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玉石 > 玉雕界的男神杨曦:他每一次出手总能惊艳
杨曦,号南石,苏州玉雕创新代表人物,他的南石款作品,不知是多少爱玉人欲罢不能的追求。说不清杨大师到底最擅长什么题材,只觉得他每次一出手,总能惊艳。他胸中有丘壑,刀下有乾坤,大师的名号,名副其实。
从以前的龙、罗汉、观音,再到近年的江南、园林、山水题材,你会发现杨曦作品中的元素都是传统的、生活化的,但作品的审美是现代的。在继承传统工艺技法的同时,杨曦结合中国绘画技巧和现代设计理念,以“做减法”引领了玉雕新思路。
杨曦的观音系列作品,不拘泥于传统雕刻技法对开脸与身材比例的框定,而是采用虚实结合手法,简化具象,赋予作品余味不尽的留白。这样的表现手法显然是艺术化的,省略掉了许多具象的东西,然而这样的省略不仅没有影响表达,反而让整个作品更显空灵,令观者心灵澄净。
杨曦作品
对于从业36年的杨曦来说,雕刻技法早已不是问题,如何在创作中融入艺术的想法,将传统玉雕技艺升华为艺术文化才是他所关注的。杨曦的作品既是传统意义上的题材,又与传统拉开了很大的距离,古韵今风。它给人的审美感受是新颖的、飘逸的、充满艺术想象的。
杨曦的江南系列作品,从粉墙黛瓦、小桥流水、再到江南的温婉女子,都完美地呈现了江南特有的文化意蕴,让诗与画在玉石上悄然相依。
上面这件作品,作者依形就势,简施刀工便将江南的小桥屋檐,青石板路勾勒成形,而高高的屋檐之上错落着的银杏叶,却连纹理都清晰可见,既有极致简约的情境表达,又有极致细腻的细节呈现,极富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整个作品刀法简约疏朗,风格清新隽永,别具一格,不落窠臼。
杨曦作品
杨曦刀下的江南女子,干净、简约、沉静,她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寂寥的雨巷 ,像级了戴望舒笔下丁香一样的姑娘,有着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极简的表象蕴含着诗意的画面感,让人沉醉其中,浮想联翩。
杨曦的山川系列作品,有虚实元素,有山水清音,有道法自然,简约雅致之外,意境更显悠远,令人心驰神往。
上图的和田玉籽料作品《山川之见》,黑白分明的青花,天然就有山川河流的意境,作者并不施以繁复的装饰,整个作品就以连绵起伏又开阔疏朗的高山大川为主体,气势宏阔。另一方面,青花的水墨清韵又营造出幽远隐逸的氛围。这是对自然山水的写意,也体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在当代传统玉雕与时代审美脱离,停滞不前的背景下,杨曦秉承着艺术自觉,以艺术审美的眼光进行创作,用现代美学的理念拓展了玉雕的诗意内涵。不得不说,有杨曦的苏作玉雕是幸运的,有缘认识杨曦的我们也是幸运的。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本文由收藏天下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如需侵删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11月8日,在即将迎来一代伟人诞辰伟大时刻之际,重温革命辉煌历史,传承红色基因,谱写时代篇章,新时代大国玉玺《丰功伟业·国玺》捐赠仪式,在香山革命纪念馆报告厅举行。
2021年10月13日,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北京玉器厂、北京工美文化共同主办的“‘袁氏玉器’立派认定会暨袁氏玉雕艺术成就全国巡展”在北京懋隆艺术大厦隆重开幕。
5月21日,玉雕《国宝五牛图》发布会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石林艺术见面会在收藏天下艺术馆隆重召开,来自玉雕行业的专家、学者一众出席,本次见面会还特别邀请到了北京市文保文物鉴定中心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北京市特级工艺美术大师、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玉文化委员会理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中国和田玉文化形象大使、尊敬的袁广如大师于2021年4月5日17时在家中不幸逝世,享年80岁
2021年3月18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8年奥运徽宝创作者王希伟见面会暨《双奥·中国尊》授权仪式在收藏天下艺术馆隆重举行,收藏天下副总裁张琪等领导嘉宾出席了此次授权仪式。
如何懂玉、玩玉、养玉、藏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玩肉,追求纯净,细腻,油润,不偏色;玩皮,追求各种皮色包括各种浆。
古往今来,和田玉深得人们的喜爱,是具有灵气的玉石,一块质地细腻,温润含蓄的和田玉几乎是每一个藏友的标配,而觅得一块质地上品的和田玉并非易事,所以很多优化处理的和田玉开始充斥市场
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玉的民族,拥有世界上独特的玉文化。自古以来,人们视玉为吸天地之气,凝日月精华的圣物,是天人交流的媒介,是能为佩戴者带来吉祥如意,为其辟邪祛病。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言念君子,温
玉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中国人来说,玉不仅仅是晶莹美观的装饰珠宝,也是蕴含人生哲理的艺术载体。与中国相邻、被称为玉石王国的缅甸在历史上便因此与中国结缘,出产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