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艺术 > 施嘉幹:从工程师到钱币收藏大家

施嘉幹:从工程师到钱币收藏大家

图文 艺术范儿 2019-12-13 10:47:56

施嘉幹(1896-1975),又名衍林,原籍江苏吴县,出生于上海。近现代著名建筑家、实业家、钱币收藏家。

施嘉幹和夫人董逸新合影照

施嘉幹和夫人董逸新合影照

从穷孩子到大实业家

施嘉幹祖父是上海老介福绸缎店的店员,父亲是该店的送货工人,母亲张增贞只是粗识文字的家庭妇女。

施嘉幹六岁时,父亲不幸早逝,肩挑家中生活重担的母亲带着幼年的施嘉幹投奔他远在山东的舅舅,靠母亲帮助舅舅管理家申务的收入,供养母子两人的生活。在青岛,施嘉幹完成了中学学业,即考入德国人开办的青岛特别高等学校(又名“黑兰大学")德文速成班,修读两年德文,一九一四年考入唐山路矿学校的结构专业,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一九一九年,施嘉幹回到上海,先在上海美国人开设的慎昌洋行工作二年,后又在华丰厂任工程师。一九二一年,施嘉幹考取赴美留学的公费,人麻省理工大学读书,获结构专业硕士学位。后来在美国桥梁及房产建筑公司实习。在此期间,他对钱币发生了兴趣,并参加美国钱币学会,开始收藏和研究中外现代钱币。

一九二四年,施嘉幹学成归国,先在上海沪宁、沪杭甬铁路局从事测绘和档案整理,一九二八年后又在沪与蓝荣庠合伙创办大昌建筑公司,先后经营工程设计和营造,参加了上海北苏州路中国银行十一层总库和办公大楼、上海证券交易所、无锡荣氏在沪多家纱厂与面粉厂、浙赣铁路南昌梁家渡大桥等五十余项重要工程的建设。此外,他还兼任交通大学的教授,讲授机械系四年级“工程设计”的课程,与著名建筑师范文照、赵深、陆谦受等均有密切的合作。

施嘉干在发展建筑业的同时,注意向工业拓展,先后投资创办了上海新业机器厂、上海永华制漆厂、上海华元制漆厂、上海大中磁电厂,从事多元开发。

抗战爆发后,他所在的公司内迁昆明。他负责经办资源委员会后方的建厂工程,承建昆明机器制造厂、电工器材厂和飞机制造厂三大工程,业务十分兴旺。同时,施嘉干又与云南省著名实业家董澄农合作创办大成实业公司,施任总经理,经营面粉厂、电石厂、炼油厂等企业。抗战初期,他还与荷兰治港公司合作,抢建江阴鱼雷艇基地,为击沉日方在上海的旗舰出云号作出了贡献。

光绪十四年贵州官局造黔宝

光绪十四年贵州官局造黔宝(资料图)

《中国近代铸币汇考》

尽管世事颠沛,工作繁忙,施嘉幹仍然没耽搁钱币的集藏和研究,并取得了不小的收获。一九四六年,施嘉幹第二次赴美考察工业时,在旧金山、华盛顿两地的钱币集会上展览了自己收藏的古币,并就中国近现代货币进行了讲演,获得了广泛的赞誉。由此可以看出,他对中国近现代货币的认识和收藏在当时已具有相当高水准了。

一九四八年,施氏重返上海,继续他的建筑工作和机制币的集藏研究。一九四九年,鉴于在美国时看到外国收藏家中有很多入收藏了中国机制币中的伪品,他决意“写一西文之中国币考,思有以别真伪正视听”撰著了《中国近代铸币汇考》一书。一九四九年十月在上海出版中、英文两种版本。

该书分五编:金币、银币、镍币、铝币及邻国造币,从清代到民国时期的中国机制造币进行了系统考述和研究,对各种铸币的重量、面值、铸造年代、流通情况,都作了说明,对一些特种稀有的钱币作了科学的评论。全书有版图一百七十四块,币照三百八十余科。一九八九年,上海书店作了影印出版。

上海博物馆钱币学专家周祥对此书评论曰:“不仅是当时难得的专题论著,而且作为了解和认识中国近代机制钱币的参考书,整整影响了几代人对中国近现代货币的研究和收藏。”周祥还有专著多篇,对施嘉幹藏品的价值作了评价。

施嘉幹《中国近代铸币汇考

施嘉幹《中国近代铸币汇考》(资料图)

在《中国近代铸币汇考》中,施嘉幹不仅就清代、民国时期中央和地方造币厂的设置、沿革、铸造等情况,而且对机制币中的每一品种,每一版别和存世珍稀情况,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论述,阐发出许多真知灼见,并对每一时代的铸币都作了总体梳理。

