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行情 > 玉雕:化腐朽为神奇实为忽悠
中国玉雕大师蒋宏利主张“载体决定高度”
在中国玉雕艺术大师蒋宏利看来,当代玉雕师纠结于技艺本身只会令中华玉雕的道路越走越窄,而正规的美术教育以及深厚的文化积淀,才是促使玉雕继续向前发展、焕发出时代气质和艺术色彩的强大动力。
《睿智》
《普天彤庆》
《善财拜问偈》
天津人在上海造就 南北交融的玉雕风格
蒋宏利是当代“海派玉雕”的代表人物,而他却是地道的天津人,从小受京津文化的熏陶,接受专业的绘画学习。1989年,蒋宏利考入天津美术学校,开始了系统的玉雕专业知识学习和文化、美术知识培养。毕业后,他分配到天津特种工艺品厂从事玉雕工作。凭借扎实的专业基础,蒋宏利很快掌握了津派玉雕的浑厚、大气风格,创作渐趋成熟,成为津派玉雕行业同辈中的佼佼者。
蒋宏利记得自己学徒时雕的第一件作品是《马踏飞燕》,因为不小心用工具切断了马的一条后腿,导致整块玉料报废。当时蒋宏利还处于实习期,练手用的玉材并不算好,但这段初学乍练就“马失后蹄”的经历令其毕生难忘。他从那天起就意识到:玉雕这个行当,翡翠、白玉等昂贵材质天天在手上过,马虎不得。
当时北方的玉雕行业并不景气,而上海的市场氛围相对宽松。以精、巧、海纳和创新见长的“海派玉雕”走在全国玉雕行业的前列。为了让玉雕艺术精益求精,上世纪90年代,蒋宏利南下上海,拜海派玉雕名家张焕庆为师,开始玉雕艺术的进一步突破发展。
而今,蒋宏利已然是海派玉雕名家,但他的作品其实并不特别“上海”。细细品味,我们发现他的作品不仅有海派玉雕的凝练、韵味,也包含津派玉雕的浑厚、奔放。蒋宏利笑言,京津玉雕对他的“潜移默化”不可否认,毕竟他的玉雕基础是在天津打下的。而津、沪两地的从业经历,让他有机会在玉雕实践中,融汇南北,综合古今,开创出自己新的玉雕艺术风格,即“学术玉雕”——这是一种将中国传统玉雕文化的感性意蕴美,结合当代玉雕艺术的理性科学观念,创作出既符合传统文化精神,境界绵远,又反映现代美感,生动卓绝的新玉雕艺术。
师徒相继的传承方式 是玉雕无法摆脱“匠气”的主要原因
蒋宏利的玉雕艺术,在业界享有“学术玉雕”的美誉。而“学术”和“玉雕”是如何发生关联,又会结出怎样的果实呢?
蒋宏利告诉记者,几千年来,中国传统玉雕靠的是师徒或者家族传承。直至今日,这一传统的传承方式仍是主流,但其弊端也日益凸显。玉雕业始终摆脱不了的“匠”气,同这种传承方式有脱不了的干系。
蒋宏利认为,玉雕业在当代继续往前发展,必须依靠一些具备院校专业素养的“学院派”进行引领。以他自己的经历而言,虽然在津沪两地都幸得恩师的指点,但从幼时的少年宫,到在天津美术学校中所接受的系统、专业美术教育,或许才是他创作中灵感不断迸发的来源。如果说传统传承模式中的玉雕师更善于对技巧本身精益求精,那么“学院派”出身的玉雕师则具有更加充沛的创造力,使玉雕从数千年无法摆脱的“匠气”中跳脱而出,走上一条更加具有当代性和艺术性的广阔通途。
比如他的插牌作品“善财拜问偈”,主题是成百上千年来,一代代玉雕工作者孜孜以求的“母题”的一种——童子拜观音,蒋宏利却雕出了不同:他在吸收传统“观音”天庭饱满、地阁方圆的特点的同时,结合使用西方雕塑强调的正确比例以及体积感强、简洁张力的风格,创造出整体大面积留白、身体轮廓线变化和脸部精细化雕琢的富态观音。这其中,既有对传统的深刻理解,又有对科学构图的准确把握,更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表达,是谓“学术玉雕”的代表之作。
蒋宏利表示,所谓“学术玉雕”听起来比较玄妙,其实讲的就是一个“功夫在画外”的道理。玉雕本身是玉文化的载体,那么它的发展就不能仅仅在技术的范围内做文章,而必须以文化为依托,依靠文化去推动。这种“文化”的获得不仅要以学院的专业性教育为基础,更需要玉雕工作者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不断汲取各方面的素养。“比如博览群书,这对玉雕创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我也正是得益于读书中的点滴积累,才能够在创作中更精准地捕捉到‘大气磅礴’的气息,更清晰地感悟到‘自然和谐’的味道。”
对话蒋宏利 “君子无故 玉不去身”就是说的玉牌?
记者:对玉雕而言,您认为工艺和艺术的分界点在哪里?
蒋宏利:玉雕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门艺术。玉雕艺术涉及诗、书、画、印,囊括古典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包含传统精神和审美,可谓博大精深、蔚为壮观。如果雕刻者本身没有一定的艺术涵养,那作品自然不会出彩。在当代,玉雕需要的不仅是传承,更要创新。在创新中,推动玉文化的一脉相承、源远流长。这不仅需要我们的技艺,更需要我们的文化涵养和道德品行。我们应该脱离属于匠人的匠气,而把自己升华为文化的传承人,腹有诗书,方能妙手显灵秀。
记者:您的“学术玉雕”,非常重视学院教育的背景。现在很多院校都开辟了玉雕专业,您对他们的教学情况作何评价?
