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艺术 > 新中国最大的博物馆是如何炼成的
新中国建立之初,举国上下百废待兴,在进行全面的经济建设的同时,城市建设事业也逐步开展,各类建筑需求与日俱增,许多有开创性的建筑在这一时期落地生成,并且在半个多世纪的岁月中逐渐成为建设国家发展的城市地标。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澎湃新闻从中选择了一些建筑,透过它们自身的发展,折射出新中国七十周年来的变迁。
位于首都北京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由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组建而来,在半个世纪的岁月中,天安门前的两馆大楼早已成为国家的文化坐标。
站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门前,宏伟、庄严的气氛笼罩在人们身上,博物馆的庄严肃穆与整个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建筑和谐辉映。走进国家博物馆,长安街上喧嚣的车流仿佛都化成了无声的岁月之河。
中国国家博物馆
据此前国博公开的资料,国博的前身是1912年7月蔡元培先生倡导成立的“国立历史博物馆筹备处”,馆址为原清朝国子监,中国的国立博物馆事业由此开始起步。1918年7月,筹备处迁址到故宫的端门与午门,1926年10月定名为“国立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国立历史博物馆改名为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1950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央革命博物馆筹备处。1958年8月,为迎接建国十周年,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北京兴建博物馆和展览馆,其中包括历史博物馆和革命博物馆。1958年9月,馆址选定在天安门广场。1958年10月,中宣部和文化部党组决定成立“革命博物馆、历史博物馆筹建小组”,负责两馆筹建工作,两馆大楼于10月28日开工兴建,到1959年8月31日竣工,共293天,是为当时的十大建筑之一。
参与设计的王炜钰老人2007年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沉浸在对当年设计工作的回忆之中。在1959年国庆工程完成的庆功宴上,周恩来总理向赴宴的专家和干部一一敬酒,并跟她碰了杯。 “作为从旧社会过来的知识分子,当时我能够参与革命和历史博物馆的设计感到特别的荣幸,也深受教育。”王炜钰说,“我真正感受到了‘群众路线’、‘集思广益’、‘解放思想’的力量。”
她介绍道,最初的设计灵感来自一位学生,“这位同学说,革命和历史博物馆应该表现革命胜利这个主题,法国巴黎的凯旋门就代表着胜利,我们为什么不能用‘门’的形式呢?于是‘门’的概念就提出来了,这是一个大启发。顺着这个思路,我们又发展到里面是否可以是空的,就这样完成了设计方案。”
1996年10月7日,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决定,按照合理布局、优化结构、突出重点的要求,加强宣传文化事业的基本建设,有计划地建成国家博物馆、国家大剧院等具有重要影响的国家重点文化工程。
1959年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外景
时间跨入21世纪。2003年2月,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两馆基础上正式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应是以两馆为基础重新构建的代表国家最高水准的具有中华文明传统和时代特色的综合性博物馆。其展示内容应以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为主线,包含中国古代历史、近现代历史、民族、民俗、艺术、美术、国际友谊等多方面内容。同时,国家博物馆并可成为接待国宾、举行重大国事活动的具有浓郁中华文明氛围的特殊场所。国家博物馆立足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历史和现有工作基础,立足于两馆文物构成,加强资源重组,努力构建一个与历史和发展、与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相称的综合性国家博物馆。
在组织重组的同时,改扩建工程建设也拉开帷幕。2006年10月,国务院批准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意将“留三面”(保持西、南、北三面面貌不变,向东扩展)方案作为国家博物馆工程项目的建筑设计方案。
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悬挂的灯笼
2007年3月17日,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正式动工,拉开了新馆建设施工的序幕。
国家博物馆当时提供的新闻稿称,老馆由于受当时经济、技术、施工条件所限,建筑本身存在不少缺憾,越来越难以满足现代化博物馆的要求,难以满足广大观众的需求;新馆占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2万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4层),高40.3米,绿化面积6508平方米,设有835个停车位,预计2009年底基本建成,2010年上半年投入使用。
改扩建工程完成之后,国家博物馆主要由文物保管区、展陈区、社教区、学术研究区、公共活动区、休闲服务区、行政业务办公区等部分组成,“在对观众服务、文物藏品的保存、保护手段、展览陈设的规模和方式、建筑设施和技术装备水平、人员配置和学术研究等方面达到一个新的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国家博物馆2009年改建施工现场 新华社 图
历时3年多,改扩建工程到2010年底基本竣工,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是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新馆总用地面积7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2.5米,地上5层,地下2层,展厅48个,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2011年3月1日,国家博物馆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改扩建工程竣工暨《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复展仪式,标志着新馆的建成和试运行,这是我国博物馆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标志。
“中国国家博物馆是在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的基础上合并组建的。这个组建不是简单改名,不是简单的两馆合并”,在时任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馆长看来,最值得称道的是国博展陈方式、服务观念的变化,“从过去侧重历史类收藏、研究、展览,转为历史和艺术并重,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均衡考虑,要建立的是具有国际目标和世界影响的综合性博物馆”。
