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姚建萍:与刺绣的这些年,不负韶光

姚建萍:与刺绣的这些年,不负韶光

图文 Kay 2020-11-20 10:00:25
1967年的某一天,在苏绣的主要发源地——镇湖,一个女婴呱呱落地。她出生在镇湖一个普通的农家,然而她的命运却不普通。她大概没有想过,在几十年后的今天,她会以针为笔,以线为墨,用双手绣中国。

苏州镇湖镇是名副其实的刺绣之乡,这里拥有着八千绣娘,用户户有刺绣,家家有绣娘来形容这个刺绣盛地,是真的不为夸张。在这个环境下成长的姚建萍,耳濡目染,七八岁便拿起绣针跟着母亲学习刺绣。

那时刺绣仅作为一种副业用于补贴家用,夜晚她常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帮妈妈穿针引线,有时过于专注,发尖就会被油灯灼烧,噼里啪啦地直响;有时不慎将灯油渗透到布料上,辛苦制作的绣品就会毁于一旦。但这些困难并没有扑灭她对刺绣的热爱,一次又一次的反复练习,在针线光影中,她的内心萌生了一个想法。

“我想做一名优秀的手工艺传承者,将苏绣这个行业发扬光大。”对刺绣的热爱,让姚建萍在那个时候起就决定将苏绣作为一生的事业。

和早期同镇湖的绣娘一样,一开始,姚建萍为苏绣国营厂做一些外放的订单。为了追求更精湛的刺绣技艺,1986年,年仅19岁的她毅然辍学放弃高考,四处拜师学艺,在苏绣专家徐志慧门下学习,认真钻研刺绣技艺。

姚建萍与恩师徐志慧合影
1990年,徐志慧刚从苏州刺绣研究所退休,已是70岁高龄。有幸拜师门下,姚建萍十分感恩,也十分珍惜这个机会。为了更好的学艺,姚建萍干脆就住在徐志慧家,一边学习刺绣,一边照顾老师的生活起居。冬练三九,夏练三伏。4年里,她每天坚持练习技艺长达12小时,从未间断。此后的时光,是姚建萍不断学习、吸收养分的时光。

在刺绣技艺精湛之后,姚建萍就将目光转向题材的探索与创新,首先,就是将苏绣中高超的人物绣技法结合一些广为人知的题材,创作出一批绣像。1998年,她凭借创作的乱针绣《沉思》,精微绣《吹箫引凤》在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上获金奖,《蒙娜丽莎》绣像获山花奖,这令年轻的姚建萍备受鼓舞。

姚建萍苏绣作品《沉思》

姚建萍苏绣作品《蒙娜丽莎》

“从那时我找到了自信,决定坚定不移地将苏绣作为一个艺术来追求,只有把苏绣放在一定高度,才能真正地带领苏绣产业的发展。”这一年,和姚建萍同期学习的同学,有的改行去做生意,有的开夫妻店售卖苏绣产品,而姚建萍则在家乡成立了镇湖刺绣研究所,继续在苏绣艺术领域不断深耕。


1998年研究所的成立,即代表了原创的启动。姚建萍说,“在苏州文化、设计领域均有资深经验的朱龙泉老师,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关于苏绣的设计与刺绣的创作,于是我们一拍即合,共同创作。”

2008年,恰逢奥运会,姚建萍和朱龙泉一起研究设计向北京奥运献礼的全新原创作品《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梦》被北京奥运博物馆收藏。一路走来,姚建萍一直坚持着苏绣原创性、唯一性、思想性、当代性的标准。

姚建萍苏绣作品《和谐-百年奥运中华圆
从1988年的《沉思》,到2002年的《和平》,再到2006年的国礼《英国女王》,这些体现出姚建萍在主题创作方面的天赋。她创作的作品《培尼亚与里韦拉》、《岁月如歌》、《仕女蹴鞠图》也先后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王室及国际组织。

姚建萍与《沉思》合影

姚建萍创作《英国女王》

姚建萍与国礼《培尼亚与里韦拉》合影

姚建萍与国礼《岁月如歌》合影

姚建萍创作国礼《仕女蹴鞠图》

如今的姚建萍凭借精湛的工艺和善于独创的才华,成为作品作为国礼最多的苏绣大师。谈及外界对她的赞誉时,姚建萍笑了笑,她说:“虽然这些光环看着亮眼,但自己不过是一名普通劳动者,如果真要叫,就请叫我劳动女王吧。”

从事苏绣事业30余年,姚建萍坚持用苏绣讲述中国故事。如今,她身负多重身份,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第四届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文联委员,南京大学兼职教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她与刺绣的这些年,不负韶光。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KEFU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