蒋宏利:我觉得现在的玉雕教学体制,跟高考标准下的教育体制类似,就是教育和实践相脱节。很多老师,自己本身就缺乏玉雕的实战经验和实力,在这个行业里无法生存,才到学校里当老师,他们自然无法给学生很好的启发。打个比方,学玉雕的学生好比是受训几年就要上战场的士兵,但他们在学校里接受的大都是短跑、俯卧撑、下腰这些基本功的训练,并不真会使用枪械,对战场的腥风血雨也丝毫没有了解,在学校里学习了半天,到了真正实践的时候却派不上用场。
记者:您在业内以“多面手”着称,但似乎您很少做炉瓶,牌子的作品数量就特别多,这算是您的偏爱吧?
蒋宏利:老话说:“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就是说的玉牌,玉牌的重要性可见一斑。玉牌算得是玉雕当中的贵族。首先从玉料的角度来说,能做牌子的都必须是极好、极干净的料;从雕工来说,牌子的综合性特别强,山水、人物、花鸟皆可纳入其中,炉瓶、山子、把件的技术精华也可在一块小小的牌子上被融为一身。器皿我早期也做过,但因为它受原料限制太多,而且术业有专攻,后来对于器皿就尽量回避了。其实,无论是器皿、山子、摆件还是牌子,技术上都是相同的。但我最擅长和最喜欢的的确是做牌子。别看它小巧玲珑,但“方寸之间知天地”,特别有魅力。
不是大师甭雕美玉
记者:在采访中我们接触了很多大师,他们认为精湛的玉工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从这个角度上来说,玉的材质反而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蒋宏利:这是忽悠人的。在实力许可的范围内,真正的大师当然要选最好的玉材。原料在玉雕当中是第一位的,所谓“载体决定高度”。对于玉雕师而言,有多大的驾驭力,才能使、才敢使多好的料。你水平不行,首先是根本没有机会得到上好的玉材;而同样一个价值一百万的籽料,摆到有些人面前他也不敢动,因为超出了能力范围。真正的大师是可上可下的,雕得了顶级玉材,差些的玉材也不在话下。
记者:最好的玉材,是指和田白玉吗?
蒋宏利:玉材重要,但不是说一定得是和田白玉才是正宗和最好的。就像这个世界上有不同的人种,每个人种当中都有最聪明和最善良的人。不同的玉种,如和田玉、玛瑙、水晶、翡翠等都有最顶级的好料。在我看来,青海料、俄料当中最顶级的玉料,跟和田白玉的籽料完全不分上下。在这件事情上不需要有什么地域性的歧视。
记者:您个人比较偏爱哪种玉材?
蒋宏利:我个人目前是以和田玉为主,上海这边儿都是如此,和田玉占到玉雕创作的90%。和田玉具有其他玉料难望项背的深厚积淀,江浙地区自古就书香鼎盛,藏家的实力也十分强大,对和田玉格外偏爱很正常。而这也是上海玉雕能领衔全国的物质基础。但即便如此,上海的大师们也都意识到一个问题,和田玉的资源正在慢慢枯竭,所以也都在做更多的尝试,寻找更多的可能。死盯在和田玉和翡翠上是没有前途的,而且也没有必要。不是最贵的玉就是最好的,应该让玉质来说话。收藏者也应该意识到这个问题,为自己的收藏寻求更多的可能。比如说南红玛瑙是2009年发现的,才短短的五年时间,一公斤的价格已经是几十万了。我相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新鲜玉种出来,并且被市场接受,就像南红走过的道路一样。
大家简介
蒋宏利,1973年出生于天津,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玉石雕刻大师,中国玉雕艺术大师,其玉雕艺术在业界享有“学术玉雕”的美誉。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吴元全大师作为将中国国画艺术与中国玉雕艺术完美结合的第一人,把古老的中国玉雕艺术推向了新的巅峰
讲好中国陶瓷故事,唱响陶瓷大国的交响乐!2024年10月28日下午,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景德镇陶瓷大学联合在北京召开“2024中国(北
故宫百年,盛世启航。10月21日,为献礼故宫博物院建院100周年,由北京工美集团白孔雀权威出品督造的《荷瓶盛世》发布仪式在“国字号”机构——中国工艺美术馆盛大开幕出席活动的嘉宾:国家文物局原副局长张柏
国家印发《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实施方案》,赋予了千年瓷都传承创新的历史使命,为景德镇“千馆之城”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发展机遇。景德镇全力推动陶瓷文化更好地融通中外、陶瓷工业更强地支撑发展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喜庆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八十岁高龄的著名国画大家、美术教育家、国画大师王雪涛先生的入室弟子和芝圃先生,今天在京喜收新徒:国画名家李天旭先生、杜长风先生成为他的入室弟子!和芝圃
2024年9月29日隆重表彰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颁授国家荣誉勋章仪式图片来源:新华社授予王永志、王振义、李振声、黄宗德“共和国勋章”图片来源:新华社授予迪尔玛
由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俄罗斯联邦鞑靼斯坦共和国政府、中国驻喀山总领事馆联合主办,中国五洲传播中心、俄罗斯喀山联邦大学承办。以“汇聚人文交流力量,共筑金砖美好未来”为主题的“金砖国家文明对话”系列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