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冠中画作《双燕》
齐高的山墙,弧形的乌檐, 江南的粉墙黛瓦畔,一双春燕飞来。这是一张香港发行的邮票里的景象。宁波的小伙伴们是否有似曾相识之感?
没错,这正是宁波月湖边的景色啊。月湖的景,如何上了香港的邮票?这要从着名画家吴冠中先生说起。
“香港馆藏选粹—吴冠中画作”邮票,近日在香港发行。这套邮票共有六枚,外加一张小型张,选用的内容都是吴冠中的画作。而其中一张邮票选用的画作,叫《双燕》,描绘的正是月湖风光。
宁波集邮爱好者张先生,特地托人从香港买了《双燕》邮票。昨天,拿到这张漂洋过海来宁波的邮票,他迫不及待地展示。
月湖风光印上香港邮票
两个月前,张先生得知香港要发行《双燕》邮票的消息,高兴坏了。宁波月湖的美景印上了香港的邮票,作为宁波人,又是集邮爱好者,怎能按耐得住。
内地的邮票都是成套出售的,而在香港可以单独购买,于是张先生只选了《双燕》这张邮票,请人用官方首日封代寄回来。
这次发行的吴冠中画作六枚邮票,整套售价18.6元,《双燕》正是其中一张,邮票上写着1981年,标价3.7元。而小型张面值10元,邮票面积为130毫米X67.5毫米,是香港邮政历来推出的最大面积邮票,充分展现了吴冠中画作的艺术特色,更添收藏价值。
《双燕》画作源于一张速写
对于《双燕》的创作,吴冠中曾在自己的着作《画眼》撰文回忆过这一段往事:
80年代初,我任教工艺美院期间,带领学生到苏州角直写生实习,我的研究生钟蜀珩同行,边教边学,协助我辅导。在苏州上完课,学生们返京去了,钟蜀珩随我去舟山群岛写生。我们离开舟山回宁波,到宁波火车站,离开车尚有富裕时间,我们便到附近观察。我被滨河几家民居吸引,激动了,匆匆画速写。钟蜀珩看看将近开车时间,催我急急奔回车站。路人见我们一男一女一老一少在猛追,以为出了什么事故。我们踏进车厢,车也就慢慢启动了。这民居,就是《双燕》的母体,谅来这母体存活不会太久了。
文中提到的学生钟蜀珩也曾发文,力证《双燕》创作地就在宁波:“在北海画仿斋曾举办了‘吴冠中新作展’,展出了四尺整宣的水墨画《双燕》,就是依据宁波抢画下来的那张速写创作的。两个多月的外出写生,竟在归途中乘火车前的半个多小时捕捉下最美的一页,我想恐怕只有吴冠中老师能够这样做。”
“我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江南,在众多江南题材的作品中,甚至在我的全部作品中,我认为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是《双燕》。”在任何场合,吴冠中都毫不讳言对这幅作品的钟爱。
对于这幅画作,吴冠中曾有过这样的评价:“《双燕》着力于平面分割,几何形组合,横向的长线及白块与纵向的短黑块之间形成强对照,蒙德里安(Mondrien)画面的几何组合追求简约、单纯之美,但其情意之透露过于含糊,甚至等于零。《双燕》明确地表达了东方情思,即使双燕飞去,乡情依然。横与直、黑与白的对比美在《双燕》中获得成功后,便成为长留我心头的艺术眼目。如1988年的《秋瑾故居》,再至1996年,作《忆江南》,只剩了几条横线与几个黑点,往事渐杳,双燕飞了,都属《双燕》的延伸。”
如今,我们依然能透过吴冠中的画,看到那时的宁波城:一座漂亮的江南水城,水乡景致拙朴自然,隐在街坊市井、桥头河边和寻常百姓家。
景色原型是花屿袁宅
作为吴冠中艺术生涯最优秀的作品之一,《双燕》一直备受关注。
2011年6月3日,《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吴冠中重要书画作品》专场在北京亚洲大酒店开拍,压轴作品同题材的《双燕》以3000万起拍,最终以4000万的落槌价被买家拍得。
但宁波人更关心的是,吴冠中上火车前速写下来的《双燕》景色原型,究竟在哪里?
为此,宁波曾发起过一个调查,当时有两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画的是杨宅西墙。门,墙外的河埠头,树等位置,与吴冠中的画作一一对应。唯一的区别,就是杨宅的外墙是青墙,与画中的粉墙不吻合。但也有文保专家认为,宁波民居多为青砖墙,用粉墙画面,可能是吴冠中的艺术加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画的是花屿袁宅。当时,从共青路通往宁波火车站,是很多市民经常走的路。住在月湖畔的老宁波说,袁宅西墙原来是直接临湖的,现在看到的外围廊榭,很多都是后来月湖改造时新建的。按照吴冠中来的时间,当年从共青路望过去,没有廊榭的遮挡,对岸的袁宅高墙显而易见,离火车站也不算远,是最有可能的创作地。
后来,一位市民徐先生提供的老照片,佐证了第二种说法,双燕的原型就在袁宅。如今,袁宅已改建成宁波茶文化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