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弘石感言丁原禄的山水画:构建心灵的图式

弘石感言丁原禄的山水画:构建心灵的图式

转载 艺术范儿 2019-09-19 16:47:11

中国的山水画一直在笔墨上作文章,下功夫。无论是元四家、清四僧、四王,还是近代的黄宾虹、李可染、陆俨少都是山水画笔墨语言的大师。但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当下山水画的创作中,对于笔墨语言的过分强调,弱化了对于山水画图式和自然山水自身的形式语言的探求。图式的雷同、形式的单一已成为当下山水画坛的痼疾,这不但让欣赏者感到乏味,更难在时代性上让观赏者找到精神认同。其实,这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山水画发展的自身规律,也制约了山水画在当下多元文化背景下形式多样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丁原禄作品《云深不知处》

丁原禄作品《云深不知处》

美国汉学家高居翰研究中国山水画时,把元代山水的叫做“隔江山色”,明代的叫做“江岸送别”,他就是从图式上来区分的,点到了那个时代的山水画图式和言说脉搏。英国的艺术史家贡布里希的“图式修正说”给绘画的继续存在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可能,图式成为贡氏研究艺术史的切入点和价值所在。其实,绘画说到底就是一种观念图式的变化。

应该说在西方现代、后现代主义思潮影响下,特别是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山水画家已经开始了对于新山水图式的研究和探讨,但由于当时文化的热浪和迫切的心理状态使之一下子走得太远,正所谓过犹不及。90年代后,新儒家文化兴起,又使山水画的探讨回归到传统的轨道,新的山水图式探讨过早地遭受质疑。新文人画派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符合了市场的需求,这对于新山水画图式的探讨也产生了消极的作用。

画家丁原禄却一直不随时流,坚持自己,并持续致力于对山水画新图式的探求和实践,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从90年代末他的山水《静居》系列,一直延续下来,逐渐形成了他个人的山水图式面貌。姜宝林先生等一大批专家和艺术学者都给予了他充分的关注、欣赏和肯定。

丁原禄作品《层峦》

丁原禄作品《层峦》

丁原禄的山水画多以积墨法为主画成,且大都以灰调子统领画面全局。画面层层累积,而能笔触松动透气;色调淡雅冷峻,而不失山林的苍润和蓊郁。

同时,他大胆吸收了一些民间艺术的造型特点,房子、树木、山石等山水的基本元素大都以符号的形式出现,平面构成意味很浓,很符合当下人的审美心理需求。

了解丁原禄的人应该知道他的艺术之路是充满坎坷的。尤其是在任中学教师和多次抽调文化馆从事美术创作期间,因贫困和家庭所担负的沉重负担,使他人生的历程曲折而艰辛。然而,他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艺术不停地寻找和完善着自己,并以此获取多艰人生中心灵的宁静与慰籍。因此,他的山水画呈现了一种寂静、厚重、苍润、乃至萧索的美感是情在其中的。

我觉得,对待艺术,他象个行路的人,从没有路,到找到路,每一步都走得那么结实。虽然沉重,但踏出了坚实的脚印。

丁原禄的山水画,我认为,其价值就在于对新的山水图式的探求和营造。他从个人几十年对民间艺术的探讨和积累出发,立足于个体的生存体验和感受,来建构属于自己心灵的山水图式。应该说,丁原禄对于中国山水画的探索和实践,给中国画的山水图谱增添了新的样式,相对于当下山水画图式乏善可陈的现状,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发和思考。

丁原禄作品《融秋》

丁原禄作品《融秋》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本文由收藏天下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如需侵删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