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瓷器 > 这些五彩缤纷的瓷器也曾让世界折腰
世界提及中国瓷器,言必称青花瓷,而青花瓷的巅峰又必称明代。不过,从明代洪武到宣德,青花瓷却并非中国瓷器同时代“孤独求败”的王者,元末沿袭而来的红釉,永乐、宣德时期的祭蓝、黄彩、孔雀绿,中国瓷器的巅峰时代其实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而那些传世之作,今天虽然已不如青花瓷那般常见,但一旦亮相,便惊艳四座。
必须有“气氛”的釉里红
青花瓷源于元代,其实它还有一个“同胞兄弟”,名叫釉里红。釉里红,瓷器釉下彩装饰手法之一,创烧于元代景德镇。是将含有金属铜元素为呈色剂的彩料按所需图案纹样绘在瓷器胎坯的表面,再罩以一层无色透明釉,然后入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还原焰气氛中一次烧成。
按照存世数量与价值来判断,其实釉里红的稀缺程度远远超过了青花瓷,因为“培养”釉里红,“成活率”太低。瓷器烧造时需要一种环境,专业术语叫“气氛”,瓷器都是在某种气氛中烧成的。一般来说气氛就是两种:一种是氧化,一种是还原。简单来说,就是炉子开着火门,有充分的氧气进去,就叫氧化气氛。而关着窑门,闷着火,就称为还原气氛。釉里红是以铜为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成的。简单说它是闷着火烧成的。温度稍高点,或者稍低一点,它立刻就会失败,温度如果一低,颜色就会变黑,非常不好看。温度如果一高,颜色就灰飞烟灭。在上千度的炉膛内,温度高低只允许差额大概在十度左右。在古代,这一点温差是非常难控制的,只有丰富工作经验的窑工,才能看出来。因此,釉里红的成品率非常低,今天存世之作更是少之又少。
自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以来,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价位扶摇直上。1986年,一件明洪武釉里红牡丹莲花纹大盘在香港以940万港元为日本人拍走,据专家估计,此品当今若再上市拍卖,价位当在2000万港元以上!1989年,一件洪武釉里红牡丹菊花大碗更以2035万港元的创世界纪录价位在港拍卖成交。这一价位不仅是釉里红瓷品和明瓷拍卖之最,也是中国文物艺术品在国际拍卖市场上所创高价位纪录之一。至今,明代釉里红瓷品在国际拍卖市场的高价位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几乎每件明釉里红瓷品,都能在拍卖市场上以不低于百万港元的价位成交!影响所及,清初釉里红瓷品,在拍卖市场上价位也直追明瓷。
蓝高于青的“霁蓝釉”
古代的“青”是一种泛指,清末许之衡的《饮流斋说瓷》所说:古瓷尚青,凡绿也、蓝也,皆以青括之。刘子芬《竹园陶说》:“青色一种,常与蓝色相混。”在这种文化染指下,能成为“蓝”的瓷器明代仅有一种,那就是比青花瓷存世更为珍贵的“霁蓝釉”。
其实,霁蓝釉,是颜色变深了的“灰”,它又称“积蓝釉”、“祭蓝釉”。明、清蓝釉习称“霁蓝”,一种高温石灰碱釉。其生坯施釉,1280~1300℃高温下一次烧成。
明代中早期的蓝釉瓷器比青花瓷器和彩瓷少得多,成化、弘治、正德时期,霁蓝釉瓷器传世不多,尤其是成化时期,至今未见一件完整器原因是:1、进口优质钴料回青十分珍贵,一个蓝釉瓷上使用的钴料要比一个青花瓷上消耗的钴料多得多,这就是蓝釉瓷比青花瓷少也珍贵得多的重要原因之一;2、蓝釉瓷比青花瓷难烧,成品率极低。因此,今天拥有明代霁蓝釉成为世界博物馆的馆藏实力体现,迄今霁蓝釉的器物主要藏于台北和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中,均是宫中旧藏。
穿越“唐宋元明”的黄、绿釉
黄釉是汉族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最早出现于唐代,当时安徽淮南寿州窑、河南密县窑等都烧黄釉。但正色黄釉,还是汝窑的高温黄釉——茶叶末釉。明代的黄釉有新的发展,洪武时的老僧衣即茶叶末的衍化;始于宣德的浇黄,更是明代杰出的黄釉;嘉靖以后,又有鱼子黄、鸡油黄等。入清后有康熙的淡黄,以及其后的菜尾、鼻烟、金酱等。
而绿釉的年代则更为久远,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宋时瓷器上的绿釉已较普遍。但是,在明代孔雀绿烧成熟以前,所有的绿釉都呈深暗青绿色,没有达到亮翠的程度。所以,成功的绿釉都是明清时期的产品。如高温绿釉中的郎窑绿,苹果绿,低温绿釉中的孔雀绿、瓜皮绿和秋葵绿等。
孔雀绿 孔雀绿亦称“法翠”,也叫翡翠釉或吉翠釉。釉色有深浅二种;深者色葱翠,釉内有细碎片纹,而且衬有酱白釉底,釉色鲜明艳丽;前者主要在彩釉中配合使用,如茄皮紫等釉器,常加上孔雀绿。若将孔雀绿敷盖于青花上,则青花色调变黑,颇有宋代磁州窑孔雀绿黑花的效果。
孔雀绿是一种以铜为着色剂的低温色釉,宋、元时期的民窑创烧,最早见于宋代磁州窑。明成化时,景德镇开始在瓷器上摩烧单一的孔雀绿釉。其烧造方法有两种:一是以素胎直接挂釉烧制,釉面易开片剥落;一是在白釉器上罩釉烧成,釉面剥落者少。
如今,这些稀世珍宝随着山东博物馆明代官窑瓷器展的开幕来到了泉城济南,喜欢中国古瓷器的爱好者可千万不要错过这一家门口领略传世稀有瓷器的机会。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龙泉青瓷 | 惊艳世界千百年的青色
大吉大利——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师古不泥古 入古而出新
中国陶瓷终身成就大满贯当代国宝级大师|熊钢如
张婧婧在用作品传播陶瓷文化的同时,也在用一颗执著之心,讲述着永不褪色的陶瓷艺术的故事。精致温婉又不失知性气质,这是张婧婧留给不少初识者的印象。这种印象叠加上艺术氛围的渲染,言谈举止间,便又有了种清风徐
景德镇陶瓷文化繁荣工程(三)王大凡陶瓷世家作品展展期再次延长
2023年3月10日上午,中国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徐桃生与收藏天下业务总监褚梦琰正式签约。
每一件国宝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都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梦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都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
2002年,国家发起声势浩大的国宝工程,同年5月,“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天价回归祖国,打响了国宝工程文物回流第一枪。
蓝釉器以天然钴料掺入釉内作呈色剂,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由元代景德镇创烧,明代宣德时期发展成熟,同“祭红”一样,由于多用作祭器,又称为“祭蓝”或“霁蓝”,明宣德时在霁蓝的基础上还创烧出洒蓝、天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