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艺术 > 康有为书法真迹背后的故事

康有为书法真迹背后的故事

图文 收藏天下 2014-05-28 18:08:26

近日,河南收藏家协会杨先生喜得康有为先生“果行育德”书法真迹

康有为先生“果行育德”书法真迹

该作品宽95厘米,高53厘米,上款为“可亭仁兄”与“果行育德”齐,下款“康有为”,钤印两枚,一枚白文“康有为印”;一枚吴昌硕所刻的朱文印章:“维新百日,出亡十六年,三周大地,游遍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果行育德”语出《易·蒙》,其意为:以果断行动培养高尚品德。

可亭,何许人也?竟令才华横溢、曾经名动京师的总理衙门章京康有为如此敬仰?据河南《南阳县志》记载:王可亭(1858~1937年),初名宗纲,字可亭,晚年更名谛枢,号圜白,南阳县黄台岗人。为清末民初南阳着名学者。

王可亭先生而立之年虽中秀才,但对科考之种种弊端,特别是八股文之陈腐僵化深恶痛绝。他写文章不拘一格,自成一家,名重当世。清末民初,正是我华夏民族风雨飘摇之际,他心系民族危亡,不断寻求救国之路。可亭先生认为,家贫国弱、民智未开、科学落后是近现代中国屡遭西方列强及夷族欺凌的根本原因,他不遗余力地兴办学堂,践行“教育救国”之路,以实现“使世界应有之科学,吾宛人皆居第一流;世界称着之学府,皆有我宛学者之讲座”这一宏大愿望。1903年后,王可亭偕同张中孚,先后创办敬业学堂、劝忠学堂、国学专修馆、端阃女学堂,开南阳女学之先声。国内闻名建筑学家杨廷宝教授、南阳着名学者陶东秩、曾任豫西区党委书记王舟平烈士,皆出其门下。

这与康有为“振工商、开民智、兴学校、废八股”的主张不谋而合。

从作品透露信息来看,当年康有为游历南阳,拜访名士王可亭先生。当康有为览尽可亭先生所办学堂、实业之后感慨万千。对于他人求字,康有为出口成章,一挥而就,然而面对既有报国之志,又有躬行之举、满腹经纶的王可亭先生,康有为经过一番斟酌,心怀恭敬地写下行楷“果行育德”以赠可亭先生。

该作品应属康有为之佳作。其正面印痕斑驳,背面以一份1966年3月23日的《人民日报》糊裱,隐藏了一段鲜为人知的传承往事。

据杨先生讲,1966年是文化大革命开始,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一场浩劫,为保护作品得以传承,他以党的喉舌,国内最权威《人民日报》作夹层掩护,才使这一康有为与王可亭先生交往的历史见证笔墨得以保存。

康有为1913年回国,结束海外流亡生活,根据吴昌硕同年所刻朱文印章印文清晰、棱角分明来推断,该书法作品应书于1913年到1915年之间。

这幅书法作品见证了康有为与南阳人的一段不解情缘,作为文献资料,也必将为南阳地方史志添上重彩一笔。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