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瓷器 > 大吉大利——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
熊钢如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1964年,为参加全国美展华东地区美术展,熊钢如苦思冥想,根据自己做过翻砂工的体验,创作了一件反映炼钢工人一线浇铸钢水的作品——《铸》。最终,入选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在陶瓷学院,熊钢如学的是雕塑专业,他先后受教于吴克强、张羽、尹一鹏、胡献雅等诸位老师、对雕塑和绘画有了深入系统的学习,毕业设计时,熊钢如创作了瓷雕《初耕》和组雕《听广播》等三件作品,毕业答辩时,雕塑瓷厂技术科长看中了《听广播》,还提出将其拿到雕塑瓷厂去生产,并且一直生产到文革前夕。
1964年年末,熊钢如又创作了架上雕塑《打蒺藜》、《越南英雄阮文追》以及《胜利者》、《英勇的越南姐妹》、《母子英雄》三件瓷雕,得到了厂里老师傅们的认可。
正当熊钢如踌蹴满志,准备大干一番时,社教和文革接踵而至,陶院和轻工业陶研所被停办,权威们被批斗,一时陶瓷雕塑的前景暗淡,熊钢如也暗暗为自己的前途担忧。正疑山重水复,又遇柳暗花明。彼时全国雕塑界掀起了为伟大领袖塑光辉形像,为样版戏造像的热潮。
熊钢如和同事们也随潮流而动,参加了大型组雕《社会主义赞歌》、《世界人民热爱毛主席》的创作。这一时期他还创作了两座毛主席全身像和样版戏瓷雕,并协助尹一鹏老师赴南昌制做了一座4米高的毛主席像。
1986年7月,市文联与珠山区政府在《景德镇日报》刊登征稿启事,面向社会征集珠山标准钟设计方案。熊钢如设计的《闻鸡起舞》从二十多个方案中胜出中标,标准钟的设计方案与一般的城市雕塑不同,它是雕塑和建筑的综合体,即要注重时钟的象征寓意,又要注重城市雕塑形式感的突出。1987年,标准钟《闻鸡起舞》如期峻工,成为瓷都地标性瓷雕建筑,并获得全市城雕设计一等奖。
继标准钟之后,熊钢如还相继参与创作了城市组雕《瓷工颂》中的彩绘女工、指导了昌南大道两侧陶艺文化墙《水土宜陶》的设计,近年又与曹春生、高峰先生合作完成了古窑广场上巨形人物雕塑《窑神童宾》的创作。
在繁忙的工作中,每天都挤出零碎时间来画画,这是熊钢如对自己艺术之路的坚持。因为有陶瓷学院时打下的基础,对于使用笔墨在宣纸上作画,并不是太困难的事,难的只是日复一日的坚持。
从雕塑转向国画,已过不惑之年的熊钢如深感自己的不足,面对十分宽泛的创作题材,他觉得自己有必要选择一个主攻方向,将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深耕精作。
在陶瓷艺术与市场的对接中,熊钢如发现以鸡为题材的作品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深受艺术市场欢迎。
熊钢如笔下的母鸡,笔触更大、造型更概括,只突出重点,浑然忘却了细节描写,往往于险中求胜。特别注重营造与鸡雏的亲子关系。有的着墨在回头俯视小鸡的关爱。有的妙在任由背上小鸡嬉闹的慈爱,在他的笔下,每一只鸡都是母性的代言,闪烁着母性的光辉。
熊钢如画鸡,植根平民意识,表现的是世间的人情冷暖,平和雅淡、诙谐风趣。有的表现的是传统伦理,构图上,雄起于上雌伏于下,雄鸡趾高气昂、母鸡温顺内敛;蕴涵着阴阳和合。有的描绘出母鸡依偎在公鸡背后安详的闭目养神;公鸡警觉地护卫着伴侣,承担起家庭的责任;虽笔墨寥寥,却营造出相濡以沫的夫妇情意。
纵观熊钢如的花鸟画,饱含笔墨趣味和生活情趣。画家从这些寻常所见的弱小生命里,感悟到许多人生哲理和生活感悟,蕴涵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
尽管功成名就,粉丝无数,熊钢如对自己的瓷画艺术仍孜孜以求,他坦言,在陶瓷材料的本体语言发挥上,自己做的还很不够,近几年,他又在陶瓷绘画材料的运用上求新求变,运用色底、釉底、色料、釉料做出了新的尝试和探索。
从这些全新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艺术家对陶瓷的情感,对瓷画艺术早日独立,进入纯艺术领域的殷切期盼。老骥伏枥,壮怀不已!期待熊钢如大师艺术之花常新!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本文由收藏天下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如需侵删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龙泉青瓷 | 惊艳世界千百年的青色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师古不泥古 入古而出新
中国陶瓷终身成就大满贯当代国宝级大师|熊钢如
张婧婧在用作品传播陶瓷文化的同时,也在用一颗执著之心,讲述着永不褪色的陶瓷艺术的故事。精致温婉又不失知性气质,这是张婧婧留给不少初识者的印象。这种印象叠加上艺术氛围的渲染,言谈举止间,便又有了种清风徐
景德镇陶瓷文化繁荣工程(三)王大凡陶瓷世家作品展展期再次延长
2023年3月10日上午,中国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徐桃生与收藏天下业务总监褚梦琰正式签约。
每一件国宝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都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梦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都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
2002年,国家发起声势浩大的国宝工程,同年5月,“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天价回归祖国,打响了国宝工程文物回流第一枪。
蓝釉器以天然钴料掺入釉内作呈色剂,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由元代景德镇创烧,明代宣德时期发展成熟,同“祭红”一样,由于多用作祭器,又称为“祭蓝”或“霁蓝”,明宣德时在霁蓝的基础上还创烧出洒蓝、天蓝等
釉里红是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的一种以氧化铜为呈色剂的釉下彩瓷器,其制作工艺与青花基本相同。由于铜元素在高温下极易挥发,且显色温度范围很窄,因此在烧制过程中,从彩料配比到窑内气氛性质的把握,以及窑温高低或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