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紫砂 > 美无处不在:紫砂壶中缔造的生活美学
东坡提梁壶
时间定格在宋代北宋,晨曦初露,松风清拂之时,被贬谪居于宜兴丁蜀的苏东坡常提着一把紫砂壶,取阳羡雪芽,汲泉溪之水和三二知己品茗雅聚。于是茶汤洇润间诞生了千古不朽的名句,“松风竹炉,提壶相呼。”无论命运将他扔向何方,不管生活将他抛到哪里,东坡总是提壶相行。由他创意并用其名字命名的“东坡提梁壶”,不仅是他人生的伴侣,亦是他精神的知己。当他的红颜佳人朝云用纤手为他斟上一杯香茶时,便是人间好时节了。
东坡提梁壶
珠圆玉润、光华潜蕴的紫砂壶发轫于北宋,欧阳修有诗云:“喜共紫瓯饮且酌。”那蔡襄的感觉更细腻、更精致:“逸毫紫瓯新,蟹眼清泉煮。”那时的紫砂壶大都是实用的大壶,适宜当时煮茶方式。
供春壶
到了明代正德年间,书生吴颐山在宜兴金沙古寺中读书,其相随的书僮供春闲时就随寺中会做紫砂壶的老僧拉坯,他见大殿旁几棵古银杏虬枝苍劲,节瘿斑剥,从中迁想妙得,制了一把奇谲的树瘿壶,世称供春壶。
正是从那时起,正式标志着紫砂壶制由大壶转向小壶,推动了新的泡茶方式,而且茶壶这个实用之物开始重视“艺术设计”。
渔樵耕读是中国古代文人推崇的隐居生活方式。清康雍年间的紫砂名匠陈鸣远塑造的这把“金蟾三友束柴壶”,寄托了文人理想的生活梦想,洋溢着田园诗意的芬芳。
陈鸣远的“金蟾束柴三友壶”
曼生壶
嘉庆十六年(1811年),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任山明水秀的溧阳县令,政声良好,口碑甚佳。工余常赴相邻的宜兴丁蜀,研制壶式,由宜兴紫砂世家杨彭年、杨宝年、杨凤年兄妹制出,世称“陈杨合璧曼生壶”。
最著名的即是“曼生十八式”,正式开启了中国紫砂史上的文人壶时代及第二次紫砂壶艺。
工匠精神与文人精神的契合,也派生出了美丽的传说:才貌双全、心灵手巧的杨家小妹凤年对才华横溢、为人儒雅的曼生产生了缠绵之情,他们荆溪月下漫步切磋壶样,在蜀山脚下探寻紫砂泥色,但终因诸多原因,有情人未成眷属。曼生亦伤感无限,有一日在县衙议事厅西侧发现一棵“连理桑”,即两株长在一起的桑树,更是触景生情,自然界有情者亦可连理,而人世间却难相聚,终将其斋名改为:“桑连理馆”。
曼生壶
大亨掇只壶
《天工开物》展中的镇馆之宝为《大亨掇只壶》,有“中国壶王之尊”。陈曼生后的制壶大师首推邵大亨,据说当代制壶泰斗顾景舟最后一次的上海之行,就是为了再看一眼这把大亨壶,这是大师向大师的致敬?还是告别?不必去解读,这是心有灵犀,更是一代大匠的境界。
大亨掇只壶
大亨壶如大亨之名,器形雄健而大气磅礴。他不流时俗,生性孤傲,藐视权贵,是人品、壶品并重的紫砂巨擘。
此壶工艺堪称至简至精。它看上去很简单,没有任何复杂的设计。但细看,每一根曲线流转,每一处起伏转折,都极其考究。更为重要的是,其蕴含的雄浑圆润、大朴不雕之气息,正是古人崇尚的品德修养境界。
一把斟酒沏茶的壶,蕴含了审美意境、哲学思考、品德修养、生活梦想等诸多人文元素,诚可谓中国古人匠心之独运也。
实时询价 作品定制
高级顾问一对一专属服务
获取一手行情信息及作品报价
特别提示:本站所提供文案内容及观点、案例仅供参考,不作为您投资理财交易的依据(收藏、投资有风险,请谨慎入市)。内容中所引用的各类信息来自市场公开资料、网络、产品实物本身等,不当之处请联系邮箱:toutiao@sctx.com,我们会在24小时内进行处理,谢谢合作。
方器类对于方器类壶的制作,为了达到端正、规矩、简洁、挺刮、严谨、工整之感,其线条的长短、块面的大小、面角和空间的大小都十分讲究。尤其是平面口盖要求不苟丝发,技法处理干脆利落,壶嘴、壶把、壶顶匀称对直,
玩壶分两种人,一种喜欢段泥,一种不喜欢。不喜欢的人,因为段泥稍一不注意,就养的脏兮兮的,有些地方还泛黑。顿时好感全无,后悔自己当初为什么要买段泥壶。但是,一把段泥养成后变化很大,分外漂亮,让人心生喜爱
我有一个朋友,做事大大咧咧、毛毛躁躁,家里人劝他喝喝茶,养养心。这个朋友对茶倒并不排斥,尤爱喝普洱,两年前买了一把老紫泥的石瓢壶,越养越喜欢,以至于一天不用它泡茶,浑身不舒服。他跟我形容说那种滋味,就
经常会看到“这把紫砂壶经过多次烧制”这种说法,是因为一次没烧制好,才去多次试吗?其实并不是。那么为什么之前的紫砂壶只需要烧制一遍,而现在的则需要烧制两遍或者多遍呢?到底是烧制一遍好还是烧制两遍好?什么
作为“壶艺泰斗”顾景舟传人,李昌鸿夫妇秉持着紫砂艺术的理想与信念,携手相伴几十载,集古今紫砂艺术之大成,延续着宜兴千年的陶瓷文明,成为紫砂界广为传颂的模范伉俪。
其实说到紫砂壶要先从它的泥料说起,其实他的神奇之处是由于紫砂的“双气孔结构”,与其所含石英成分紧密相关。紫砂的“紫”,是说颜色;紫砂的“砂”,是说性质。紫砂泥料在烧制的过程中,碳酸根先分解,释放一氧化
11月24日,“紫砂新青年2019邀请展”于嘉德艺术中心落下帷幕,本次展览为期11天,由GUARDIAN ART携手大川文化、谋道文化精心打造,共有17位优秀青年紫砂艺术家参展
古人眼里的五色土造就了一批能工巧匠,紫砂泥料的独特性让更多的爱茶之人爱上紫砂壶。那么为什么紫砂壶泡茶好,紫砂有何特点?
三十多年来,紫砂的艺术能量场已经严重透支,上世纪80年代开始,由于台湾经济的腾飞,给一部份人收藏紫砂壶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由于当时还没有三通,大量的紫砂壶先流进香港
自明代以来,有关紫砂器的实用鉴定著作和文献资料稀少,加之考古发现有明确纪年的墓葬出土器物凤毛麟角。一些鉴定著作多以博物馆藏品为例,不能全面反映500年来紫砂器的真实面貌