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方增先:“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
方增先,浙江兰溪现代画家,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出版画集《方增先人物画》《方增先水墨画诗意画》《方增先古装人物画集》《方增先人物画四十年》等,专著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结构素描》《人物画的造型问题》等。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方增先履历表
1931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西塘下村,父亲方自成,原为当地小学教师,母周云鹊,家庭妇女;
1934年,去离家二里路的通津桥村外婆家住;读《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报》等;
1938年,去父亲教书的横溪中心小学就学;
1942年,浦江地区沦陷,学校关闭;
1943年,就学通津桥私塾,由于私塾陈先生指点有方,接受并喜爱上中国古典文学,能阅读《唐诗》、《古文观止》等;
1946年,就学于浦江中学,后转入金华中学;
1949年,5月,金华地区解放;6月,初中毕业;7月,考入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9月,学校开学,入绘画系;冬,参加杭州土改两个月,画了少量速写;
1950年,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作品在春季全院创作评比中名列前茅;秋,全院赴安徽皖北,参加两期土改;
1953年夏,毕业于绘画系,毕业创作画油画《师与徒》;留校,转入本院创办的研究生班,指导老师为油画家黎冰鸿;
1954年夏,研究生班毕业,分配入新创设的中国画系;
1955年春,由指导老师叶浅予、邓白、史岩、金浪带队,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组织的文物考察队,赴敦煌千佛洞考察、临摹,为期三个月;7月、8月,在兰州天祝藏区深入生活,画彩墨画《拾蘑菇》;9月,回杭州创作《粒粒皆辛苦》;黄宾虹去世,在吊唁仪式中作水墨画《黄宾虹像》;
1956年,《粒粒皆辛苦》随中国画展去民主德国展出,并发表在该国美术杂志封面上;秋,去上海中国画院进修中国画,从指导老师王个研究吴昌硕派花卉四个月;
1958年,随学生入农村现场教学,画大量速写;开始深入研究人体造型结构,结合教学,以线描作素描,试行中国画专业素描;夏,在浙江海宁海边农村现场教学,画海塘工程《驯服大海》;
1960年,在浙江嵊县现场教学,画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速写,回杭州后创作《浙西三秋》;同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作水墨画《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1963年,写《怎样画水墨人物画》,此书为新水墨人物写生技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因而大受群众欢迎,1973年又再版,共出版几十万册;
1965年,《美术》第2期发表马贡戈撰写的《〈说红书〉的艺术成就》一文,指出《说红书》一画在艺术上是新人物画中最突出的代表作品;秋,因胃病加剧,去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治疗;
1974年,为画《艳阳天》插图,赴北京郊区密云县,搜集素材;
1975年,完成《艳阳天》水墨插图三十幅,这些插图后来由北京、上海、河北三地的出版社出版了三个不同版本的单行本;
1978年,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被推选为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两项提案:一是建议恢复黄宾虹纪念馆,二是建议建立潘天寿纪念馆;(两项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第二年潘天寿纪念馆筹建。)
1979年,被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工农兵画报》出《方增先作品选》专刊;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丛刊》上发表论文《人物画的造型问题》,针对全国各美术院校的中国画人物专业基础课,首次提出必须改革的专论;创作《孔乙己》插图三十幅;
1981年,《美术》第9期发表江丰为《方增先画集》序撰写的《要突破中国画的无人之境》一文;
1982年,赴绍兴农村小镇,画《乡镇早市》;7月,《浙江日报》刊登《方增先在创新的道路上》一文(来永祥撰文);9月,香港《文汇报》以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作品及《方增先人物新作》一文(马克撰文);《迎春花》第1期人物专号刊登《粒粒皆辛苦》、《孔乙己》、《艳阳天》插图、《李时珍》等作品及《为当代人传神写照》一文(马克撰文);10月,《浙江画报》刊登《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郑朝撰文);
1983年,调工作至上海中国画院;7月,赴青海玉树州藏族草原;9月,又赴青海藏区泽库草原;10月,画《帐棚里的笑声》;《中国文学》第9期刊登《屈原》、《牧牛》、《海燕像》等作品及《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李瑞林撰文);11月,安徽《画刊》刊登古装人物《深山鸟语》、《咏梅》、《步月》等;
