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艺术 > 冯冠超:论汪天亮艺术的价值与贡献,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一、楔子
「古不乖时,今不同弊」的说法来孙过庭书学巨著《书谱》中的主张;「乖时」有时髦、时兴的意思;「同弊」有流于时弊意思。就是说,学习传统不能违背时代精神,追随时代气息又不能与当时的流弊相混。或者说,只知学习传统而不感知时代精神是不可取的,为了呼应时代精神而甘于混同流弊也是不可取的。虽然,这是孙过庭对于书法艺术继承与创新问题的看法,但此言用在任何事物都是贴切适宜的。
汪天亮的艺术正可说是「在沿袭中有创新,在继承中有发展」。笔者曾为文指出:汪天亮从传统中汲取养分,形塑在「色彩」与「空间」问题上的思辩,作了总结性的革新。他成功追求一个经过感觉和想像力转化过的诗意空间,而以「抒情性」、「表现性」、与「自发性」的创作特质,创造了革新的艺术风格。汪天亮作品的「内在基质」是生命的形式和情感的形式的交融。最后笔者表达:汪天亮的当代中国艺术将是没有「文化折扣」的。
在本文中,笔者将继续从传统、现代历史纠结的角度,析论汪天亮艺术的重大贡献。
二、母语何在?──中国艺术的当代化问题
回顾上个世纪沛然莫之能御的的「全球西化」浪潮,西方的造形文化通过「以科学为名」的挟带,通过「以高贵艺术为名」的挟带,使西方国家的艺术及其理论在全球发展中国家横扫千军,如入无人之地。而中国千百年来始终一贯的艺术符码也面临解体的命运。国学大师牟宗三大曾说:「一个没有自我美学的民族,一定会灭亡。」我们也可以说「一个不知将自我美学更新推进的民族,一定会衰败。」遗憾的是,这个民族衰颓了,衰颓的民族正呼应了一个近乎停滞发展的自我美学。
中华民族在近二百年前遭遇了亘古所未有的巨变;l934年,学者徐序经竟说出「中国文化不若西洋文化的优美,又不合于现代的环境与趋势,故不得不彻底全盘西化」之语,着实令人喟叹。百年来,在超越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全盘西化」、「倒退复古」等等「价值困窘」的经验后,终于找到「当代化」的目标。深切了解到:「忘却了自己,随波逐流,便只是人家的影子」。
汪天亮无疑是当代中国艺术的中流砥柱。其作品中强烈的形色律动与东方气韵,是一种无需经过任何美感教育均可感受的视觉力量,一种不学而能的心领神会。他的笔势浑然天成,他的形式蕴涵独特,他的肌理变化万端,赋予并开阔了我们另一种审美天空。……除了这些画面表象的形容外,汪天亮的艺术究竟有何价值?究竟具有何种贡献?以下仅分四点阐述。
《仙居悠扬》
三、汪天亮艺术的价值与贡献
3-1.汪天亮挑战了中国艺术的「超稳定结构」
中国传统艺匠始终认为,传统艺术体系乃是他们心目中的「圣学」;传统不只被怀慕,并且被圣化了。他们认为这个结构乃是具有超时空的、绝对合理和完美的、自我和谐的有机体系。它无需由「化外」的异邦人来补充、变更和发展。这种迂腐、封闭的观念,使这个令洋人百思不解的「超稳定结构」,逐渐成了一个左支右绌的落后图腾。只要这种文化困境中积淀下来的种种劣根性还潜藏在人们的深层意识中没有被充分地揭露和予以净化,一个民族就不可能真正彻底地摆脱那些曾经纠缠过它的梦魇和幽灵。希腊大哲柏拉图曾形容埃及的艺术「再一万年内也不会改变」(指过度稳定保守),倘若柏拉图也接触过中国文明,他将会如何形容呢?
我们试想,如果汪天亮活在过去那个将一切规制奉为圭臬,遵循不悖、世代相传的乌托邦(Utapia)世界中,对他这样一个具有创见的人而言,将会活得多么苦涩与无奈?汪天亮早年即对「传统」进行反思,他思索著:如何扬弃民族心理中陈腐的积习?如何批判及继承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如何排拒欧风美雨所带来的浮面现象?如何深入引进西方的精神,并融入解构后的传统文化符码?
