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瓷器 > 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金刚钻和瓷器有什么关系?
人们常说:“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意思是做事情之前,要先掂量自己真实水平,没有本事,不要大包大揽!金刚钻、瓷器活,两者好像并没有什么关系,如何会引申出现代理解的含义?
这要说到过去流行一种手艺——锔(jū)瓷,即对瓷器的修补工作,需要把碎裂的部分连接起来并固定好。修复过程中需要用金刚钻钻出小孔,然后用类似“订书钉”的锯链连起来,在连接处涂上瓷粉或者蛋清,固化后便不再漏水,瓷器也就能接着使用了。
瓷器活有一个很关键的点——金刚钻,它越硬越好,就像打针,能够迅速穿透瓷器的皮肤。过程是痛苦的,结局很美好,因为金刚钻的努力,瓷器获得了新生。
锔瓷是一项非常古老的工艺,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在《清明上河图》里可以看到匠人“锔瓷”的场景描绘。也就是说,锔瓷至少在宋代已经出现。
据说,在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或者农村,依然能看到匠人们操劳的身影,只是近些年 “锔瓷”淡出大众的视野。
现在不像过去,物质条件匮乏,一件东西常常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家里的锅碗瓢盆等瓷器,破了也舍不得扔掉,通常会请 “锔匠”来修补。 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条件好,家里的瓷器碎了,完全可以买新的。那么,是否意味着“锔瓷”就这样永远消失了吗?
有人用锯钉,将出自五个朝代、五个窑口、五种材质的6块瓷片连在一起,拼成了“七合盏”,别人愿意用1200万买这个盏,却被主人家拒绝了。在他看来,这只碗是自己锔瓷手艺的代表,千金不换。碗的主人叫王振海,别号王老邪,一位愿意用双手为瓷器““缝补生命,修复艺术”的人。
瓷器修复是锔瓷最基本的要求,在做到不影响正常使用的同时,锔瓷本身还是一种工艺装饰。明清时期,有人故意将完好的紫砂壶、瓷器损坏,然后用“锔瓷”工艺做出特定图案,真是一群会玩的古代人。现代社会,人们的视野更加广阔,现代审美元素与传统工艺相结合,能够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值得期待!
“东西坏了,买新的”早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常态,新的东西入手了,是否意味着旧的、坏的物件就可以扔掉?不说浪费、勤俭之类的话题,旧的东西可能会承载着一些回忆,“锔瓷”或者别的修复手段,是对那些难忘记忆的最后挽留。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本文由收藏天下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如需侵删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龙泉青瓷 | 惊艳世界千百年的青色
大吉大利——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师古不泥古 入古而出新
中国陶瓷终身成就大满贯当代国宝级大师|熊钢如
张婧婧在用作品传播陶瓷文化的同时,也在用一颗执著之心,讲述着永不褪色的陶瓷艺术的故事。精致温婉又不失知性气质,这是张婧婧留给不少初识者的印象。这种印象叠加上艺术氛围的渲染,言谈举止间,便又有了种清风徐
景德镇陶瓷文化繁荣工程(三)王大凡陶瓷世家作品展展期再次延长
2023年3月10日上午,中国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徐桃生与收藏天下业务总监褚梦琰正式签约。
每一件国宝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都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梦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都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
2002年,国家发起声势浩大的国宝工程,同年5月,“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天价回归祖国,打响了国宝工程文物回流第一枪。
蓝釉器以天然钴料掺入釉内作呈色剂,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由元代景德镇创烧,明代宣德时期发展成熟,同“祭红”一样,由于多用作祭器,又称为“祭蓝”或“霁蓝”,明宣德时在霁蓝的基础上还创烧出洒蓝、天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