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白晓军作品:何因时尚、何要浮名
白晓军,1959年生于广西桂林,回族。198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1984年考入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师从著名画家黄独峰教授。现为广西师范大学副校长、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广西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桂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桂林中国画院副院长。作品《家山野趣图》入选全国第三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获铜质奖,《瑶山夜话》入选全国第七届美术作品展览、《无言山寨》入选首届全国中国画展览、首届全国画院展·中国画展览等一系列全国性美术大展及各种国际美术作品大展。
白晓军
曾在韩国、瑞典、日本、新加坡、美国、瑞士等国家和香港、台湾地区举办个人画展,先后出版《白晓军画集》 《静观—白晓军水墨艺术》 《中国画二十家·白晓军》《心迹墨痕-白晓军水墨写生作品集》等个人画集九册,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作品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和桂林市人民政府作为礼品赠送给国外政府机构和政府要员。作品被北京天安门、中南海、宁夏博物馆、广西博物馆、桂林博物馆等单位以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
何因时尚、何要浮名——山水画家白晓军创作谈
白晓军的山水画创作颇有建树,题材多取材自漓江流域,无论是崇山峻岭、树木繁茂的桂林兴安县猫儿山及周边地区,还是“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百里漓江,都包含着其浓郁的乡土情怀。桂林是他情有独钟的诗意栖居,漓江是他生命血脉的火热奔涌。白晓军的主要作品取材于喀斯特地貌的百里漓江,漓江为其创作灵感的主要来源,“以漓江入画”成为故土带给他的馈赠和机遇,几乎每幅作品都承载着他对这方水土生命的反思和不解之缘。白晓军早年所凝炼的桂林龙胜山水表现手法,仍然运营在目前的漓江山水绘画之中,尤其是近日创作的《无言的山寨》等作品所呈现的哲学思考,进而开启了其思维高度和深度,“山寨无言,无言山寨”。通过饱满稳定的画面构图,混混饨饨的大山,若隐若现的村寨,对龙胜少数民族居住生态进行反思,推崇当地居民恬然自由、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此种艺术触动,亦淋漓尽致地呈现在《家山野趣图》这类雄浑、野逸的作品中。白晓军的《春江水暖》这类作品,清润秀美,则体现了他的艺术观点和审美的传统文人闲适隐逸的生命指向。他力图营造一种“青山环绕春水暖,野鸭嬉戏有人家”的恬静之景,以通透干练的空间构成,轻盈的笔调,疏密有致的意象趣味,传递给观者一种大自在、无羁绊、求淡泊的理想境界。而其作品《寒月无声自有诗》,则又呈现了别样的景致,画面融入西洋绘画中清新简约的构成形式,与果断遒劲的笔墨相得益彰,从而使中国画的审美品格与西方视觉构成形成共鸣,而又不失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充分表现出中国山水画的当代气质。
白晓军作品《意蕴云壑里》(图片来源:雅昌艺术)
“艺术与哲学”合力创作,是白晓军作品中最为突出的文化特质,他的艺术创作和山水画意境处处体现了其对中国哲学极大的关注和探究。他认为这是每位画家都要面临的哲学问题。中国画创作必须深刻明了中国传统与中国哲学的必然关系。佛教、道教、儒家思想是中国哲学的基础,在一定意义上说,佛教主要解决“人与自己”的关系;道教讲求“人与自然”的关系;儒家思想寻求“人和社会”的关系。中国的哲学体系,都是将自然山水与人类品格、性情有机联系,从而表达个人对自然世界的独立认识与思考。他从道教的世界观中受益最深,“以出世之精神,度入世之人生”的生活态度,深刻影响着其“天人合一”是山水画的哲学观。桂林文化对其影响颇深。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桂林人,他认为,桂林文化是中原文化的延续和表现,同时也融入了南粤文明和百越文化,但鲜有本土少数民族的文化印迹。从山水画的角度来看,李可染先生早年描绘桂林,桂林自然山水景致对李可染先生山水画的风格形成具有直接影响,他擅用逆光描绘桂林山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同时不失西洋绘画中对光表达,但其作品的精神内核还是中国精神和中原文化。因而,白晓军几年前就已提出“去广西化”的学术观点,这是其对桂林文化的深刻反思以及对桂林艺术现象的学术定位。
白晓军认为,以桂林山水为题材的山水画,是桂林山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极具生命力地凸显在当代中国画坛上。桂林当代画家都在按照自己的哲学理念、审美价值进行艺术创作,用艺术实践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情感表达,遵从文化发展的自身规律,将通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和艺术探索,逐步形成独具地域风格的桂林山水艺术流派。自改革开放以来,桂林已经形成了一股以山水为创作题材的新生艺术力量。他们要么选择进京取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掌握中国画笔墨精神;要么留守桂林,对景写生,凝炼桂林山水表现手法;要么吸收外来文化,思考中国画的当代视觉表现形式;要么践行当代水墨艺术,探寻笔墨的抽象表达。不管是哪一种创作路径、方法和风格的艺术家,都自发自觉地集结在一起,通过笔会、写生、创作、展览的形式切磋技艺,碰撞思想,表现出生动活跃的艺术生态和学术追求,逐渐形成了一股新锐的桂林山水艺术创作势力。白晓军在培养研究生的过程中,也是首先注重从传统笔墨入手,正本清源,遵循并掌握传统的笔墨秩序,再进行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写生与创作,让学生深刻体悟:纵然中国历史发展兴替,中国画的笔墨规律依旧“万变不离其宗”,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白晓军作品《深居幽林处》(图片来源:雅昌艺术)