他决定挑战中国艺术的「超稳定结构」,他进行「挑战」的基础,竟是「对传统中人文精神的认识、理解和体会」。汪天亮认为艺术文化的存在必有赖于传统,文化本身就是一个绵延连续的传统。他深切了解「彻底扬弃」、「批判与继承」、「引进并融合」和「严正排拒」,其实都不能彻底排除阻碍中华民族迈向现代文明大国的积弊,也就不能把中国文化历史中的人文精神继承下来。汪天亮向历史的大根汲取智慧,经咀嚼分解、消化、吸收后,才大破大立地,将中国传统文化底蕴转化为当代国际文化语境中的审美形式。汪天亮把他的艺术塑造成一个普遍世界自我的形象,其强烈的自我风格,也创造了一个超越国界的「人文世界」。
「文化心理定势」
什么叫做「文化心理定势」?这是一种先入为主的「心理上的惰性」,是一种文化心理的「定向心态」。它指的是人们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有准备」的文化心理状态,它影响或决定了我们艺术后继心理活动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具体地说,人们是按某种固定的态度、倾向去反映现实。这种特质,可能是造成我们艺术风格并无太大变化的主要原因。千百年来,中国人总是一代复一代地、自觉或不自觉地以这种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来看待不断变化中的外部世界。
《山系列》
由于中国在历史上长期享有一种「光荣的孤立」;始终是一个绝对的「文化出超者」,而形成一种平稳的及不变的状态,而这种「文化早熟性」及「文化优越感」对华夏民族的艺术造型心理及艺术思维方法,无疑具有深刻的影响。虽然就某个时空而言,这一种稳定状态也有助于中国人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流的艺术文化,但长时期沉湎于这样的心理及思维下,中国的艺术形式成了「不变的文化符码」(完美典范的自我认定)。在这种辉煌表象下的文化符码,反而成了一个沉甸的负担、一个阻碍文化前进的「马劄子」。
汪天亮无疑狠狠的击破了这个「文化心理定势」,汪氏艺术中的「狂癫」特质,打破了中国人具有的「闭固性人格」(constricted personality),他的内在比较接近一种「流动性人格」(mobile personality)。流动性人格的特征是具有一种移情能力(empathetic capacity),亦即有对新环境重新调整「自我」的能力;他没有传统国人偏于循例重俗,被动闭缩,自制自足,倾向于孤立、默从的特质,所以它可以在艺术道路上如自由驰骋的脱缰野马,如入无人之境。
3-3.汪天亮释放与解构了传统文化系统
文化符码的基本功能乃是在藉以区辨不同的文化特色。要创造新的文化符码,释放与解构老旧的文化系统并重行建构,是可能的途径之一;我们相信,只有当这些僵化了的传统观念的屏障真正的撤除的时侯,我们才能展翅飞翔,才能模塑自己值得骄傲的形象;如果我们不能跨越过去,那表示我们无法创造,无法挣脱前人开创的风格。
文化是一种很强韧的『人为』系统,要经过系统释放与解构才可能进一步深入理解进而操作,在艺术领域更是如此。汪天亮通过他对原有文化系统组合规则的释放,才能从现状中再度提炼出原则与知识。同时,他的解构也是对『权威』的质疑,对『老旧』知识的质疑,更是对『异质文化』与『正统文化』的两面质疑。」
汪天亮的艺术解构,带给我们一种新的阅读(reading)方式。解构式阅读是对文本进行重写,观者有权读进自己的一些东西,从而和原作者一块儿创作。重要的不是建构什么新理论,而在于阅读出新的东西来,所以对艺术的解构阅读是一种「增殖」、「增添」。阅读不是手段,它就是目的,阅读获得的是「本文的愉悦」。汪天亮不定的造型使观者解构阅读,这是一种阅读的游戏。无论左右、上下易位,均可任意摆置,进而产生游移不定的意义,大家一起参与到阅读游戏之中。游戏是人类的天性,而汪天亮的艺术仿佛可以跟观者玩出层出不穷的乐趣。
有些人认为,解构倾向于破坏,它反对传统,妄图颠覆之;解构后的重组只是玩弄技巧,只不过是作为阐释的阐释而已。然而,解构理论并不那么具有破坏性,它事实上是承认传统的;汪天亮透过「分解回溯」的步骤寻求起源,对传统思想进行「清算」,力图恢复未受遮蔽的本真状态。但它要按照一种新的逻辑来重新组织之。汪天亮对现存思想做出了「跳跃性的处理」,它并不要求「思想和表达的连贯性」,否则就会回到老路上去。
《玄局系列》
有一本书我特别喜欢,那是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Authzor,1968),在该书中,他主张读者可以自由地、从任何方向进入文本。汪天亮艺术的文本就是让各种符码交错叠加,不停留于固定的结构,让一切都处于游戏中,因此,我们不必寻找固定的、单一的意义。可读、可写的本文则让读者找到新的阅读的自由。也让我们寻得一种「愉悦」的追寻。
3-4.汪天亮消除了传统和现代的对立
汪天亮具有一股惊人的「开放性」的艺术态度,一种面对传统、文化表达的开放性心胸。
