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所示这块瓷片,高10、宽7厘米,呈三角形,是明嘉靖年间的一只瓷碗边缘上的一块。瓷画上有二人对弈,人物形象及场景营造,采用简笔画法,线条准确,生动鲜活,它应该是宋徽宗时期“文会图”所残之局部。画意充
“文会图”见于《明式古画》,宋徽宗题诗曰:“儒林华国古今同,吟咏挥毫醉醒中。多士作新知入彀,画图犹喜见文雄。”另有蔡京一题:“明时不与有唐同,八表人归大道中。可笑当年十八士,经纶谁是出众雄。”画上,环
仙鹤因其体态优雅、羽色朴素、性情温和,成为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与装饰题材之一,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鹤的形象受到不同背景、信仰以及人们精神追求的影响,演化出各种各样的吉祥寓意以及富有吉祥内涵的图像组合
史书记载,自战国兴起的神仙思想掀起了寻找仙山、神人、长生不老药的历程。这种对仙山的构想推动着中国佛教、道教的发展,对传统文化有深远的影响。在潜移默化中
乾隆在王羲之(传)《快雪时晴帖》(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尾纸题诗云“赚得兰亭萧翼能,无过玉匣伴昭陵。剩留快雪公天下,一脉而今见古朋”,他对萧翼赚《兰亭》和唐太宗殉葬《兰亭》颇不以为然
从古至今,不管是被竹子中空有节、竹枝坚韧挺拔、竹叶常绿不凋等自然属性所吸引,还是被其清秀素雅之味、朴实无华之意、虚怀若谷之态所折服,人们对竹子都有一种特殊的偏爱
中国艺术品有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常见于瓷器、书画、雕刻等纹饰,丰富多姿,花果、树木、家禽、灵兽、以至日常用品,都是艺匠发挥创思的原材。
杨柳青年画的全称是“杨柳青木板年画”是一种木板印绘制品,它是民间一种很著名的木板年画。它在2006年被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最初的发展是在明代,当时由于宋代和元代的戏剧舞台和工艺美术发展比较好,
杨柳青年画年年有余呈现给人们的是一副一个白白胖胖的小男孩,满脸欢笑的抱着一条红色的大鲤鱼的喜庆的画面。
植物在瓷器中是非常广泛的,不同的植物纹饰在寓意上不同,所以古代的瓷器都会选择具有美好寓意的纹饰,这样不仅能装点出更好的瓷器效果,而且还能满足个人对生活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