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瓷器 > 瓷器收藏有日渐升温趋势 小心陷入碎瓷收藏误区
如今,瓷器收藏有日渐升温的趋势,就连瓷片也成为众多藏家争相收集珍藏的对象。收藏瓷片,闲时欣赏把玩,可以提高古瓷器鉴赏力。然而,如果不小心陷入了碎瓷收藏误区,盲目收藏,非但不能提高能力,还会造成混乱。
收藏瓷片需要警惕几大误区:
第一,不分好坏,一概扛回家中。有的藏友不辞辛苦到工地捡拾瓷片,只要是老的,不分好坏,一概收入囊中。作为一般的陶瓷爱好者和普通藏者,如果贪图便宜,认为凡残必收,什么瓷片都收藏,那就是误入歧途了。
实际上,初涉古瓷片的收藏者应该了解一些市场规律:从年代上看,各个年代的精品如宋代的汝、官、哥、定、钧五大名窑,元青花,清三代官窑升值潜力较 大。晚清、民国新粉彩、浅绛彩中的一些有名头作品的瓷片也颇具升值潜力。从器型上看,一般情况下,观赏器瓷片的价值要高于生活器的价值;那些数量上相对 少、制作上相对精、器形上相对异的瓷片,在收藏市场更受青睐。同时,要尽量收藏能反映整器特征的瓷片,所谓有“天”有“地”的(带口沿和底足的),信息量 大,研究价值相对高。
第二,过分依赖瓷片的借鉴功用。有些人认为“瓷片无假货”,把瓷片当作鉴定古瓷的唯一“标本”,这里也容易走入一个误区。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 假瓷片,在一些古玩市场上,由于人们对瓷片的警惕性较低,所以总有人在兜售假冒的古瓷片,也常有藏友不小心上当。古瓷鉴定是一项建立在综合信息判断上的科 学,瓷片仅仅是一个方面,并不能取代所有的判断标准。明、清民窑瓷片多是一些碗、盘碎片,研究青花绘画风格尚可,依赖它们来鉴定实物,实在不可取。
第三,盲目攀比和贪大求全。由于人们很难有机会见到真品,所以不易辨识,容易上当,又由于假冒的是名窑名品,要价高,“打眼”一次也是令人十分懊恼 的。因此收藏古瓷片也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初涉这一领域的陶瓷收藏者,在收藏中不要盲目攀比和贪大求全,要量力而行,最好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专题收 藏。要从一般到中档再到高、精、尖,循序渐进,一步一步消化,最好不要有空白和跳跃。
第四,过于看重瓷片市场价值。尽管瓷片已经成为一项独特的收藏品,且具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大幅增值前景不大,瓷片收藏市场目前还处于有价无市的状态;同时,与整器相比,瓷片收藏仍然是仅限于一定范围,瓷片还没有完全进入市场,如艺术品拍卖会上就很难见到古瓷片上拍。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普通收藏者或刚入门的新手而言,不要急于追求收藏全朝代的瓷片,因为这样既浪费精力又耗费金钱。收藏者最好保持平和的心态,把接触和欣赏古瓷文化放在第一位,将其视为自己学习的资料与鉴定的辅助工具,投资效益放在次要的位置,切忌赌博和投机取巧。
古瓷片也要做中长期投资。收藏者适度地“养一养”“捂一捂”可以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另外,打“地区差”也是一种有效的购藏手段。由于审美观念、购买力和消费水平的差异,同一种古瓷片在不同地区的市场价格是不同的。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龙泉青瓷 | 惊艳世界千百年的青色
大吉大利——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师古不泥古 入古而出新
中国陶瓷终身成就大满贯当代国宝级大师|熊钢如
张婧婧在用作品传播陶瓷文化的同时,也在用一颗执著之心,讲述着永不褪色的陶瓷艺术的故事。精致温婉又不失知性气质,这是张婧婧留给不少初识者的印象。这种印象叠加上艺术氛围的渲染,言谈举止间,便又有了种清风徐
景德镇陶瓷文化繁荣工程(三)王大凡陶瓷世家作品展展期再次延长
2023年3月10日上午,中国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徐桃生与收藏天下业务总监褚梦琰正式签约。
每一件国宝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都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梦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都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
2002年,国家发起声势浩大的国宝工程,同年5月,“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天价回归祖国,打响了国宝工程文物回流第一枪。
蓝釉器以天然钴料掺入釉内作呈色剂,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由元代景德镇创烧,明代宣德时期发展成熟,同“祭红”一样,由于多用作祭器,又称为“祭蓝”或“霁蓝”,明宣德时在霁蓝的基础上还创烧出洒蓝、天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