,西京园使冯旭的艺术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在一切考虑效益的当下,能不计功利,以批判现实的精神尺度,准确把握艺术的表述理念,进而深入发掘、延展内涵意蕴,其用心可谓良苦;用执著方式尽自己的本分,更是难能可贵。

(作者为西安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4年碛口写生

《红叶下山秋满天》68×45cm 2014年

《碛口李家山写生》68×45cm
 

2015年皖南写生

《皖南春晓》68×45cm 2015年

《二月春风》68×45cm 2015年

《皖南春雪》68×45cm 2015年

2016年太行山写生

《南坪春晓》68×45cm

《石板岩南眺》68×68cm

《太行记游》68×68cm

《太行深处》68×68cm

2017年野三坡写生

《秋辉满院》68×68cm

《野三坡雨霁》68×68cm

《坡上人家》68×68cm

《坡上人家之二》68×68cm

《野三坡写意》68×68cm

2018西北及海南写生

《北漠风情》68×45cm

《南国声色图》68×68cm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