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瓷器 > 美国现代艺术大师收藏的中国瓷器,现在都在哪里?
美国现代艺术大师惠斯勒先生早期的创作,受到过现实主义、西班牙绘画、希腊雕刻以及英国本土的拉斐尔前派等人的影响。他在英国逐渐寻觅找到了一些新的创作思路,为自己的一些画都取了与音乐相关的名字,似乎是要告诉人们他有着不错的品味,同时也试图将色彩与音乐的韵律联系起来,但包括我在内,很多人并没有搞清楚他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他不那么关注作品的叙事性或者对对象的再现,而试图强调色彩在两种不同艺术领域中的联系。
他的另一个艺术突破是因为模仿东方日本的浮世绘画法,将对象偏平化,用色彩和线条塑造一种全新的富有装饰性的艺术风格。惠斯勒先生对东方元素的痴迷,从他的很多作品中都能看出来。他让模特们穿上和服,手中拿着折扇,在他们身体周围摆放上屏风和青花瓷器。作为中国艺术在全球传播中最早的载体——瓷器,自然成为他的圣物。
惠斯勒作品中的东方元素《来自瓷器国的公主》
《来自瓷器国的公主》被放置孔雀屋总,四周被青花瓷包围着
惠斯勒作品中的东方元素
从这幅作品中可以看出,青花瓷成了惠斯勒现代性的圣物。
实际上,除了为我们家族画画外,惠斯勒与我的父亲关系如此紧密,也是因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爱好,就是对中国瓷器的酷爱。从这幅他早期作品《白色交响乐2号》中,可能你已经能够察觉到了这点。而再看看上一组作品,更是直观地表述了他对中国瓷器的热爱。
白色交响乐2号 1864-65年
说到这里,有必要介绍下我的父亲了。
我的父亲威廉·克里夫利·亚历山大,从我记事起就开收藏中国的瓷器。直到你们的21世纪中,还将一些宝贵的瓷器称作亚历山瓷器。比如在2018年上半年,北京保利的春季拍卖会上,就推出过一例元代青花葫芦瓶,这是我父亲于1876年8月9日购自古董商 Thomas Goode & Co,它现在也因此被称为亚历山大瓶。
1931年,我父亲去世15年后,一位名叫霍伯桑(R. L. Hobson)的先生,出版了一本名为《私人收藏的中国陶瓷》(Chinese ceramics in private collectios )的书,这本书中对我父亲的收藏做了详尽介绍。霍伯桑先生称我父亲是我们时代极为著名的中国陶瓷收藏家、鉴赏家,也是一位颇有成就的画家,其收藏始于1867年,自伦敦各大古董商购入藏品。其收藏囊括中国唐代至清代陶瓷、玉器、掐丝珐琅器等。
被称作亚历山大瓶的元代青花葫芦瓶
《私人收藏的中国陶瓷》一书版权页
“亚历山大的私人珍藏,可能是我们现在可见的中国文物私人收藏的首个现代样本,”霍伯桑在书中这么评价说。从19世纪中叶开始,英国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法国在拿破仑三世时期也开始了工业化运动,因为现代社会的迅速到来,促使了艺术家们尝试更新的创作风格,打破传统僵硬和教条的学院派绘画模式。包括莫奈、马奈、雷诺阿等一批画家们,首先关注到从日本进口货物船只上的包装纸,这些包装纸上印着日本的浮世绘,这类绘画新颖的构图,对贫民题材的关注都为他们的创作找到了新的灵感。这催生了印象派的诞生,也继续催生了之后梵高、塞尚、高更代表的后印象派。
惠斯勒及其他画家,也敏锐地感受到了这股新的艺术浪潮,他们首先在绘画上深受传入欧洲的日本浮世绘影响,开始偏爱东方装饰艺术,继而从日本艺术追根溯源,开始对中国的艺术品的收藏感兴趣。部分藏品由著名收藏家大维德爵士 Sir Percival David 购买入藏,现如今部分亚历山大的藏品仍展于大英博物馆。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龙泉青瓷 | 惊艳世界千百年的青色
大吉大利——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师古不泥古 入古而出新
中国陶瓷终身成就大满贯当代国宝级大师|熊钢如
张婧婧在用作品传播陶瓷文化的同时,也在用一颗执著之心,讲述着永不褪色的陶瓷艺术的故事。精致温婉又不失知性气质,这是张婧婧留给不少初识者的印象。这种印象叠加上艺术氛围的渲染,言谈举止间,便又有了种清风徐
景德镇陶瓷文化繁荣工程(三)王大凡陶瓷世家作品展展期再次延长
2023年3月10日上午,中国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徐桃生与收藏天下业务总监褚梦琰正式签约。
每一件国宝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都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梦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都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
2002年,国家发起声势浩大的国宝工程,同年5月,“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天价回归祖国,打响了国宝工程文物回流第一枪。
蓝釉器以天然钴料掺入釉内作呈色剂,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由元代景德镇创烧,明代宣德时期发展成熟,同“祭红”一样,由于多用作祭器,又称为“祭蓝”或“霁蓝”,明宣德时在霁蓝的基础上还创烧出洒蓝、天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