“博物馆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象征。今天,国家能拿出25亿元用来改扩建国家博物馆,不仅说明了国家的经济实力,更意味着国家对提高文化软实力的高度重视。”吕章申2011年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正因为如此,中国国家博物馆的改扩建确立了这样的方向:与我们的大国地位相称,与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相称,与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相称,与广大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称。在此基础上,国博确定了‘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建馆目标。”
“改扩建后的国家博物馆,将以展示历史与艺术并重,真正与世界接轨。”吕章申表示,这是与其前身“革博”“历博”侧重展示历史,以农民起义、阶级斗争为主线的通史陈列的极大改变。
如今,中国国家博物馆现有藏品数量140余万件,涵盖古代文物、近现代文物、图书古籍善本、艺术品等多种门类。其中,古代文物藏品81.5万件(套),近现代文物藏品34万件(套),图书古籍善本24万余件(册),共有一级文物近6000件(套)。近年来,中国国家博物馆加大反映革命文化、当代先进文化代表性物证的征集力度,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物藏品,每年平均征集古代文物50件套左右,近现代文物、实物和艺术品1000余件套。
“复兴之路”展览现场
中国国家博物馆展览包括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三大系列,构成涵盖主题展览、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临时展览的立体化展览体系。其中,“古代中国”“复兴之路”和“复兴之路新时代部分”为国家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专题展览主要以馆藏文物为基础,包括中国古代青铜器、佛造像、玉器、瓷器、国礼、现代经典美术作品、非洲木雕等十余个专题展览。此外,还有一系列临时展览,覆盖历史文化、精品文物、考古发现、经典美术作品、地域文化和国际交流等多个方面,年均办展40余个。
董希文,《开国大典》,油画
2019年8月,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屹立东方——馆藏经典美术作品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以馆藏新中国经典美术作品为核心,配合展示与“新中国成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的珍贵文物、文献,以及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的影音资料。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开国大典上使用的礼炮、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的红色宫灯、毛泽东在开国大典上使用的话筒、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印章、第一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唱片……展览通过从馆藏中精心挑选的优秀油画、国画和雕塑作品,全景式地向观众展示中国革命从星火燎原到开国大典的艰难曲折和苦难辉煌,引导观众缅怀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同时,以情景还原的方式展出了一组反映1949年开国大典盛况的馆藏珍贵文物,生动见证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时刻。此外,展览展出的美术作品均为中国国家博物馆经典馆藏中的经典,是观众耳熟能详却难得一见的艺术佳作,如吴作人的《过雪山》、詹建俊的《狼牙山五壮士》、石鲁的《转战陕北》、艾中信的《夜渡黄河》、叶浅予的《北平解放》、董希文的《百万雄师下江南》和《开国大典》等。作品描绘场景绝大部分为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展现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的不屈斗志。
2018年,中国国家博物馆以860万人次的总参观量,位居全球最受欢迎博物馆榜单第二名,仅次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在人类的文化交流合作方面,承担着无可替代的功能与使命。”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王春法曾这样说道。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国家博物馆经历了合并与扩建,早已成为国家重要的文化坐标。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本文由收藏天下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如需侵删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2023年9月6日上午,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敦煌文博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2013年9月,国家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秉持和而不同,倡导美美与共,坚持共商
张婧婧|在传承与交流创新中发扬景德镇陶瓷艺术
收藏天下受邀助力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第19届杭州亚运会以“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为定位、“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为目标,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让亚运浪潮“席卷”世界舞台。国逢大事必以重器铭记,亚运
张同禄大师绝响之作品鉴会在收藏天下艺术馆举行
2023年1月15日,翰墨缘纪念荣宝斋350周年活动在北京正式开幕。荣宝斋邀约范曾先生,在其从艺四十年以来的作品中遴选部分精品力作,荟萃一堂,再度为展。
1月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指导,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组委会主办的“六合共生 盛世国缘”第二届“一带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遗文化交流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
【教师佳作】为“80后”艺术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