1984年,《帐棚里的笑声》参加全国美展,获上海地区优秀奖;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随上海文化局文化代表团赴日本参加日本富山北陆书道院活动;台湾《雄狮美术》刊登作品《屈原》、《海燕》;
1985年7月,赴甘南藏族自治州深玛曲大草原;
1986年2月,再赴甘南夏河拉不楞寺庙会;8月,山东《艺术天地》刊登《方增先和他的水墨人物画》一文(徐虹撰文);上海《书与画》第3期刊登《方增先近期水墨画》一文(吴亮撰文);
1988年10月,携上海近现代中国画展赴法在马赛、里昂展出,并参观巴黎主要博物馆;画《母亲》第一稿;
1989年7月16日,《羊城晚报》发表《母亲》;10月5日,《光明日报》刊登《美术创作的新收获》一文(邵大箴撰文),对《母亲》一画作评论;《母亲》参加七届美展并获银奖和“齐白石奖”;
1990年,香港《收藏天地》一文刊登《方增先简论》一文(徐虹撰文);《美术》第5期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世界》一文(徐虹撰文);6月,《香港明报》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人物》(周天黎撰文);以上海文化代表团团长身份携中国画、版画、摄影作品赴日本横滨办展;
1991年,《母亲》获上海文学艺术优秀奖;《美术》第2期刊登《方增先随访录》一文(陈秋田录);5月,携上海中国画展赴澳门办展;6月,赴珠海创作古装巨幅作品《古文士图》,至12月,画成六十幅;11月,辞去上海画院副院长一职;
1996年,举办第一届上海双年展,任艺委会主任;
1998年,举办第二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融合与拓展”,以水墨为表现形式;
1999年,被选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2000年,举办国际性的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日本NHK电视台专场播放节目近一小时;进入积墨画的探索,画《大山的回忆》;
2001年,用积墨法画《闲看行路人》、《行行复行行》;
2002年,上海美术家协会举办以“家”为主题的室内家居设计展,全国各艺术院校都参与,任展览总策划人;用积墨法画《家乡板凳龙》;参加在北京政协礼堂举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系列展——上海作品展;
2003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兰亭序》;
2004年,获文化部文学艺术成果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后赤壁赋》;
2005年,画《穿旧裘皮的人》;作品参加在浙江潘天寿纪念馆举办的浙派人物画文献展;
2006年,举办跋涉者——方增先艺术回顾展;
方增先获奖记录
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
注:所有资料均从网络搜集整理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李志强(老强),1982年毕业于中国天津美术学院国画系。天津美术学院教授,国家一级美术师,研究生导师。天津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美国摩海德州立大学荣誉、客座教授李志强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
2022年12月16日,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发布讣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张同禄逝世。他的离去,是景泰蓝艺术的重大损失,也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的巨大损失。张同禄大师与作品《鸟杯》张同禄大师1942年2月出生,第
2022年9月24日,“京冀联谊相倚为强——收藏天下第七届篮球联赛”开幕式在主场篮球公园隆重举行,来自单位参赛队员、工作人员及观众参加开幕式。参赛队员合影颁奖留念收藏天下总裁董文星致辞篮球赛是收藏天下
【艺术人生】永远怀念清华美院教授黄国强。
清美三大巨匠之一——黄国强教授的艺术之路。
吴冠中,1919年出生,2010年6月25日逝世。江苏宜兴人,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绘画大师,杰出中国国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20世纪现代中国画的代表性画家之一。1942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
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上,画家吴冠中声名显赫,他的艺术风格特立独行,对他本人来说,也是个很有争议和话题性的人物,主要是因为他所提倡的艺术之法。吴冠中曾说过:“我的一生就是做两件事,一是油画的民族化,一是中
2021年6月,清华美院为其功勋元老何镇强举办“画如江山·妙笔丹青”展览。据悉,2022年将再次为其举办展览。清华美院四老新中国第一代美术家清华美院作为我国的最高艺术学府,以服务国家为最高追求,贯彻落
3月19日下午,“羽”诚信为伴,“羽”健康为舞——收藏天下第一届羽毛球赛正式在国际体育中心羽毛球馆拉开帷幕。受奥林匹克运动精神的影响,此次比赛更是极大的燃起了整个团队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增强身体素质
2021年9月26日,收藏天下副总裁张琪一行拜访了对弘扬中国传统书画艺术做出重大贡献的艺术家马汉跃先生。马汉跃先生回忆了自己的从画历程,从早期吸纳黄宾虹“五笔七墨”笔墨技法,到师从龙瑞,将太极皴法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