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瓷器 > 传世瓷器岁月痕迹辨析

传世瓷器岁月痕迹辨析

图文 收藏天下 2018-04-26 00:00:00

多少年来,眼鉴一直是瓷器鉴定中最常用最通行的传统鉴定方法,但是,在许多收藏爱好者心中却一直有个心结难以解开,也就是说,当前的眼鉴难以让爱好者对瓷器的认知能真正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得出毋庸置疑的新老准确答案,因为在仿制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眼鉴并非无懈可击而让人完全信服,且往往容易被假象所蒙蔽,“国宝帮”光环的失色,是否正是当前的眼鉴缺乏让爱好者发自内心产生共识的客观标准导致的结果,令人深思。

十年前,经朋友介绍,结识了一位研究瓷器岁月痕迹的收藏家,经与其交流并用其介绍的方法对新老瓷器进行分析比对,立刻让人如获至宝茅塞顿开,多年来屡试不爽。这种利用特制放大镜来观察瓷器表面的微观特征,寻找其老旧岁月痕迹,然后对瓷器进行新老判定的方法,是否正是对眼鉴的创新和发展,并为眼鉴提供值得信赖的客观标准,值得期待。

任何一件明清时期的传世瓷器,由于经历了几代甚至十几代人的使用把玩,在瓷器表面都会或多或少的留下沧桑的岁月痕迹,由于这些岁月痕迹是客观存在的,且就目前的微观做旧技术还无法仿制,一旦被我们所认知,并将其应用到瓷器的鉴定上,必然会为我们瓷器爱好者的自鉴提供极佳的切入点。

传世瓷器上的岁月痕迹往往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的,既会有老旧的痕迹,也同样会有新划的印记。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些多种多样、纷繁复杂的表面细微痕迹中,如何去区分哪些是旧痕、哪些是新痕,哪些是岁月留下的痕迹、哪些是人为做旧的结果。只要我们能科学地分辨出这些岁月痕迹,瓷器鉴定中最关键的新老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甚至立辨真伪,同时,对断代也可提供重要参考。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切身体会,谈谈如何客观地辨识这些岁月痕迹,并希望通过岁月痕迹的辨析,来解决众多收藏爱好当面对瓷器时,内心一直难以言表的无奈和疑虑,增强瓷器收藏的自信,让老器展现其应有的荣耀与辉煌,让仿品露出原形而无路遁逃。

笔者认为,老旧痕迹通常可以划分为三种。第一种是使用痕,既长期的使用把玩擦拭留下的划痕,如图1、图2所示;第二种是腐蚀痕,既长期在大气环境中釉面发生化学作用留下的痕迹,如图3、图4所示;第三种是污垢痕,既在器物表面、凹坑、棕眼或破泡内长期滞留下来的有机或无机沉积物,包括肉眼

就可分辨的原脏原旧附着物,如图5所示。上述三种

图1—1清中期霁红瓶

图1—1清中期霁红瓶

图1—2使用痕(斜角光)

图1—3污垢痕(直角光)

图1—3污垢痕(直角光)

图2—1清中晚期鼻咽壶

图2—1清中晚期鼻咽壶

图2—2使用痕(斜角光)

图2—2使用痕(斜角光)

图3—1嘉靖梅瓶残器

图3—1嘉靖梅瓶残器

图3—2底款

图3—2底款

图3—3腐蚀痕

图3—3腐蚀痕

图4—1清初斗彩筒瓶

图4—1清初斗彩筒瓶

图4—2使用痕、腐蚀痕(斜角光)

图4—2使用痕、腐蚀痕(斜角光)

图5明早期污垢痕(直角光)

图5明早期污垢痕(直角光)  

痕迹都可以作为新老瓷器判定的客观标准,并相互佐证,下面就如何辨析这些岁月痕迹进行阐述,不妥之处恳请指正。

一、使用痕

老旧使用痕是所有传世瓷器中最常见、最容易辨认、也最能给人以新老准确答案的客观存在物,在传世品中可以说是件件都有,且年代越久远,老旧痕迹越多越明显。部分明显的老旧使用痕,特别是成片状的使用痕,仅靠肉眼就可分辨,而另一部分细微的老旧使用痕,特别是对于长期细心保管且不轻易示人的器物,必须借助特制放大镜,方可辨析。

利用带斜角入射光的四十倍左右放大镜观察可知,每一件老旧瓷器的微观使用痕都是不尽相同的,但是,这些使用痕都具有共性的特征是呈现出粗细不同、长短不一、方向各异的线条状,且布满器身,如图1—2、图2—2所示。特别是在使用把玩擦拭过程中被手或其它物品经常触碰到的部位,老旧使用痕更是丰富多彩、千变万化,甚至会从线状逐渐叠加扩展成片状,如图6所示,这正是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长期使用把玩擦拭导致的结果。一旦在瓷器表面发现这些老旧使用痕,瓷器的新老问题,不辨自明。

图6—1雍正斗彩盘

图6—1雍正斗彩盘

图6—2(斜角光)

图6—2(斜角光)  

在传世瓷器表面,既会有老使用痕,也同样会有新使用痕,两者的最大差异是,新使用痕边界清晰,见菱见角,而老使用痕由于经过长期反复的触碰,菱角会被钝化。另外,在新划痕的沟槽内,沉积物少而色浅,反射光泛白,而老划痕的沉积物多而色深,有油腻感,反射光暗淡不明。

