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收藏天下 登录 注册

您所在的位置:紫砂 > 【紫砂故事】原来“井栏”因此得名,妙哉趣哉!

【紫砂故事】原来“井栏”因此得名,妙哉趣哉!

图文 2019-03-11 17:05:34

井栏,顾名思义与水井有关,它由清代文人陈曼生设计原型取自旧时水井边的围栏,所以称作井栏。关于它的起源,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曼生铭文

汲水匪深,挈瓶匪小

式几庶饮,永以为好

陈曼生偶得灵感

作为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中国人总是从万物中汲取灵感,然后创造万物。紫砂壶中也有许多以自然事物为灵感来源的壶形,井栏就是其中之一。

相传,清嘉庆年间的某一日,陈曼生在庭院设席招待好友杨彭年,交流紫砂心得。杨彭年问近日可有新思?曼生摇头道:“近日公务繁忙,未曾拾得!”

彭年曰:“勿躁!万物皆可成壶!”曼生曰:“但求精!”二人相饮甚欢。庭院之南,有一深井,恰有一丫环于井边取水,栏高水深,丫环取水,腰身弯得有如一只彩虾,二人见状相视而笑。

曼生紧盯井栏与汲水丫环,慢慢地丫环化为一只优美的壶把,井栏化作壶身。遂传下人送笔墨,当即在石桌上描绘开来,数遍而终成一壶。

彭年曰:“此壶名为汲水壶可否合适?”曼生摇头曰:“此壶天成,唯曰井栏。”二人相视大笑。

陈曼生一共设计了两款井栏,分别为曼生井栏和仿古井栏。而仿古井栏的原型至今仍然存在于溧阳。

▲曼生仿古井栏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仿古井栏现藏于南京博物院,以唐代溧阳零陵寺石井栏为形设计,与前一款井栏最大改动区别,便是其将柱形钮改成了桥型钮。

▲零陵寺石井栏

唐元和六年(811)寺内高僧澄观请匠人做此石井栏并为其做了篇意味深长的偈语,镌刻铭文于其上,流传千余年而至今。

近代金石考古学家马衡在其所著《凡将斋金石丛稿》内《中国金石学概要》一篇中关于“井栏刻字”一条中记载:“唐之井栏题字,仅溧阳零陵寺元和六年一刻及宛平开成四年一刻。”

喜好金石篆刻的陈曼生在溧阳担任县令,并主持修订《溧阳县志》时,于县志内,专门有篇幅记载这座唐代零陵寺古井栏,并对其流传做了考证文字。

根据壶身铭文也可清晰的了解,仿古井栏就是以唐代零陵寺石井栏为原型。今天,我们去往溧阳的凤凰公园内仍旧可以看到这世间罕有的唐代石井栏。

复制添加客服微信 ↓↓↓
sctx6888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收藏
点赞
全部评论0条评论
提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