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人物 > 方增先:“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

方增先:“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

图文 收藏天下 2018-08-20 14:28:25

方增先,浙江兰溪现代画家,20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中国人物画创作的代表人物之一,中国画坛具有影响力的“新浙派人物画”的奠基人与推动者。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毕业。曾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上海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学院荣誉教授、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国家画院中国画院院长。出版画集《方增先人物画》《方增先水墨画诗意画》《方增先古装人物画集》《方增先人物画四十年》等,专著有《怎样画水墨人物画》《结构素描》《人物画的造型问题》等。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终身成就奖”。

方增先履历表

1931年,生于浙江省浦江县西塘下村,父亲方自成,原为当地小学教师,母周云鹊,家庭妇女;

1934年,去离家二里路的通津桥村外婆家住;读《芥子园画谱》、《点石斋画报》等;

1938年,去父亲教书的横溪中心小学就学;

1942年,浦江地区沦陷,学校关闭;

1943年,就学通津桥私塾,由于私塾陈先生指点有方,接受并喜爱上中国古典文学,能阅读《唐诗》、《古文观止》等;

1946年,就学于浦江中学,后转入金华中学;

1949年,5月,金华地区解放;6月,初中毕业;7月,考入浙江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9月,学校开学,入绘画系;冬,参加杭州土改两个月,画了少量速写;

1950年,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改名为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作品在春季全院创作评比中名列前茅;秋,全院赴安徽皖北,参加两期土改;

1953年夏,毕业于绘画系,毕业创作画油画《师与徒》;留校,转入本院创办的研究生班,指导老师为油画家黎冰鸿;

1954年夏,研究生班毕业,分配入新创设的中国画系;

1955年春,由指导老师叶浅予、邓白、史岩、金浪带队,随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组织的文物考察队,赴敦煌千佛洞考察、临摹,为期三个月;7月、8月,在兰州天祝藏区深入生活,画彩墨画《拾蘑菇》;9月,回杭州创作《粒粒皆辛苦》;黄宾虹去世,在吊唁仪式中作水墨画《黄宾虹像》;

1956年,《粒粒皆辛苦》随中国画展去民主德国展出,并发表在该国美术杂志封面上;秋,去上海中国画院进修中国画,从指导老师王个研究吴昌硕派花卉四个月;

1958年,随学生入农村现场教学,画大量速写;开始深入研究人体造型结构,结合教学,以线描作素描,试行中国画专业素描;夏,在浙江海宁海边农村现场教学,画海塘工程《驯服大海》;

1960年,在浙江嵊县现场教学,画大量反映农村生活的速写,回杭州后创作《浙西三秋》;同时为中国历史博物馆作水墨画《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

1963年,写《怎样画水墨人物画》,此书为新水墨人物写生技法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因而大受群众欢迎,1973年又再版,共出版几十万册;

1965年,《美术》第2期发表马贡戈撰写的《〈说红书〉的艺术成就》一文,指出《说红书》一画在艺术上是新人物画中最突出的代表作品;秋,因胃病加剧,去杭州屏风山疗养院治疗;

1974年,为画《艳阳天》插图,赴北京郊区密云县,搜集素材;

1975年,完成《艳阳天》水墨插图三十幅,这些插图后来由北京、上海、河北三地的出版社出版了三个不同版本的单行本;

1978年,被推选为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同年被推选为浙江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两项提案:一是建议恢复黄宾虹纪念馆,二是建议建立潘天寿纪念馆;(两项建议均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第二年潘天寿纪念馆筹建。)

1979年,被选为全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浙江《工农兵画报》出《方增先作品选》专刊;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美术丛刊》上发表论文《人物画的造型问题》,针对全国各美术院校的中国画人物专业基础课,首次提出必须改革的专论;创作《孔乙己》插图三十幅;

1981年,《美术》第9期发表江丰为《方增先画集》序撰写的《要突破中国画的无人之境》一文;

1982年,赴绍兴农村小镇,画《乡镇早市》;7月,《浙江日报》刊登《方增先在创新的道路上》一文(来永祥撰文);9月,香港《文汇报》以一整版的篇幅刊登了作品及《方增先人物新作》一文(马克撰文);《迎春花》第1期人物专号刊登《粒粒皆辛苦》、《孔乙己》、《艳阳天》插图、《李时珍》等作品及《为当代人传神写照》一文(马克撰文);10月,《浙江画报》刊登《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郑朝撰文);

1983年,调工作至上海中国画院;7月,赴青海玉树州藏族草原;9月,又赴青海藏区泽库草原;10月,画《帐棚里的笑声》;《中国文学》第9期刊登《屈原》、《牧牛》、《海燕像》等作品及《人物画家方增先》一文(李瑞林撰文);11月,安徽《画刊》刊登古装人物《深山鸟语》、《咏梅》、《步月》等;

1984年,《帐棚里的笑声》参加全国美展,获上海地区优秀奖;任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随上海文化局文化代表团赴日本参加日本富山北陆书道院活动;台湾《雄狮美术》刊登作品《屈原》、《海燕》;

1985年7月,赴甘南藏族自治州深玛曲大草原;

1986年2月,再赴甘南夏河拉不楞寺庙会;8月,山东《艺术天地》刊登《方增先和他的水墨人物画》一文(徐虹撰文);上海《书与画》第3期刊登《方增先近期水墨画》一文(吴亮撰文);

1988年10月,携上海近现代中国画展赴法在马赛、里昂展出,并参观巴黎主要博物馆;画《母亲》第一稿;

1989年7月16日,《羊城晚报》发表《母亲》;10月5日,《光明日报》刊登《美术创作的新收获》一文(邵大箴撰文),对《母亲》一画作评论;《母亲》参加七届美展并获银奖和“齐白石奖”;

1990年,香港《收藏天地》一文刊登《方增先简论》一文(徐虹撰文);《美术》第5期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世界》一文(徐虹撰文);6月,《香港明报》刊登《方增先的水墨人物》(周天黎撰文);以上海文化代表团团长身份携中国画、版画、摄影作品赴日本横滨办展;

1991年,《母亲》获上海文学艺术优秀奖;《美术》第2期刊登《方增先随访录》一文(陈秋田录);5月,携上海中国画展赴澳门办展;6月,赴珠海创作古装巨幅作品《古文士图》,至12月,画成六十幅;11月,辞去上海画院副院长一职;

1996年,举办第一届上海双年展,任艺委会主任;

1998年,举办第二届上海双年展,主题为“融合与拓展”,以水墨为表现形式;

1999年,被选为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和上海市美术家协会主席;

2000年,举办国际性的第三届上海双年展,日本NHK电视台专场播放节目近一小时;进入积墨画的探索,画《大山的回忆》;

2001年,用积墨法画《闲看行路人》、《行行复行行》;

2002年,上海美术家协会举办以“家”为主题的室内家居设计展,全国各艺术院校都参与,任展览总策划人;用积墨法画《家乡板凳龙》;参加在北京政协礼堂举办的当代国画优秀作品系列展——上海作品展;

2003年,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兰亭序》;

2004年,获文化部文学艺术成果奖;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草书后赤壁赋》;

2005年,画《穿旧裘皮的人》;作品参加在浙江潘天寿纪念馆举办的浙派人物画文献展;

2006年,举办跋涉者——方增先艺术回顾展;

方增先获奖记录

2013年,1月,获第二届“中国美术奖

注:所有资料均从网络搜集整理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