而在带斜角入射光的放大镜下,人为做旧的使用痕最容易辨认,其特征是绝大多数的划痕都是细长明亮、粗细均匀、相互平行,与真正意义上的新老使用痕都存在天壤之别。如图7所示。

图7—1做旧筒瓶

图7—1做旧筒瓶

图7—2人为做旧使用痕(斜角光)

图7—2人为做旧使用痕(斜角光)  

二、腐蚀痕

众所周知,无论金属还是非金属,在自然环境中,都会发生化学或电化学反应,导致腐蚀现象发生。使用带斜角入射光的四十倍放大镜不难发现,传世瓷器在自然状态下,釉面(含彩料)都会呈现出不均匀的层状脱落现象和五颜六色的彩晕,腐蚀严重的还会呈现出类似铁锈斑似的氧化痕,只是不同年代、不同釉料的瓷器,釉料脱落的程度及锈晕的浓淡不同。

据笔者观察对比,晚清民国瓷器的腐蚀痕迹,多是以边缘圆润的点状出现,釉面硬度越低、存世时间越长,腐蚀点会越多越大。而明末清初瓷器的腐蚀痕迹,多是由点到面的片状出现,有的甚至整器看不到一处未被腐蚀的釉面。这一现象为我们从微观上对瓷器进行新老判定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对断代提供了两个关键的时间节点。

通过对比发现,同一时期的低温釉较高温釉表面被腐蚀的程度严重,釉上彩及其四周釉面的氧化腐蚀程度也较其它不加彩的部位严重,这是由于高温釉致密且硬度高,腐蚀速度缓慢,而彩料硬度低,在烧结过程中与釉料的相互渗透降低了釉面的硬度,彩料四周蛤蜊光的出现及浓淡渐变的现象,正是与彩料渗入的多少及年深日久氧化加剧的结果。

就目前已知的做旧技术,配合微观的做旧方法还鲜有见之,即使“歪打正着”——采用化学药剂侵泡擦拭的方法来加速釉面的腐蚀,其整器釉面的腐蚀和色差都是均匀而缺少变化,或是釉面干涩而无宝光,这已被大量的做旧实物所佐证,如图8所示。

图8—1做旧鼻咽壶

图8—1做旧鼻咽壶

8—2做旧腐蚀痕(斜角光)

8—2做旧腐蚀痕(斜角光)  

三、污垢痕

每一件传世瓷器,由于经过人们长期的使用把玩以及大气环境中各种有机或无机物的长期侵淫驻留,在其器身都会或多或少的留下肉眼难以辨识的沉积物,特别是在器物表面不易擦拭清除的细小凹坑、棕眼和破气泡内,存留的沉积物会是各式各样、千变万化的,如图1—3、图5所示。

对于传世瓷器而言,由于污垢痕主要是由大气环境中的漂浮物长期沉淀驻留的结果,故其表面的微观影像会呈现出自然的凹凸不平、颜色各异的特征,且沉淀物越多越厚说明年代越久远,而人为做旧的结果往往是表明平整、颜色均匀一致而缺少变化。当然,对于深藏不露,久不示人的瓷器,特别是经后人认真清洗的瓷器,仅用污垢痕来判定是不全面的,但是,将其作为岁月痕迹综合判定的依据之一是完全有必要的,也是不可或缺的。

综上所述,对于市场流通的传世瓷器,用岁月痕迹对其进行新老判定,其逻辑关系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完全可信的,特别是对于清中期以前的开门瓷器,能给人提供无法辩驳的法理依据,让人自信满满。

笔者在与许多爱好者和藏家进行交流的时候,常常会被问及同一个问题,故宫里那些从未开封的瓷器有使用痕迹吗。当然,对于我们普通收藏爱好者来说,这批瓷器的确是我们认知的盲区,但是,我们今天能上手能交易的瓷器,也绝非出自故宫那批深藏不露的藏品,而拿那些从未见过、也不可能上手、更不可能上市交易的瓷器来谈其鉴定,那是毫无意义的,更不能作为普通爱好者反驳此种鉴定方法的理由。

另外,近几年从国外回流的瓷器较多,市场上有一种观点认为,外国人因注重保管,其使用痕会相对较少甚至没有。笔者认为,这种观点同样是错误的。不能因为有外媒报导,个别瓷器因近几代人不知其名贵而久居陋室,长期弃之不理,据此,就否定其祖上当年拥有时曾经有过的认知,这是不切实际的。早期境外古人喜欢收藏把玩中国古瓷的历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老旧的使用痕在当年也就不可避免的会跃然瓷上,且只要不是在真空环境中保存,腐蚀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所以,无论境内境外,只要是传世瓷器,岁月痕迹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只是其使用把玩的时间长短不同,保存的环境不同,其表面痕迹的强弱程度,也就会有一些差异而已。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利用岁月痕迹对瓷器进行鉴定的方法同样是有其适用范围的。据笔者对比分析,对于清中期以前的瓷器,此法鉴定效果明显,特别是对于清早期以前的瓷器,鉴定效果极佳,通常情况下不会出现新老误判的现象发生。而对于晚清民国以后的瓷器,由于时间短,岁月痕迹的特征不明显,所以,许多器物难以给人提供新老准确答案的痕迹,据此出现误判也就在所难免。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