白晓军认为,每一位艺术家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他的山水画创作,都遵循中国山水画创作规律,他对大自然的物象,抱有既敬畏又亲近的感受。他乐于走进山水,与大自然亲切对话,从自然中寻找美感并探索其表现的方法,从而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点的图式符号和艺术语言。清代四僧之一的石涛主张“搜尽奇峰打草稿”。就白晓军而言,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就追随岭南画派著名画家黄独峰先生游历三山五岳,遍访名胜古迹,在大自然中培养浩然之气,同时在大自然中激发创作灵感。他在此后的艺术实践中,一直遵循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一艺术规律,依据他所擅长的喀斯特山石形态表现手法,隐含着些许北方画派萧瑟简疏的山水气象,成就了他在山水绘画中呈现出陡峭嶙峋的视觉符号,以致在描绘漓江秀丽的景致中,也同样蕴藏着豪迈的山水大气象。这种从“有意识”到“无意识”的创作过程,深深印刻在其山水艺术作品中,真正实现了中国画艺术语言以及艺术风格的再创造。
白晓军作品《龙泉大峡谷》(图片来源:雅昌艺术)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是增加人生的体验、阅历的重要方法。白晓军师从黄独峰,固然受其影响最深,黄独峰先生曾被齐白石称为“写生妙手”,主张写生创作一体的学术理念,这样的学术态度和艺术思想至今一直影响着白晓军的创作实践。“读万卷书”是我们知识积累的必要条件,是人内在心性养成的重要途径。关于读书,受家学影响,耳濡目染,让白晓军养成了极好的读书习惯,他现在仍然清晰的记得幼年时祖父给他解读四大名著,在他的血液根植下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通过大量阅读,逐渐培养了他善于思考,敢于表达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也为自己的艺术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白晓军建议每一位青年艺术家,做人做事不要浮躁,沉下心来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多读书,多思考,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形成敏捷的思维模式。正如其所钟爱的一枚闲章所示:何因时尚、何要浮名。
(本文由收藏天下网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李志强(老强),1982年毕业于中国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摩海德州立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李志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
2022年12月16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发布讣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逝世。他的离去,是景泰蓝艺术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巨大损失。张同禄大师与作品《鸟杯》张同禄大师1942年2月出生,第
2022年9月24日,“京冀联谊相倚为强——收藏天下第七届篮球联赛”开幕式在主场篮球公园隆重举行,来自单位参赛队员、工作人员及观众参加开幕式。参赛队员合影颁奖留念收藏天下总裁董文星致辞篮球赛是收藏天下
【艺术人生】永远怀念清华美院教授黄国强。
清美三大巨匠之一——黄国强教授的艺术之路。
吴冠中,1919年出生,2010年6月25日逝世。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画家吴冠中声名显赫,他的艺术风格特立独行,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个很有争议和话题性的人物,主要是因为他所提倡的艺术之法。吴冠中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做两件事,一是油画的民族化,一是中
2021年6月,清华美院为其功勋元老何镇强举办“画如江山·妙笔丹青”展览。据悉,2022年将再次为其举办展览。清华美院四老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清华美院作为我国的最高艺术学府,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贯彻落
3月19日下午,“羽”诚信为伴,“羽”健康为舞——收藏天下第一届羽毛球赛正式在国际体育中心羽毛球馆拉开帷幕。受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影响,此次比赛更是极大的燃起了整个团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增强身体素质
2021年9月26日,收藏天下副总裁张琪一行拜访了对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马汉跃先生。马汉跃先生回忆了自己的从画历程,从早期吸纳黄宾虹“五笔七墨”笔墨技法,到师从龙瑞,将太极皴法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