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瓷器 > 不羡英豪思逍遥的《东坡赤壁图》
图1 明晚期《东坡赤壁图》瓷片
明末到清前期,瓷画中经常出现的一个重要品种是《东坡赤壁图》。这种图早期的样式如图1,大约出现于明晚期,画法比较简单。图中以一座石壁代表赤壁;石壁旁有一条小船,船中坐一个点景人物,应该是苏东坡的意思;天上有一轮明月,表示东坡游赤壁的时间是在夜里。
图2 清康熙《东坡赤壁图》瓷片
图3 清康熙《东坡赤壁图》瓷片
图2、图3是康熙时期常见的一种《东坡赤壁图》,出现于器物外壁,画苏东坡与两位友人在船上饮酒、谈天的场景。画面中心的主要人物头戴一种特殊样式的帽子,史称“东坡巾”。“东坡巾”是苏东坡发明的,用在这里是示意此人为苏东坡。这种图往往只占器壁的半幅,另半幅用来题写苏东坡名作《赤壁赋》的文字。
图4 清中期《东坡赤壁图》瓷片
图4是清代中期的一种《东坡赤壁图》,画的右侧也是用高矗的石壁来表明地点在赤壁;水面上的游船及船上的游客和船夫画得比较醒目,中间那人身形稍大,其他人正在看着他发议论,以此表明他是主角苏东坡;天上也用一轮明月来点明这船人在夜游。苏东坡写《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将这件事转化成绘画作品并无不可。问题是为什么在明末和清前期的瓷器上,这个主题的瓷画会大量出现?这其中的奥妙,我们可以从苏东坡的《赤壁赋》说起。
苏东坡的《赤壁赋》为什么影响这么大?原因在于《赤壁赋》中记录了苏东坡与客人的一场著名对话。这段对话先是客人感叹:赤壁是曹操、周瑜之辈当年大战之地,他们“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而我们如今“渔樵于江渚之上”,驾一叶扁舟,喝喝小酒,虽然快活,也如“蜉蝣”一般生命短暂,做人只能“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东坡接过客人的话题,也发了一通议论。他先以水、月为喻,总结出一条哲理:“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接着又说:“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大意是:不是我的东西就不要去争夺,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是造物主给我们的无尽宝藏,我们得到这些就可以满足了。
苏东坡在《赤壁赋》中的感悟对后世文人影响巨大。大家对赤壁大战中的成败得失渐渐地不感兴趣了,对怎样把握生命的意义却有了强烈的共鸣。元初文学家戴表元写过一首名为《题赤壁图》的诗:“千载英雄事已休,独余明月照江流。画图不尽当年恨,却写苏家赤壁游。”元代画家赵孟頫也写过一首诗:“周郎赤壁走曹公,万里江流斗两雄。苏子赋成奇伟甚,长教人想谪仙风。”表达的都是对苏东坡《赤壁赋》思想的认同。
明清之际瓷画《东坡赤壁图》的大量出现,其实是与长期战乱有关。在长期战乱之后,越来越多的人想明白了:为一个政权争夺得你死我活,又何必呢?金戈铁马,盖世英豪,最终有谁能得到永恒的胜利?“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取“非吾”之物,不等于自己就没有东西,“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正是这种人生哲理,打动了大众饱尝战乱之苦的心。何不放下争斗,去享受逍遥自在的生活!所以,人们欣赏瓷画《东坡赤壁图》,本质上是厌战反战、民心思安的文化现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本文由收藏天下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仅供阅读;如需侵删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龙泉青瓷 | 惊艳世界千百年的青色
大吉大利——记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熊钢如|师古不泥古 入古而出新
中国陶瓷终身成就大满贯当代国宝级大师|熊钢如
张婧婧在用作品传播陶瓷文化的同时,也在用一颗执著之心,讲述着永不褪色的陶瓷艺术的故事。精致温婉又不失知性气质,这是张婧婧留给不少初识者的印象。这种印象叠加上艺术氛围的渲染,言谈举止间,便又有了种清风徐
景德镇陶瓷文化繁荣工程(三)王大凡陶瓷世家作品展展期再次延长
2023年3月10日上午,中国陶瓷博物馆副馆长徐桃生与收藏天下业务总监褚梦琰正式签约。
每一件国宝都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历史,都寄托着中华儿女的梦想;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都是人类文明的不朽结晶。
2002年,国家发起声势浩大的国宝工程,同年5月,“清雍正粉彩蝠桃纹橄榄瓶”以4150万港元天价回归祖国,打响了国宝工程文物回流第一枪。
蓝釉器以天然钴料掺入釉内作呈色剂,在高温氧化气氛中烧制而成,由元代景德镇创烧,明代宣德时期发展成熟,同“祭红”一样,由于多用作祭器,又称为“祭蓝”或“霁蓝”,明宣德时在霁蓝的基础上还创烧出洒蓝、天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