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艺术 > 清代界画名家袁江《骊山避暑图》赏鉴

清代界画名家袁江《骊山避暑图》赏鉴

转载 阿怪 2019-08-26 15:44:09



炎炎夏日,借助现代消暑方式,人们总能获得清凉。然而你可能不知道,在没有空调、风扇的旧时,古人也能觅得凉意,如清代界画名家袁江的《骊山避暑图》(见图),便是很好的例证。

《骊山避暑图》轴为绢本,青绿设色,纵224、横134厘米,首都博物馆藏。画右上有作者楷书题“骊山避暑图,壬年壮月以南宋人笔意拟之。邗上袁江”,并钤两枚作者印章。画作以唐明皇在骊山九成宫避暑游乐为题材,构建出一幅纳凉胜景。图中山势巍峨,峰峦起伏,营造出一片清凉。云烟缭绕,雾霭缥缈,让藏匿殿宇楼阁的山显得更加峻险,特别是画轴左上高耸的山,形如枯树虬枝。树不多,却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让山显得更加苍翠。山下湖水一片,一船在行,多船靠岸。阔大水面烟云弥漫,直衔远山,在留白中让水意直透画面。山水清幽,处在群山环抱中的重檐层扉、宫殿楼阁更显华美壮丽。前殿牌匾上的“九成宫”三字清晰可鉴,后面是高台筑就傍依高山的重檐歇山顶式主殿,其复杂的十字歇山顶上的高峻四方攒尖,甚为奇特。尺度宏大的庑殿顶,翼角舒展,尽现唐代建筑严整开朗的宏伟气魄。主殿后,山势峭拔,一座亭桥和小宫殿若隐若现。宫苑内众人往来其中,周围草木扶疏,花影阑干,一片人间胜景,真是避暑纳凉的好去处。

整个画面将富丽堂皇的楼台建筑与巍峨壮阔的山川景色巧妙结合,构图繁复,规模宏大,气象雄伟,可谓是袁江界画的代表作。此图最耀眼之处,是画面上呈现出的明亮艳丽色彩,这也是袁江画风的特点之一。传统绘画中的石青、石绿多用于山石,袁江将其用于建筑的绘画设色则别具一格。画面上,群山环抱的宫殿瓦顶用纯石青、石绿平涂,与朱红的廊柱交相辉映。大面积的山石树木、开阔的水面则以水墨淡色渲染,以衬托金碧辉煌的壮丽建筑和青绿璀璨的秀丽山水。

袁江(?—1746),字文涛,江苏扬州人,善画山水楼阁界画,继承唐宋及明代仇英青绿山水画法,所作多为绢本,山石以卷云皴、小斧劈皴为之,笔墨厚重;林木仿宋代郭熙、李唐、马远诸家,被推为清代“界画第一”。袁江在画中前殿牌匾上书“九成宫”(今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在画右上题名骊山(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避暑图,而九成宫不在骊山,这种地域式错误的“拉郎配”是何因呢?

骊山是秦岭的一支山脉,海拔1302米,山上松柏长青,壮丽翠秀。自周秦汉唐以来,一直是皇家园林地,离宫别墅众多,是古今驰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唐玄宗时再次扩建,取名华清宫。因为此处风景秀丽,温泉众多,易于消暑纳凉养生,唐玄宗、杨贵妃在此居住长达11年。所以,后世用“骊山避暑”多代指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故事。如北宋画家郭忠恕的《明皇骊山避暑宫图》,便是此意。九成宫始建于隋,唐太宗时扩建,是唐代著名建筑群和避暑夏宫。九成意为“九重”“九层”之意,为巨大,在后世诗画中变成一个艺术题材,并不实指地点,如清代陈文述的诗句“唐室方炽昌,骊山九成出”。

“九成宫”与“骊山避暑”相处一画,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其实却寓意深远。康熙四十一年(1702),居于扬州的袁江,在酷暑难耐的八月,将避暑离宫移植于避暑胜地,纵情山水,直宣心意,那是怎样的一个惬意舒坦!即使今日的我们,依旧能从画中穿过厚厚的光阴,寻得丝丝凉意。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本文由收藏天下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如需侵删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