比如,在谈到民国十年(1921)广西二毫银币时,施氏考述认为:"广西省民国十年(1921) ,似未铸辅币, (此币)系属一合金试版,字体与他币迥异,作者于三十六年在美国纽约时,与之一角试版,同时购得。据称系美国费城造币厂(Philadelphia Mint )所制。或系是年中国委托该厂代制铸模时所出之样版,但中国是年并未铸有辅币,故此仅有之品,殊宝贵也。”施嘉幹这些精到的论述,对我们认识中国近代机制币的铸造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施嘉幹的藏品中有许多极为珍贵的稀世珍品。他藏有“郢爱”一枚,列于《中国近代铸币汇考》版首,施氏对“郢爱”的文字解释说:“郢爱,范黄金为币,始于楚,制为金钣,分小方块,随用随切,字阴文,打印而成,四方刀切。楚自文王(公元前689年)始都郢(今湖北荆州),史记楚世家,考烈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41年),楚东徙都寿春(今寿州治),命日郢,示不忘故都之意。金饭全块为锚,正楚之爭金也。爱,古金名。安徽寿州出土。”楚国的一般见到的大多是金质的,虽然《长沙古物闻见记》、《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都曾提到或著录过银质的楚郢,但始终不见实物。施嘉幹收藏的这枚银质郢再形状和金质的楚郢再差不多,作版状,上面铃有二十七个“郢爵”印。银质郢再实物的存在,对于研究我国早期用银情况和战国时期楚国货币制度,,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除了中国机制银币外,施嘉幹旧藏钱币中还有许多罕见的近代外国币,如一六八四年罗马教皇六边形银币、十七世纪的德国大银币和奥地利方形银币、一八一三年瑞士银币、荷兰马剑银币,日本明治时期的金币、明治八年至十年贸易银银币、富士山一分、五分和一两铜币以及“保”字铜锭等。

施嘉幹旧藏钱币中,有许多是独特发现,其中趣事也颇多。

金质郢爱

金质郢爱(资料图)

北上

解放后,施嘉幹把资产全部捐献给国家,并承担了诸如山西榆次经纬纺织机械厂工程、大连医学院、兰州水泥厂工程设计等重要的工作。一九五二年至一九五五年,他正式参加纺织部工作,先后担任设计公司土建组大组长、纺织部基本建设司总工程师,亲自参与了诸多项目的设计和审查。其间,为了更有利于事业的发展,施嘉幹于一九五三年举家北迁,落户北京。在北上时,施氏随身携带了他所念念不忘的机制币二百多枚珍品,准备加以研究。

一九五六年,施嘉幹调任建筑工程部设计局总工程师,并担任国家科委建筑工程组组员、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政协第四届委员,继续从事建筑事业。施嘉干善于在实践中研究总结,先后撰著了《双向拱顶应用概要》和《多孔性土的理论与经验》,为我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和经验。

施嘉干事业心强,能熟练掌握和运用英、德、俄三门外语,且技术上很严谨,被评为一级工程师,享受部长级待遇。他为人正直,从不突出自己,上下班都乘公共汽车。为发展我国建筑事业,他曾拿出自己多年积蓄的一万元钱,捐给中国建筑学会作为奖励基金。施嘉干在大昌建筑公司期间增养出来的学生有吴世鹤、夏行时、汪季琦、钱康衡等,他们先后在新中国建筑部门中担任重要领导职务。

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施嘉幹被诬为“资产阶级反动学术权威”,受到长期的隔离审查。而他带往北京,准备进行研究的二百余校钱币也惨遭浩劫,被红卫兵抄没散失。痛惜之余,施嘉幹毅然将保存在上海的四千余枚藏品送交上海博物馆保管,完整地保存了这些钱币,使我们今天还能有幸获得这份珍贵的货币文化遗存。

一九七二年,施嘉幹返京担任建筑科学院技术顾问,以古稀之年审编了巨著《英汉土木工程词汇》。他预见到地下工程发展的趋势,又编译了《板桩墙与地下连续墙》一书,及时阐述了国外关于地下建筑结构的最新理论。

一九七五年一月,施嘉幹因心肌梗塞,不幸在北京逝世,走完了他坎坷而不平凡的一生。

上海一两银币

上海一两银币(资料图)

捐赠

施嘉幹的一生,除了致力于建筑工程工作外,最经心的就是他所收藏的各种古币。作为一位著名的收藏家,施嘉幹的鉴赏眼光是极具品位的。他的藏品,数量既巨,质量又精,可以整理出几套有序的中国近代铸币,完全能够独立开设一座中外机制币的专题博物馆,而其中更不乏大量极其难得的珍品和孤品,也是钱币界公认的“名誉品”。

对他所情有独钟的钱币的去处,施嘉幹生前就有考虑,一九七0年五月十五日,他即写信给郭沫若副委员长,介绍了经历文化大革命他原来所藏金银币情况,“上海所存各币二十二盒,送交上海博物馆保存,取有收据”, “我想将来整理之后,可以分在国内几个博物馆存放或展出。”