二十世纪初由于西方文明大量地涌入中国,此种文化汇集的现象让各个领域的学者们开始思考「传统」的生存问题,进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开始思索传统风格的方向。由于当时文化冲击的情形极为强烈,各种的动荡所衍生出的民族主义风潮弥漫着整个社会;因此「表像式」或「折衷式」的文化结合观念,遂被当时的设计师们所采纳。由于民族主义的影响,纯粹浪漫或情绪化的思考方式往往掩盖了艺术家思考传统问题时所抱持理性取舍的态度;乃轻率地认为以西方的造型形式,加上中国的艺术材料,就是民族艺术风格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此种采取「中庸」的创作态度,除了反映「中体西用」的折衷窘态,毋宁说也反映出当时艺术家的心理冲突状态。
汪天亮认为所谓中国风格并不该用「刻意」的方式来达成,一个对民族文化认知不足、体会浅薄的艺术家,其作品绝难传达出深刻的文化涵养;汪天亮的作品超乎中国艺术形式的追求,不去刻意曲意逢迎某些「形而下」的民族造型,而将传统意涵自然而然地反映于作品上,这是一个正确的态度,是注重于文化意象及精神层次的反映。
完整走过整个后现代时期的汪天亮,视后现代为「异质文化共生时代」,展现了开放的、包容异质的创作态度。他并没有屈从受限于「形式的框架」中,反而消除了传统和现代的对立;他让我们不再关注文本的内容及其结构,他让我们漂移、发现愉悦。他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已进入一个「和光同尘」、「大器无疆」的境界。
《便觉眼前生意满》
四、结语
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曾经说过,中国文化将会因外来的刺激和挑战而唤醒中国人重新对他们的历史使命恢复信心,并努力创造一个新的文明。这个新的文明不是回到孤立的国族中心文化主义的路上去,而是走向世界中心的文化主义的路上去。汪天亮无疑是个创造中国新文化的战士。
中国传统艺术文化经过中衰后,解体并不是它必然的结果;但这个艺术形式确曾「僵化」了,以一种化石的型态苟存于世。希腊、埃及和中国都发生这种现象。僵化文明如一个在悬崖上进退失据的人;它将要忍受的,不是赎罪的阵痛,而是永劫的苦难。所以我们一定要更新、解构、重组我们的艺术文化。
有句话说的好:「不薄今人爱古人」,就是说我们须消除传统和现代的对立,另一句话说:「转益多师是我师」,就是说我们要眼界开阔,不囿于一脉一派,只要有价值的东西,无论中西内外,都应该真诚地学习。正因为汪天亮有着这样一种活泼开放的态度,让我们有理由对中国艺术的未来可以乐观视之。
当世界又一次把目光投向东方,我们惊觉传统竟是一条浩荡的河流,浸润在个人和群体中,我们应该让这源头奔流。汪天亮坚信:「民族艺术的当代化不是否定传统,而是批判传统,不是死守传统,而是再造传统」。
艺术形式是时代精神的载体,汪天亮的艺术毫无疑问承载了这个精神。汪氏艺术不但会说话,有表情,更具有思想。血液中淌流着来自民族深层呼唤基因的汪天亮,随时准备迸放无止无尽的创造能量。且让我们拭目以待,静观汪天亮不断在当代国际文化语境中发出撼人心魄的低吟与狂啸。
作者:辅仁大学教授冯冠超脱稿于舒德楼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本文由收藏天下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如需侵删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2023年9月6日上午,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下简称“敦煌文博会”)在敦煌国际会展中心盛大开幕。2013年9月,国家提出了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秉持和而不同,倡导美美与共,坚持共商
张婧婧|在传承与交流创新中发扬景德镇陶瓷艺术
收藏天下受邀助力第三届中国工艺美术博览会
第19届杭州亚运会以“中国新时代·杭州新亚运”为定位、“中国特色、浙江风采、杭州韵味、精彩纷呈”为目标,秉持“绿色、智能、节俭、文明”的办会理念,让亚运浪潮“席卷”世界舞台。国逢大事必以重器铭记,亚运
张同禄大师绝响之作品鉴会在收藏天下艺术馆举行
2023年1月15日,翰墨缘纪念荣宝斋350周年活动在北京正式开幕。荣宝斋邀约范曾先生,在其从艺四十年以来的作品中遴选部分精品力作,荟萃一堂,再度为展。
1月6日,由联合国教科文国际民间艺术节组织指导,世界非遗传承人大会组委会主办的“六合共生 盛世国缘”第二届“一带一路”全球外交官非遗文化交流论坛在北京胜利召开。
【教师佳作】为“80后”艺术家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