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书画 > 【艺术赏析】张桂铭让中国的花鸟画走进现代

【艺术赏析】张桂铭让中国的花鸟画走进现代

转载 阿怪 2019-09-10 14:02:10

有人说,有了张桂铭,中国的花鸟画才走进现代。他的创作世界驰骋着幻想的线条和色彩,静与动交织出一种禅意。在近日举办的张桂铭艺术大展览汇集的数十幅作品中,人们可以感受张桂铭国画中的现代气象扑面而来。

张桂铭《画家齐白石》,1983年

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的张桂铭,有着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夫,起初专攻人物画。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他由人物画转向花鸟画。这一"转向",走的却不是传统花鸟画的路子,而是通过花鸟题材闯一条新路。

二三十年前,张桂铭曾深有感触地说,走进中国画展厅,总觉得灰蒙蒙的,看上去没精打采的。而油画展厅,色彩多鲜明!他认为国画要变革,要亮起来。或许正是带着这样的意识,他去德国遍访当地的美术馆、博物馆。回来之后,米罗般鲜亮的色彩让人为之眼前一亮,与传统的中国画呈现出全然不同的面目。渐渐地,张桂铭的画形成了自己的体系。

张桂铭《弹奏》,1985年

齐白石有一段画论被艺坛多次提起:"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在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阮竣看来,关照张桂铭的作品,无疑能看到这个"妙"之所在。他的似与不似之间,流露出至真至纯,单纯而静穆的艺术之美。

这妙,妙在传统与当代的自由变化。

从《画家齐白石》等作品中不难看出,张桂铭被划归为浙派人物画家实至名归。而这一名片,在上世纪80年代,在已过不惑之年之时,被他自己打破。上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张桂铭以当代的平面构成取代对三维空间的追求,以变形取代写实,突出色彩而淡化水墨。经过十多年的变革,他探索出这个时代中国笔墨的一种表现方式,有宋元的影子,但也有当代的情趣,这是张桂铭对于这个时代的表达,用属于他自己的一种笔墨方式。

张桂铭《仕女》,1987年

这妙,妙在东方与西方的融会贯通。

张桂铭大胆借鉴西方现代艺术,从米罗、马蒂斯身上吸收养料,同时又将东方花鸟画中经常出现的飞鸟、葫芦、石榴等元素经过打散重组式的变形、构成,在不断的拆解、重叠、分割和组合之后,以绚烂的纯色来勾勒、强调,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人们面前。

张桂铭《黄鹂鸣翠》,1993年

这妙,妙在具象与抽象的一线之隔。

张桂铭作品中具象与抽象的结合,被郎绍君先生评价为"走到了具象艺术的边缘,在抽象艺术的门前停住了"。正是这具象与抽象之间的一线之隔,让人们看到了张桂铭对自身绘画语言的自信和把控力。

在策展人王国安看来,张桂铭循序渐进的中国画探索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他撼动了"墨"在中国画中的地位;其次,他放弃了浙派写意人物画的创作思维;再次,他将草书线条与夸张变形的图形与色块平涂熔于一炉。

张桂铭《牵牛》,2008年

值得一提的是,张桂铭独树一帜的画面不仅是符号形式,更是艺术家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使其图像形式清晰、自主地为自己寻求和建造。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本文由收藏天下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如需侵删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