一九九八年七月,上海博物馆收到一封寄自北京的信,信中写道:

我的丈夫施嘉幹先生一生从事工程技术。同时,他蔻集、研究古代钱币,倾注极大心血,著有《中国近代铸币汇考》 (中、英文两版)。他藏币丰富,除极少数带到北京之外,均留存上海。在一九六六年文革动乱开始,北京钱币查抄无还,在沪钱币得到上海博物馆收存。一九七二年老施曾表明:我的钱币“不但有经济价值,有历史上的价值,应归国内历史博物馆所有"。一九七五年他不幸在京病逝。一九七八年后,上海博物馆落实政策将币全部退还。

劫后幸存,又二十年过去。藏币一直妥善地保存着。我们也期待着它们有一个好的归宿。上不辱没先人,下教益于后代。回顾世事活桑,遵照故人遗愿,我们决定将施嘉幹先生收藏的全部历史钱币(肆仟零伍拾珍枚)捐赠上海博物馆入藏。我们也相信贵馆能够精心保管、长久展陈,深入研究,承前启后,发扬光大。如此,则可告慰施老先生在天之灵,也是我们全家人的心愿和期望。

董逸新

一九九八年七月十七日

写信人董逸新,此时已是八十岁老人,卧病床褥多年,此信是她在医院的病床上写的。施嘉幹就是她的丈夫。

清光绪元宝“吉”字圆孔厂平五钱

清光绪元宝“吉”字圆孔厂平五钱(资料图)

上海博物馆馆长马承源接到董逸新的信后,立即复信,对董逸新的这种化私为公的崇高精神表示敬佩。并准备派青铜部钱币专家周祥前往北京,与他们商谈钱币捐赠之事。但周祥迟迟未能前往,董逸新又写信催问此事,马承源回信云:“谈及将派一名馆领导和钱币专业人员专程前往府上商谈捐赠钱币之事。然十分不巧,我馆青铜部惟一的一名钱币专业人员不慎大腿股骨骨折,一直卧床静养,故无法如约派人前往,希请鉴谅。”

董逸新接信后,随即委托儿子安昌、汉昌及女儿肖容专程来上海商谈捐赠事宜。他们把“文革”中由上海博物馆保管、落实政策时发还而存银行的几箱金银币送到上海博物馆。送来时,银行的封条还未破损,施家兄妹连看也没有看,便把四千零八十六枚(件)金银币全部交来,这令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深为感动。

施氏兄妹回去之后,马承源立即写信向董逸新表示:在和令郎的交谈中得知您身体尚未完全康复,甚为挂念,请多加保重。您对国家有如此重大的贡献,我们应该承担必要的关心和帮助,我已经要求馆职能部门在适当的时候专程去北京,对您的居住、医疗和生活照顾等问题作具体的安排和落实,希望您不要推辞。另外,我还希望您早日康复,在明年气候适宜的季节率全家一起来上海。届时,上海博物馆将专门为你们举办一次捐赠钱币的特别展览,并在钱币馆内布置永久性陈列,把其中的精品编印成册以志永久的纪念。

二000年,捐赠施嘉幹旧藏钱币仪式在北京举行。此时上海博物馆新任馆长陈燮君遵循老馆长马承源的许诺,在董逸新住院期间仍然给于极大的关心和照顾。举行仪式的那天,上海博物馆陈燮君、李朝远两位馆长,亲自把“褒奖状”送到董逸新的病床前,向她表示谢意。

上海博物馆《施嘉干先生旧藏中外钱币》

上海博物馆《施嘉干先生旧藏中外钱币》

《施嘉幹先生旧藏中外钱币展》于2000年7月15日至8月15日在上海博物馆展出。 此次展览是从施嘉幹家属捐赠给上博的4086枚珍藏钱币中精选出来的近770枚。展览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为清代、民国时期的金币,其中有民国三年袁世凯像龙纹金币、民国云南唐继尧像五元金币、民国曹馄像宪法成立纪念一元型金币、民国三十一年孙中山像半元镍币金像等,均为罕见珍品。

第二部分为清代、民国时期的银币。其中有清京局庚子光绪七分二厘银币、清户部光绪一两银币、清宣统年造大清五角银币等,展品丰富,琳琅满目。

第三部分为外国金银铜币。其中有1786年摩洛哥金币、l叹为年土耳其金币、184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金币、1787年孟加拉金币、日本明治三年二十元金币;朝鲜开国501年五两银币,1792年匈牙利银币、1620年德国大银币;日本富士山五分铜币等。

施嘉幹所收藏的钱币,体系完整,精品迭出,世所罕见。上博得此捐赠,实在幸甚!

参考资料

郑重《海上收藏世家》

上海博物馆

上海市地方志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